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年龄逐步放宽,职场“35岁门槛”该拆了|新闻眼

职场   2024-11-12 16:25   北京  

今日新闻眼


公考年龄逐步放宽,职场“35岁门槛”该拆了

以旧换新补贴被“薅羊毛”,何异于“两面三刀”

幼儿园开理科班,如此拔苗助长为哪般

“家乡味”里的牵挂与回馈

母婴APP涉嫌泄露用户隐私?“信息裸奔”何时休



1

公考年龄逐步放宽

职场“35岁门槛”该拆了


2025年度省级机关(单位)录用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在进行中。梳理发现,诸多省份招录计划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基层一线倾斜,多省份也明确部分招录条件年龄放宽至40岁。破除职场“35岁门槛”,近年来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公务员招考在这方面的破冰尝试,其实早就开始。


微评

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中,就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上个月结束报名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公务员考试,也明确对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总体来看,公务员招录要求35岁以下的“一刀切”局面,正在加速改变。


要指出的是,相对于社会期待,目前的突破仍是有限的。一方面,年龄条件放宽至40岁的,只是部分岗位;另一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即,“35岁门槛”在公考招录中仍是主流要求。不过,由于公务员招录的风向标意义,这种有限突破,依然有着重要的引领价值。“35岁门槛”在就业市场中之所以逐渐发展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除了因为过去劳动力红利充裕这层大背景,其实与公考普遍要求35岁以下所带来的参照效应也不无关系。


相应的,现在公考带头破除“35岁门槛”,也自然有利于给企业用人确立新的参照标准。当前,打破“35岁门槛”呈现出加速之势,除了与社会的呼声有关,也是因为社会劳动力资源供应本身的变化。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3年,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每年净减少500万—600万左右,2023年更是净减少约一千万人。这其实为逐步放宽就业中的年龄限制削弱了阻力。


(澎湃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


2

以旧换新补贴被“薅羊毛”

何异于“两面三刀”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出台后,此前关注的商品突然涨价,补贴后的价格与补贴前差别不大,有的甚至更贵,不法商家正借机“薅补贴的羊毛”。更为恶劣的是,除了“薅羊毛”外,湖北、四川等地还曝出不法企业涉嫌“骗补”“套补”,湖北省商务厅更是开出了针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骗补”“套补”的首张罚单。


微评

正值“双十一”,很多人都沉浸在买买买的乐趣中。然而,部分消费者却在网购过程中遇到了诸如虚假折扣、价格欺诈、货不对板等糟心事。此般“两副面孔”,无异于刺向诚信经营的“三把利刃”。


第一,打信息差徒有口惠而实不至。某扫地机器人商家,消费者想使用补贴就显示没货,不参与补贴就随时有货,这不就相当于逼着买家主动放弃补贴吗?把信息差当利刃,既割裂了消费者与真相之间的联系,又损伤了消费者的信任的利益。


第二,玩文字游戏给政策执行添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的出台,本是环保与实惠的双赢之策,如今却成了部分商家的文字游戏,要么变相限制、“薅羊毛”,要么“骗补”“套补”,使得政策落地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设套路圈住电商行业的发展。若补贴成了套路,规则被用来牟利,不仅会加剧恶性竞争,还将对电商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拿出有效措施,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及时给予处罚,也需要电商平台督促商家严格落实补贴政策,避免把折扣变成算计。真促销、真实惠,与消费者互利共赢,才能持续演绎消费盛典。诚信经营是永远的“金字招牌”。无论如何,背刺消费者,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正观新闻)


3

幼儿园开理科班

如此拔苗助长为哪般


近日有上海家长发帖称,在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学习内容是pre-AMC(美国数学竞赛)。对此,不少网友表示震惊:“幼儿园已经卷出了新高度”。


微评

的确,只要稍微了解一些幼儿教育常识,就会知道这样的教育太“超期”了。记者从园方了解到,确有针对AMC课程的班级,但并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学习AMC相关课程,而是“预备班”的概念,“从中大班开始,让小朋友在代数、数学方面进行一些学习,之后会去参加一些竞赛,然后再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的AMC”。尽管如此,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参加数学竞赛做“预备”,学习代数知识,仍然匪夷所思。


为什么不能再多教一点?因为这样的水平才是符合孩子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也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步骤。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长有其规律,而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就像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就是说,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像一株幼苗一样顺应时节成长。太快,是拔苗助长;太慢,则耽误了孩子。不快不慢,跟着孩子的成长节奏来,才是最科学的。


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可以理解,但是,“快”不等于“好”,只会“欲速则不达”。教育就得遵循教育规律,千万别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拔苗助长,反而耽误了孩子的发展。对幼儿园来说,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应该有更专业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一切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设计教育活动,而不是迎合不合理的“市场需求”,打造噱头博取虚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审慎对待。


(光明网)


4

“家乡味”里的牵挂与回馈


前不久,一段“爸妈给女儿寄菜用完100个真空袋”的视频引发关注。担心在上海的女儿因忙于工作而忽略健康饮食,家住湖南长沙的老两口做好饭菜,用真空袋打包密封寄过去。网购发达的今天,味蕾之需“一键下单”即可满足,为何父母还是大费周章送来“家乡味”?


微评

送来的是难忘的乡味,更是难舍的牵挂。每逢节假日返程,社交平台上总会来一场精彩的“行李箱、后备箱摄影大赛”:刚摘的时令蔬果、现做的特色主食、少不了的鸡鸭鱼肉,甚至还有预防路上堵车而准备的零食小吃……东西或许各异,相同的是满满当当的程度。“这是行李箱、后备箱的极限,不是爸妈的极限”,在父母眼里,这些是家的味道,也是另一种陪伴。在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付出中,父母之爱汩汩涌流。面对在外奔波的孩子,父母更愿意用孩子从小熟悉的一蔬一饭,来跨越距离的阻隔,告诉他们“你回头,我就在”。


个人、家庭的“小确幸”,映照着时代的大发展。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让父母寄包裹更加方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家里寄出的生鲜货品能新鲜送、及时达;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让回家路变得更好走,见证更多人“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追梦路上,一份份来自父母的“礼包”,不仅暖胃暖心,也写下时代印记。


感恩父母莫忘投桃报李,关心关爱也要有来有往。面对父母的爱心,除了心怀感激,更要以实际行动给予回应。关注父母的需求和爱好,送上小惊喜;计划一场旅行,陪着他们多走走;常回家看看,帮助解决小修小补、智能手机使用等小事……关于爱的回馈,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人民日报)


5

母婴APP涉嫌泄露用户隐私

“信息裸奔”何时休


近日,一些准爸爸在注册某母婴APP后频繁接到涉黄短信一事引发网友热议。几款知名母婴APP同时被指涉嫌泄露用户隐私。对此,涉事APP官方在评论区回应称“传闻不实,经调查举证,谣传内容已被平台下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有待核查。若情况属实,相关平台就必须承担责任。若传闻确为不实,则应当及时发布官方声明,消除公众的误解和担忧。遇到网上真假难辨的新闻时,人们也应当保持审慎态度。


微评

当我们下载使用APP,常常被要求绑定手机号,授权相机、定位等权限,如果不授权则大概率无法使用关键功能。不少APP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违规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被打上标签,再根据分类定向投放广告。在今年8月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公布了15款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的移动App,提醒用户谨慎下载使用APP,定期维护和清理相关数据,避免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


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艰难,人们大抵已由最初的愤怒演变为无奈和习惯:购物节活动前夕被大量电商平台的营销信息轰炸、高考结束后收到大量伪造录取通知诈骗短信、刚买房交首付登记就有许多装修公司打来骚扰电话……本次事件,一个热搜如此“引发众怒”,或许与此次被骚扰的对象是孕期女性有关。推己及人,人们并不愿意看到孕期女性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被骚扰、影响身心健康。这不仅关乎个人家庭的稳定,也涉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需要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相关部门应对已有的信息泄露事件进行逐项分析,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做好违规获取个人信息情况的溯源、监管等工作。对于严重违法泄露个人隐私的企业,应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彻底改变“都知道,没人管”的现象。此外,还应加强技术支撑、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等等,通过合力打造全面、系统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方能营造安全、健康的信息环境。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许向竞子(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