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展览丨麓湖的“问题”是什么?

楼市   2024-06-17 20:28   四川  



2022年,我们曾和一筑一事、清源水环境一起,将麓湖作为样本,策划了一场名为“乌有之湖”的展览,以“城市水生态的死与生”为题,通过文献和档案的形式呈现人类与环境的动态关系,引发公众对水文与生态问题的反思。


两年过去,麓湖对生态的思考和提问还在继续。这次一起走进麓湖生态城生态特展「生态光谱 Ecological Spectrum:向城市有机体的100次发问」,和来自麓湖居民、行业创作者与实践者、城市学者与媒体人等多视角的代表声音同行,去发问、去思考——生态究竟意味着什么?








复合生态观

一种新的城市视角?


“生态”是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它同时意味着有机的代谢与演化。


一个有“生命体征”的有机体能够进行代谢、发育、自适应调整、遗传与变异,它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信息及物质的交换,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而这些也是城市所具备的特征,城市生态系统既拥有自然地理属性,也有经济社会文化属性,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观认为,



城市的自然、人文物质环境是这个生态的基石;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赋予了这个系统充沛的活力;而城市居民的行为及文化观念推动着这个有机体不断自我更新和进化。参考资料:王国平,城市学总论[M],人民出版社, 2013.495-497;城市怎么办)



活水公园植物塘床系统 / ©成都公园城市



麓湖在构想之初,就以“生态”为目标建设城市社区。他们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不同子生态单元的发展路径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这些研究给予他们一些启发——



麓湖决定围绕水,构建一个“城市有机体”,包含水(代表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城市(关于建筑、景观与空间)、商业(包括消费与生活方式)、文化(即艺术与仪式)与人(包括邻里与社群)五大系统的生态协同共生。



为什么是“水”?《在成都:一座消失的水城》中,我们曾梳理过成都的水系变迁史,成都的水文历史经历了“兴-亡-复兴”的过程,而在当代的成都水文生活中,麓湖是一个特殊的样本。



于1994年启动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 / 图源网络

王笛在《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以“共有大小河流540条,通航河流90余条,通航里程共计11976公里”描述成都昔日的水城景观。随着80年的城市开发,成都的丰富的水系网络慢慢消失不见,直至90年代启动河流整治工程,这座城市的水生态才逐渐恢复。



麓湖自2007年开始研究水治理的方法。经历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麓湖现在已成为国内由陆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清水型生态系统的人工湖,且是同类型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个湖泊。它的治水方法成为成都锦城湖和兴隆湖建设的参照模范。



麓湖在做的不仅仅是“水的复兴”,而是从根本上“重构城市与水的关系”。



在“水”的滋养下,这座湖畔社区慢慢生长出新的细胞和结构,形成一个互相依存、彼此影响的生命系统。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麓湖的水 / ©麓湖生态城



如果水是起点,那么然后呢?






生态光谱

向城市有机体的100次发问?


水的生态圈是麓湖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石和纽带,将其余的四个系统紧紧联系在一起,以马斯洛层级的形式递进。它们彼此独立生长,又相互依存、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并持续生长的城市有机体。


在本次麓湖生态城生态特展「生态光谱Ecological Spectrum:向城市有机体的100次发问」中,我们将以麓湖为观察“透镜”,围绕五大城市生态系统为“光谱”、更多人的思考与实践为载体,向公众揭示一种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主线下的新城市观察角度与营造方法。



清源水环境·麓湖团队在护理湖泊 / ©麓湖生态城



承接了两年前“乌有之湖”展览的举办地: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生态艺术展,本次展览延续了麓湖对自身的考探,收集来自麓湖居民、行业创作者与实践者、城市学者与媒体人等多视角的声音,共同展开对一个“城市有机体”的生态探索。


展览包含文献档案、问答互动、影像、装置等多种展示类型,涵盖水生态图鉴、建筑生态肌理描摹、沉浸式多媒体艺术等特色内容,通过左右空间结构对内容进行自然的主题分离并呼应,形成“理智与感性”的整合表达,试图慢慢透过麓湖,去发问、去思考。



展览序言墙 / ©麓湖生态城



作为展览的“先导片”,在序言墙一侧有一个狭小的暗室空间,正围绕“水、建筑、商业、艺术、人”五大核心关键词,播放着麓湖的碎片画面,预示着好奇、疑惑与更大故事的开始。


沿着不规则甬道继续往前走,“正片”开始。展示内容沿着甬道铺开,左侧是“文献”式问答,右侧通过视频、装置、模型海报等不同媒介展开对相应内容的阐释和呈现。



入口镜盒装置 / ©麓湖生态城



展览的第一个章节是「水」,麓湖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它开始的。


它形塑了这座城市的尺度,成为居民合作的纽带,诞生与水有关的节日和活动,并为非标商业的诞生与演化创造土壤。水、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在看不见的地方,影响着这座城市。


展厅左边的墙上阐释了麓湖造湖的经历和“生物治水”的基本原理。湖里都藏着哪些神秘生物?有水母、胭脂鱼,还有入侵物种福寿螺,它们以图形的形式沿着墙面依次排列。


这些内容引导着人们对“水生态”产生思考和疑问:水对于地方、建筑、社区、文化、生活和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麓湖水底的“不速之客”与“特殊嘉宾” / ©麓湖生态城



如果自然环境代表着城市生态的底色,建筑、景观与空间便是这底色上至关重要的“图层”,它与自然生态共同构建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城市。


展览透过建筑与景观观察麓湖的城市生态,并围绕“建筑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出提问。



展览「城市」单元 / ©麓湖生态城



展厅倾斜的墙面上用彩色的雕塑呈现着麓湖的“地际线”,它是构成麓湖独特城市肌理的关键所在。珊瑚状的水岸、桥梁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会呼吸的城市“地际线”。雕塑还原了麓湖湖岛区的肌理和形状,这片地域串联起了麓湖的核心湖区板块,是麓湖将商、城、居联系起来的重要示范。



构成一座城市的「肌底」到底是什么?——麓湖“地际线”展览建筑艺术模型 / ©麓湖生态城



城市的生长离不开商业的发展,于麓湖而言,商业打造的最开始或许是为了补全城市的消费功能与生活场景。


随着多元体验的不断引入,麓湖逐渐与城市生活方式爱好者、倡导者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们成为城市创意与商业活力的源泉,为麓湖的生态系统持续供应活力与养料。



展览「商业」单元 / ©麓湖生态城



位于展厅夹角的一组地面视频装置透过一系列麓湖在商业模块的探索和尝试,观察城市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生长与演化过程。



为什么麓湖的商业自带“非标质感”?商业场景视频装置组 / ©麓湖生态城



艺术是建立归属感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重要方式。第四章节“艺术”以文献、海报的形式梳理了麓湖A4美术馆的发展史和国际驻留中心过往发起的公共艺术活动,观察艺术以及艺术家如何带动本地居民参与共创,并使人重新开始思考自己与地方、与“附近”的关系。



A4美术馆以及麓湖公共艺术项目的发展史及相关文献 / ©麓湖生态城



继续向前走,来到第五章节。展厅中设置了不同的问答翻转板,它们以麓湖百科的形式介绍麓湖社区的结构和自治方法。



麓湖“社区百科”问答翻转板 / ©麓湖生态城



在墙面一系列的活动海报和照片中,赛龙舟、堆肥计划、垃圾不落地等活动,生动地呈现了麓湖的居民如何成为一个团结的共同体,守护他们居住的家园。



展览「人」单元 / ©麓湖生态城



五个章节结束,展览对麓湖生态系统的讲述并没有结束。


在蜿蜒曲折的走廊尽头,有一个黑匣子。黑匣子中放置着麓湖向自己拟定的一些问题,也有麓湖的业主们提出的尖锐问题。



「Black Box」单元 / ©麓湖生态城



一个有机生命体本身具备的特征,是能够自我代谢、发育、自适应、遗传与变异,并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以吸取新的、健康的能量。


展览的最后,以一支“发问”的短片划下暂停,在沉浸式的视频展厅里,荧幕画面叙述着麓湖从黑图与蓝图(共同的恐惧和期望),到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指引着一个城市有机体完成它的生长与代谢。


生态因开放所以复杂,在复杂中不断演化。对于仍然存在的问题,麓湖试图在未来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持续不断的自我更新中成长。






向麓湖提问

以更多人的思考与实践为载体


在展览中,我们针对五个生态系统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问题,试图邀请城市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观察者以及大众参与回答,一起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好的城市生态和居民生活。



例如:

Q: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这些“高高在上”的概念,对一个城市社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Q:在城市经营自然生态,钱从哪里来?如何可持续?

Q:如何看待建筑与景观塑造过程中的可持续与不可持续?

Q:好的建筑,只需要找到好的建筑师吗?

Q:都在提非标,非标商业的尽头是什么?

Q:服务周边社区/成为城市目的地,两者矛盾吗?如果有矛盾,该如何消解?

Q:如何评价“主理人”这一现象?映射出了怎样的地方氛围?

Q:重视公共艺术在地性的意义?对你、我这样的个体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Q:建学校就够吗,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友好”?



展览的空间有限,我们本次能够探讨的内容也有限。但是,这些有关城市生态的疑问却是无限的。从不同的视角会有更多不同的问题诞生,而城市运营的过程里也会持续产生新的问题。


在展厅的末尾出口处,我们制作了一个小型的“扭蛋机”。观众可以通过扫码留下一个展览的观后感或是一个向麓湖的提问。





 文末互动 

!向麓湖提问!



提问方向

围绕建筑景观设计、生活方式与居住、

可持续商业、社区营造与维护等维度,

向麓湖提出问题(不限数量)。


互动福利

截止到6月21日,

我们将在留言中选择点赞数前5位

赠送展览周边包袋一个



*同时部分留言有机会作为

未来展览更新内容进行展出






我们希望,能够以展览为开端,邀请更多的人参与提问、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来,让展览持续生长下去。


而麓湖也期待通过提出问题、回应问题、重塑问题,让这个城市的生态进一步完善。一筑一事






Ecological Spectrum

生态光谱

麓湖生态城 生态特展



面向麓湖的一次

城市生态体系完整梳理


面向城市生态命题的一次

观察研究新视角提出


面向城市公众的一次

发问契机与质疑机会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5张展览海报,以麓湖为“透镜”,围绕五大城市生态系统为“光谱”。



一场以文献与采访纪实为主题的特展,以“向城市有机体的100次发问”为体裁,将问与答的形式贯穿。以麓湖为“透镜”,围绕五大城市生态系统为“光谱”,更多人的思考与实践为载体,向公众揭示一种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主线下的新城市观察角度与营造方法。


展览包含文献档案、问答互动、影像、装置等多展示类型,涵盖水生态图鉴、建筑生态肌理描摹、沉浸式多媒体艺术等特色内容,通过左右空间结构对内容进行自然的主题分离并呼应,形成“理智与感性”的整合表达。收集来自麓湖居民、行业创作者与实践者、城市学者与媒体人等多视角的代表声音。跟随展览慢慢透过麓湖,去发问、去思考“生态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塑造一个广义城市生态系统?”。



展览现场地图

MAP


如何塑造一个广义城市生态系统?

一组紧密贴合五大生态关键词的发散式设问。



暗室影像与镜盒装置

如何透过麓湖看五大生态?

五大生态视频节选,一个艺术装置,作为展览故事正片的“先导片”与步入节点,带入发问语境。



Chapter 01

水|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开始:自然生态于麓湖仅是一个起点?


一张水生态动植物食物链图鉴,一张水生态特殊物种图谱,从认知到善以利用,麓湖如何通过人为参与持续养护,保持脆弱的生态平衡?如何通过水开启造城篇章?



Chapter 02

城市|建筑、景观与空间

生长:麓湖是种从自然肌底上长出来的城市风格?


一组话题采访档案,一个城市建筑模型,在建筑审美与功能之间,看麓湖如何看待“具有生命意识”的不可复制的建筑与空间。



Chapter 03

商业|消费与生活方式

兼容:多元与包容是麓湖商业的独特所在?


一个商业生长史、一组话题采访档案,一组视频装置,基于自然生态与独特的城市风格自然生长而出的麓湖商业场景,如何诠释“非标”商业的尽头。



Chapter 04

文化|艺术与仪式

表达:麓湖重视艺术在地性的意义?


一条以A4美术馆发展为例的在地艺术生长史、一组话题采访档案,看麓湖重视艺术在地化与共创性,对个体而言的意义。



Chapter 05

人|邻里与社区

共同体:城市如何走向人的共治?


一组麓湖百科问答,一系列文献与话题采访档案,以麓湖社区共治的策略为考探对象,回应城市有机体如何养出人的生态。



*Black Box

反思:那些尖锐的质疑与解决中的疑虑


“小黑屋”,藏着对麓湖的质疑与对城市营造的疑虑,时刻指引开启对城市生态更多话题的思考。



视频区

什么让城市成为了“有机体”?


一支短片,叙述从共同的恐惧和期望,到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一个城市有机体的完成它的生长与代谢。


-


展览名称

麓湖生态城 生态特展

生态光谱 Ecological Spectrum:

向城市有机体的100次发问


展览地址

成都市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

艺展中心·生态艺术馆


展览日期

2024/06/21——2024/12/31

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逢周一休 节假日正常开展


展览门票

免费观展


-


发起单位:麓湖生态城

策展:一筑一事

联合策展:万华营销中心|振荡态文化

学术顾问:罗立平

策展支持:麓客文化与公益事业集群丨离地影像|麓湖商业丨清源水环境

展陈设计:PAX ART × fengfeng Studio



麓湖生态城
麓湖生态城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