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百年考古,成果惊世(下)|文物修复

文摘   2024-11-28 06:01   北京  


图文|翟德芳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商代的王陵一定会有很多的珍宝。其实,在殷墟发掘中,殷代的王陵是早期发掘的工作重点, 1934 年秋到 1935 年秋梁思永先生主持的殷墟第十次至第十二次发掘,就发掘了 10 座带墓道的殷商大墓、 1 座未完成的大墓及 1000 多座小墓,不过这些王陵基本上都已被盗。至于被盗的时间可就久远了!


周武王伐商后,采取怀柔政策,推行“以殷制殷”,让纣王之子武庚居于旧地,同时设置“三监”,监督商朝遗民。武王一年后去世,其年幼的儿子即位为成王,周公旦摄政。此时武庚趁机勾连对此不满的姬姓贵族管叔、蔡叔等,发动叛乱。周公发动东征,诛杀武庚,将殷商遗民全部迁往成周居住。与此同时,周公令人对殷商王陵进行大规模破坏,挖开十多座王陵,取走随葬的青铜重器,还将墓主尸骸扰乱、棺椁拆毁,甚至埋下婴孩诅咒,“以绝殷祀”,从精神上彻底消灭殷商王朝。


由于以上原因,在殷商王陵中并没有出土多少有价值的文物,反而是在近几十年的发掘中,在比较普通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随葬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妇好墓和亚长墓。


01


妇好墓:商王武丁配偶之墓


妇好墓位于殷墟宫殿宗庙区丙组基址西南,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 1976 年发掘,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 5.6 米,东西宽 4 米,深 7.5 米。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东、西两壁各有一个长条形壁龛。葬具为木椁和木棺,椁长 5 米,宽 3.4~3.6 米,高 1.3 米。墓内殉人 16 个,其中 4 人在椁顶上部的填土中, 2 人在东壁龛中, 1 人在西壁龛中, 1 人在腰坑中, 8 人在椁内棺外。另外还殉狗 6 只。


妇好墓虽然规模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器物 1928 件。


“司母辛”铜鼎及铭文


青铜器主要有妇好组的圆鼎、大型甗、簋、带盖方罍、带盖扁圆壶、偶方彝、方斝、三联甗、鸮尊、大型钺等;司母辛组的大方鼎、四足觥等。有铭文的铜礼器达 190 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 109 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


青铜武器有戈、钺、镞等,两件铸“妇好”铭文的大铜钺最令人瞩目,其中一件纹饰作两虎捕捉人头,形象生动。究者认为,带“妇好”铭文的铜器是比较完整的礼器群;带“司母辛”铭文的铜礼器当是子辈为妇好所做的祭器;其他不同铭文的铜礼器大多是酒器,大型酒器配 10 觚、 10 爵,可能是贵族或方国奉献给这位赫赫有名的王后的祭器。


“妇好”鸮尊


“妇好”铜方尊


“好”气柱甑形器


玉器类别比较多,有琮、璧、璜等礼器,戈、钺、矛等仪仗器,装饰类的玉器造型精美,图案线条流畅,是殷代玉器的精品。


出土的 3 件象牙杯两件成对,其中一件形状似觚,通体以双线阴刻繁缛精细的饕餮、夔龙、鸟等图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镶嵌绿松石,图案周围刻以细纤的“回”纹作为衬托。杯的一侧安以鸟、夔龙图案的鋬(提梁),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镶嵌绿松石。另一件为带流虎鋬杯,高 42 厘米,直径 10.6~11.2 厘米,壁厚 0.9 厘米,是现存历史上最高的象牙杯。这三件象牙杯造型美观,雕琢精致,堪称瑰宝。


象牙杯


妇好墓出土的嵌绿松石骨蛙


妇好墓出土的鸟形骨刻刀


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断定年代、墓主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妇好”铜方斝


根据甲骨文,妇好是商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她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她受武丁的派遣,曾领兵讨伐北边的土方、东南的夷族、西方的巴人,为商王朝拓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此外,妇好还主持过各种祭祀、占卜活动。因为她文武兼能,武丁对她宠爱有加,不仅授予她独立的封邑,还经常向鬼神祈祷,以保佑她健康长寿。她死后,被埋葬在宗庙区附近,是否也希望她在阴间继续守卫殷商宗庙呢?


02


亚长墓:殷代武将之墓


亚长墓的发掘是在盗墓贼的手底下抢出来的。2000 年 12 月 17 日,村民何建功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向工作站负责人徐广德报告,说花园庄村东头可能存在盗墓活动。考古队立即赶到现场,发现麦田中有十几个盗洞,于是果断进行发掘,历时一个月,在春节前完成发掘工作。


自左至右:铜斗、铜罍、“亚长”铜方彝


亚长墓位于妇好墓东南 500 米,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正南北向,墓底距地表 7.16~7.38 米,面积 25.78 平方米;墓底正中有腰坑,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墓中有一棺一椁。该墓有 15 个殉人,其中椁室内 6 个,其他的在二层台上;另有殉狗 15 条。


“亚长”铜鼎


墓中出土各类器物 1458 件,其中青铜器 1146 件,玉器 222 件,品类、规格仅次于身为王后的妇好。青铜礼器 40 件,以 9 套觚、爵为核心,辅之以斝、尊、彝、觥、鼎、簋、罍、盂等,彰显亚长生前的尊贵地位。青铜兵器有 1042 件,其中 131 件铸有“亚长”或“长”字铭文。形制大小以及精美程度上均不次于妇好墓的青铜钺有 7 件,是迄今所知出土青铜钺最多的殷墟墓葬。随葬这么多兵器,又有刻有“亚长”铭文的青铜钺,表明亚长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既是亚族的族长,也是军事首领。


亚长墓的觚、爵组合


“亚长”铜钺


随葬的青铜牛尊是一种酒器,通长 40 厘米,带盖高 22.5 厘米,重 7.1 千克,其原型是商代未被驯服的野水牛。它身上的纹饰多达 20 多种,面部是凤鸟纹,腹部两侧是两只猛虎,尽显威猛。随葬青铜牛尊也反映出亚长的社会等级较高。


“亚长”牛尊正面


“亚长”牛尊侧面


墓中随葬的铜手形器也十分特殊。这是一件人手形状的青铜器,长度约 13.2 厘米,手掌宽 5.6 厘米,手心稍微内凹,手背则微微弓起,五指弯曲,整个形状和比例完全和人手一致。手臂处为空心,似装有木柄。在的背面有单眼及类似半个兽面的花纹,做工非常精细。此器的用途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假肢,有人认为是仪仗器或某种特殊的工具。


铜手形器


根据体质人类学分析,墓主亚长是男性,年龄 35 岁左右,身高约 1.7 米。他的身体上共有 7 处刀砍伤或砍砸伤,其中 6 处在身体左侧的股骨、肱骨、肋骨之上。这些伤痕表明亚长在战斗中可能先伤及右侧,随后在战斗中暴露了左侧身体,遭到敌人的连续攻击而丧命。


亚长骨骼


亚长墓出土的玉刀


亚长墓出土的带有北方文化特色的青铜刀


甲骨文记载,长姓方国曾向商王进贡龟甲,说明长姓方国可能位于商王朝的南部。科技检测显示,亚长不是殷墟本地人,他之所以葬于殷墟,应该是因为他带领本族军队替商王打仗,战死疆场,故此商王为亚长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将其葬在宫殿区附近,以表示对亚长的爱惜和对亚族的安抚。


03


殷墟反映的商代晚期历史与信仰


结合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人们已经知道,商朝原本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名为商族的部落,商国君主商汤鸣条之战中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时期以前,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因此多次迁都,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也就是殷墟,从此到商代灭亡,再未迁都,而商代也因此被称为“殷商”。


商代前期迁都路线图


盘庚二传至武丁。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死后谥为高宗,所以又被称为殷高宗。武丁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四出征伐,从甲骨文可知,他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扩大了疆土。考古发掘中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著名的妇好和妇妌都是武丁的后妃。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武丁以后诸王都没有什么建树,到纣王之时,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击败自杀,商朝灭亡。


武丁时期的刻辞卜甲


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


军事首领“亚长”墓中出土的玉戚


殷墟出土的铜卷首刀


也是依据甲骨资料,可知殷商时代信仰对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但这些自然神属于低一级的神祇,商人心目中的最高阶神是“帝”。商人认为,“帝”的能力和权威凌驾于世间君王之上,是一切万物的主宰。商人问卜的对象有三大类,即天神、地祇、人鬼,其中权威最大的是“帝”。


“帝”所具有的能力,第一是对自然气候的控制、农业生产的丰欠,第二是主宰人世间的祸福奖惩,第三是决定战争的胜负和政权的兴衰。商王出征前,往往要先向“帝”问卜战争的胜败,看看“帝若”,还是“帝不若”,也就是要看“帝”支持不支持、高兴不高兴。


商王出征前祭祀祖先的卜骨(方框内文字为“癸亥贞,王其伐虚羊,告自大乙。上甲告十示又一牛”。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殷都以外则是商王朝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考古资料表明,当时商王朝的王畿以外,分布着不少同姓和异姓诸侯及方国、部落。发达的殷墟文化,通过王畿地区对这些周边地区的诸侯、方国、部落产生了强烈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殷墟是商代的殷墟,也是中国的殷墟、世界的殷墟。殷墟考古,用夏鼐先生的话说:“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点个“在看”,一起修复文物

文博时空
文博时空,博览古今智识,传承文化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