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们曾多次向麓湖居民展开「最需要的社区配套」调研,2023年,回应着麓湖居民的热切诉求,麓湖一号食堂正式开业。
这个位于漂浮总部负一层的社区食堂,乍看之下与周边清水混凝土的建筑风格有着极强的反差,却成为了麓湖最受欢迎的食肆之一。去一号食堂吃饭,已经是麓湖邻居们的「打卡点」之一。
作为麓湖社区生活的纽带,食堂更应该是一个「家以外的家」。人和人的关系,在这间食堂里可以「升温」。邻居们不经意碰面,打个招呼就可以坐下一起吃饭;或是提前相约,在食堂共享空间里话家常,叙美好。
舒心、放心、暖心。这是邻居们给食堂的评价。一号食堂,承载的麓湖烟火气和邻里感的本质:希望每位邻居的一日三餐,都吃得幸福。
「冰冷」之下,反而温暖。
一号食堂位于麓湖·漂浮总部负一层,这是一座拥有清水混凝土立面的冷峻建筑。在食堂规划设计时,团队面临的是如何在冷峻的建筑里做出一间温馨的食堂。这里的空间,本质更适合做「工业风」的设计,但一家社区食堂,应该是让人看见便心暖。我们希望这间「漂浮」的食堂,可以让人的胃与心,安全着陆。
坚持着这样的想法,运营团队集思广益,征求了大量邻居的建议,在空间内增加了色调更温暖的木质材料,并摆放了大量的绿植,灯光也调整到了「最适合居家」的暖黄色温,并与业主共创了一面「邻居的菜谱」墙。
食堂的设计,回应着墙上的四个醒目大字:好好吃饭。
除了食堂的硬件设计,我们也与业主一起,不停地在做「软件升级」。排队动线调整了4次,为避免拥堵,最终将收银吧台远离排队取餐区;食堂的基础菜品价格表优化了5次,并给每一道菜品标注了辣度。
细节处,也多次调整。团队专设了软硅胶的儿童餐具,并有专属消毒柜。食堂的出口处,也准备了一次性手套、牙线、口香糖、甚至衣物去渍笔。
「我们几乎在食堂的每个角落都设置了意见采集二维码。不怕意见,就怕没意见,有意见,意味着有人在乎」。一旦收到了邻居的意见,团队第一时间评估并作出调整:自助打汤的汤勺有点重,马上更换更轻的;有些菜打起来油很多,统一换为漏勺打;晚点来吃菜有点凉,档口增加保温底座;面食出得太慢,要求出餐时间必须优化在三分钟以内;自助米饭口感一般,改为长粒香米;不太习惯喝汤,增加自助饮水机与饮料…「或许一时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我们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台湾卤肉饭、蒜香排骨、虎皮猪蹄、宜宾排骨燃面都是一号食堂的明星单品,深受邻居喜爱。邻居张老师在每周蒜香排骨出餐日,总会驱车来打包一份为家里加菜,因为家中太太独爱。
针对不同需求,食堂也在逐渐提供更多选择,像可供外带的卤菜,以及为减脂人士准备的沙拉。来一号食堂吃饭,逐渐从「一个选择」,变为了「一个习惯」。
每逢周五是一号食堂的特殊时刻,「疯狂星期五,1元加1菜」。邻居们大排长龙有时不止为「周五特推」的美味,更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那份随机的小乐趣而来。
一号食堂里有400平米的空间,它属于「流动的主人」。
这里有共享厨房,烟机灶具、中岛台盆、冰箱烤箱、甚至咖啡机与饮水机一应俱全。它的另一侧则备有桌椅、沙发、软垫、投影仪等。这是一号食堂的特殊空间—「麓上有邻共享空间」。
这个空间从设计均到使用者,均是麓湖邻居。这里被他们亲切的称作「家以外的家」。
这一年,已有超千余位邻居使用空间。大家在这里排练过春晚、办过生日宴、上过公开课、一起度过了元宵节、看麓客春晚......
「去食堂聚会」,已经成为一种在麓湖的生活习惯。
有了共同的记忆,邻居们也对食堂有了更深的感情。开幕前夕,在各个业主群时常可以看见业主自发宣传食堂开业新闻,而开幕日放在小料台的那几缸巨大的泡菜,更是由业主亲自泡制。“很亲切,就像小时候和邻居一起做泡菜,分享泡菜的感觉一样。”邻居李阿姨的感慨,成为了食堂与邻居最珍贵的共同记忆。
「共同回忆」是烟火味,也是人情味。食堂不大,但处处皆有人情味。某次食堂一位孕妇邻居前来用餐,因为排队不便,工作人员便提出让她插队的不情之请,得到了排队顾客的一致支持。
不仅如此,食堂也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了各种有人情味的福利。
今年六一,这里迎来了一群最年长的「小朋友」:一群60+的老同学邻居。当他们决定穿上童年的服装,找个地方进行一场特别的儿童节聚会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号食堂。“这里既有家的温暖,又有宽敞的活动空间,跟邻居在这里聚会,再合适不过。”
当一个「共同的空间」拥有了「共同的记忆」,我们便与这片土地、这个家园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尾声
一号食堂的意义因为麓湖邻居而变得更加饱满丰富。
食堂里,常客越来越多,新客也不断前来,成为常客。舌尖上的世界在不断扩展,更多麓客带来了更多的口味,从而连接了不同记忆与风味,最终以这间温暖的食堂为源,麓湖成为了邻居们共同的记忆、与一个全新的家乡。
未来几个月,《麓湖生活志》也将继续讲述更多烟火气的故事,发现属于邻居的温暖日常与生活美好。
内容策划 | 万华营销中心·品牌组
联合共创 | 麓生活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