张英深知应试文章有其独特之处。但凡事物与众不同,必然会有外在的光华彰显,科举文章作为显耀于世且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凭借,更是如此。它不同于日常写作行书,在科举考试的语境下,应试文章需要道理明晰,让人能清楚理解所阐述的观点;用词流畅,使文意能够顺畅传达;气势充足,展现出作者的底气与文章的力度;机巧圆融,在构思、行文等方面要灵活巧妙。
对子孙的文章习作,张英提出诸多宝贵建议。一是坚持练习,张英以兄弟叔侄为例,要求子弟每月练习九篇文章,认真对待且不能间断,在持续的练习和修正提升写作水平。二是透彻理解书中道理,每遇题目,需要深入理解其所涉及的知识、道理,将其研究得极为透彻,才能成就有内涵的文章。三是合理布格遣词,在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时,要求每句话都要有实在的依据和着落,杜绝写模糊、晦涩、累赘、雷同的语句。四是注重调与格,鲜亮出色的语句称“调”,有高低之分且疏密相间;文章繁简处理得恰到好处的地方叫做“格”,“调”和“格”对于文章有着画龙点睛之妙,最能展现作者的才情风貌。这些精妙语句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思想,能够穿越时空,让后人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张英的这些理念为子孙的写作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张家子孙在科举中取得辉煌成就,有力证明了张英的写作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今虽不再有科举考试,但写作依旧是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展现才华的关键途径。无论是学术论文、文学创作,还是日常文案写作,应当如古人研究“书理”般深入领会主题,确保内容扎实,表达上避免不良文风,使文字精准有力,并持续锻炼以提升写作能力。
文韵探微
凡物之殊异者,必有光华发越于外,况文章为荣世之业,士子进身之具乎?非有光彩,安能动人?闱中之文,得以数言概之,曰:理明词畅,气足机圆。要当知棘闱之文,与窗稿房行书不同之处,且南闱之文,又有与他省不同处。此则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唯平心下气,细看南闱墨卷,将自得之。即最低下墨卷,彼亦自有得手,亦不可忽。此事最渺茫,古称射虱者,视虱如车轮,然后一发而贯。今能分别气味,截然不同,当庶几矣。
汝曹兄弟叔侄,自来岁正月为始,每三六九日一会,作文一篇,一月可得九篇,不疏不数,但不可间断,不可草草塞责。一题入手,先讲求书理极透彻,然后布格遣词,须语语有着落,勿作影响语,勿作艰涩语,勿作累赘语,勿作雷同语。凡文中鲜亮出色之句,谓之调,调有高卑,疏密相间。繁简得宜处,谓之格,此等处最宜理会。
你们兄弟叔侄,从明年正月开始,每逢三、六、九日聚会一次,每次写一篇文章,一个月可以写得九篇,频率不稀疏也不频繁,但不能间断,也不能敷衍了事。拿到一个题目,首先要理顺文章脉络、讲求文理极为透彻,然后再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必须每句话都落到实处,不要说些含糊不清的话,不要用晦涩难懂的语句,不要写啰嗦累赘的话语,不要写千篇一律的话语。凡是文章中鲜明出彩的语句,叫做格调,格调有高低之分,文章要做到疏密相间。繁简安排得当的地方,叫做风格,这些地方是最应该用心去领会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