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是教师的惩戒权吗?|新闻眼

职场   2024-11-19 17:34   北京  

今日新闻眼


给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是教师的惩戒权吗

老人“越戴越聋”,助听器需走出低价低质怪圈

“一百块地都满了”,共享菜园怎么火了

让儿童成长陪伴师成为更阳光的职业

老人取快递要走6公里?农村快递不能这么“费腿”



1

给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

是教师的惩戒权吗


11月17日,因“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走红的老师,发视频称已经离职。所谓“小蜜蜂”是一种便携式扬声器。此前,这名老师给爱说话的学生戴上了“小蜜蜂”,他一旦说话,整个班都可以听见。之后,她拍了学生接受这种“技术监控”的视频,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上。但是事情很快超出了这名老师的掌控范围,视频被疯传,甚至还有人开始模仿,也给自己班上的孩子戴上了“小蜜蜂”。在压力之下,这名老师删除了视频,对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之后她表示已经辞职。


微评

老师辞职后,有一些网民表示了“理解”和“认同”:“效果很好,为什么不能用?”“又一位好老师被逼走了!”“不是之前教育部强调要保障教师的惩戒权吗?”那么教师惩戒权的内容是什么?边界又在哪里?2021年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称《惩戒规则》)施行,其中规定:教师的惩戒可以分为轻微、较重、严重三档。很明显,教师的惩戒权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是阶梯型升级的,也是有明确的边界和底线的。


所以,《惩戒规则》绝对不是授权教师可以体罚学生,更不能侮辱学生。惩戒的目的是教育,而不能是伤害,不是让未成年人受到孤立、侮辱。个别老师自己发明一些手段,看起来立竿见影,但应思考这是不是逾越了教育的正常边界、对孩子构成人格侮辱,特别是,上网之后形成的不可控的“示众效应”。目前互联网的传播环境,增加了教师惩戒权的复杂程度。老师将给孩子戴小蜜蜂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引发海量围观,甚至变成一种事实上的“示众”。


这种公示既没有学校的授权,更没有取得监护人的同意。在这种社交媒体传播之下,学生的隐私权、肖像权、个人尊严,都可能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一个成年人受到了行政处罚,甚至被判有罪,尚且不应该被“游街示众”,更何况是未成年学生的违纪。拍摄和传播都意味着一种权力,但在这个权力上,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是非常不对等的。可能在这个个案当中,老师的初衷是“恨铁不成钢”,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变成老师恶意霸凌、侮辱、欺压学生的手段,所以,处罚手段的程序正义很重要。


(澎湃新闻)


2

老人“越戴越聋”

助听器需走出

低价低质怪圈


网络上泛滥的低价助听器,可能让老人们“越戴越聋”。记者对国内电商平台销售的低价助听器进行调查发现,假冒、贴牌、无验配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助听器打着“智能降噪”“无需验配”旗号,实则只是扩音器。


微评

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是帮助老人解决听力障碍问题的常用方式。因为线下门店销售的进口助听器价格过于高昂,不少老人及其家属转而在线上选购助听器。可是,有的“助听器”商家拿不出医疗器械注册证,有的用模拟机冒充数字机,行业内还存在大量贴牌现象,品牌方缺乏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的有效控制。


需要强调的是,助听器不是普通电子产品,而是有着严格准入标准的医疗器械。有关专业人士曾指出,未经专业验配不仅可能无法实现助听效果,还可能因设备将“噪声放大”,对使用者残余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意味着,市场上销售的不少低价“助听器”,并非医学意义上的助听器。一些商家将无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假冒助听器以“助听器”之名进行销售,已涉嫌虚假营销。


同理,助听器销售并非“一锤子买卖”,其验配和后期调试理应成为商家服务的重要组成。就像近视患者配眼镜一样,助听器的专业验配,应当得到充分重视。考虑到一些假助听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平台就需尽到审核责任,坚决反对商家“挂羊头卖狗肉”,打击虚假营销、以次充好等乱象。至少不能让连医疗器械注册证都没有的“助听器”公然售卖。在网上销售低价设备的国内厂商则应意识到,“低价低质”并非生存之道。


(新京报)


3

“一百块地都满了”

共享菜园怎么火了


拥有一块自己的菜地,每个季节都能吃上新鲜、无公害的蔬菜,相信这是不少城市居民的梦想。于是,早已分割、平整好土地,可以进行半托管甚至全托管的“共享菜园”悄然兴起。有不少商家提供“共享菜园”相关团购,价格基本以距城市中心远近而定,分为全部自己种植管理、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从几百元一年至上万元一年不等。有共享菜园经营主称,“一百多块地,每年都是满的”。若是共享菜园的土地全部被认领完毕,想当“都市陶渊明”还得排上一两个月。


微评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年轻人远离了自然和田园生活,更有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中老年群体,对土地有感情、对绿色果蔬有需求。此外,不少家庭也希望能够对孩子进行农耕教育。不同于“农家乐”的一日游式体验感,共享菜园可以从播种、耕耘到收获,全周期式地为租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机会,满足了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而这小小的一方菜园,也不仅仅是城市居民逃离喧嚣的“桃花源”。大部分“共享菜园”都位于离市区不远的城郊,本身就具备了联通城乡、交通便利的优势,借助经营“共享菜园”,不但能够盘活城郊乡村那些本不适用于传统农业而闲置的土地,还能极大地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但也要看到,“都市陶渊明”并不好当——许多租客都是第一次下田,除了缺乏蔬菜种植的经验外,基本的挥镐挖土都需要从头学起;还有部分租客工作太忙,三四个月才能到菜园一次;植物的生长周期长,农耕活动较为枯燥,孩子体验几次便腻了等等。虽然共享菜园都提供了托管服务,但以此来满足田园生活的想象,甚至成为变相的“高价买菜”,并非长久之计。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4

让儿童成长陪伴师

成为更阳光的职业


“可全英语交流”“名校留学背景”……近段时间以来,网上有关儿童陪伴师的内容逐渐增多,有些是培训机构聘请儿童陪伴师,有些则是家长关于儿童陪伴师的“需求帖”和部分求职者的“避雷吐槽帖”。


微评

近年来,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保姆或家教,而是集早教、娱乐、生活照料等多功能于一身,旨在为忙碌的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儿童陪伴服务。从岗位要求和雇主需求看,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入职门槛相对较高,同时这也带来不菲的收入。然而,由于行业刚刚起步,一时间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引发不少纠纷。


当前,该职业尚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缺乏明晰标准与规范,一些中介机构趁机浑水摸鱼,以高价培训、证书认证等名义敛财,却对求职者的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缺乏有效评估。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求职者的利益,也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当儿童成长陪伴师越来越成为一些家庭的刚需,就必须面对并解决其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为此,建立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是必要的。首先,明确的职业标准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助于提升行业专业水平。其次,职业标准也是家长选择陪伴师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避免“货不对板”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建立职业标准,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和支持,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让儿童成长陪伴师成为更加阳光的职业,还需要加强行业监管。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主体,加大对该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应鼓励成立行业协会或组织,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质量评估等方式,促进行业内部提升自我管理。


(工人日报)


5

老人取快递要走6公里

农村快递不能这么费腿


“我们隆回县北山镇石矿村村民现在还无法享受快递进村的服务,村里年轻人大多不在家里,老人领快递需要来回走6公里的路,极不便利。去代收点取快递,一个快递还要付费3元,石矿村周围几个村的情况都一样。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这一类问题。”来自湖南邵阳的网民表示,由于快递不进村,当地村民取快递成了麻烦。


微评

对此,湖南省邵阳市邮政管理局回复:关于快递难以进村问题,目前仅邮政、顺丰的快件服务范围涵盖到村,其余快递仅支持到镇上自取,有快递进村服务需求的用户可选择邮政、顺丰品牌的服务;关于违规收费问题,目前仍有少数村级快递网点违规收取取件费费用,当地邮政管理局将对此立案调查,情节严重的依法严肃处理。当地邮政管理局还表示,下一步,将同交通、商务、市监等相关部门一道,引导“通达兔”系快递企业稳步推进“快递进村”工作。


对村民来说,便利度是决定是否下单、是否使用快递服务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时,如果想到将来要到几公里外的镇上取件,还可能多付费,快递本身具有的便利度就大打折扣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考虑到很多农村老人身边并没有年轻人日常陪同,且不具备自驾条件,只能靠走路或“蹬三轮”的方式去取快递。而且,老人腿脚相对没有那么便利,快递进村甚至到家门口的必要性就尤为凸显。


我国地大物博、村情各异,推动“快递进村”有时的确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例如,有的村民住所分散,自然村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快递单量相对较少,导致运输和运营成本都比较高,一些快递公司就不愿意送件进村。对此,一些地方推动“多站合一”、充分利用村委会等公共场地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总之,农村快递不能这么“费腿”。不断完善流程和机制,打通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让村民取快递更加方便。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许向竞子(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