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1轮预告 | 第1批阅读素材第3轮

文摘   2024-10-24 16:43   湖北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31轮预告
阅读素材





第1批第3轮:袁喆、刘雨竹、海光、郭昕盈、吴意思、吴文光






时间:10月26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具体可看公号末端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想临时旁听者请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简介


写作/影像工作坊进入到涉及参与者创作阶段——阅读素材。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素材并讨论,探讨创作的走向及构成。第一批参与者六人:郭昕盈、吴意思、袁喆、刘雨竹、海光、吴文光。



袁喆素材:羊带着孩子在山间,溪水游泳(7分10秒


认知

夏日的一天,羊带着孩子们在山间行走拍照,几个孩子们跳进溪水里游泳,羊在一边吸烟休息,一个孩子冒出想在水里吸烟的点子,羊给他们点烟,我在石头边一边小心翼翼地拍着,一边发愁:这个镜头能播出吗?社工给孩子点烟在外界看来会不会有问题?如果画面被众人看到,会不会对他们有不好的影响?但在多年后,再次观看这个画面时,我有点后悔:为什么我没有更加松地地和他们一起享受那个无忧的下午。

刘雨竹素材:我和母亲喝茶,母亲催婚我和男友8分


认知


再看素材,我觉得这段对话非常好地反应出我和母亲的深层关系。母亲很爱我,而且在养育我这件事上付出了很多。我闺蜜曾经还说,希望她自己的母亲像我母亲一样。但即便是很好的家长了,母亲还是会在我身上投射很多她的期望,比如对话中,我是愿意去澳洲一边留学一边打工的,但母亲会说这样太辛苦了,你不用打工,我可以给你钱,只要你把这个时间都留在读书和生育上就好。这是一种深度绑定,甚至说是绑架一般的关系。再看素材,我发现我还是孩子。33岁了,我还是个儿童。我很难真正硬气地拒绝母亲,我还是希望能满足她的期待,在谈话中感到无力和愤怒,也是因为我满足不了期待。愤怒不是因为被干涉了个人意志,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海光素材:工厂午休吃饭时间,同事子祥仍在干活5分55秒


认知


我痴迷于“认真干活的人”,总觉得这种时间,借助着细微的身体动作,身体与精神走向了另一个维度,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而这也使我想起斯宾诺莎,打磨手表指针的工作,它是一种我无法说清楚的基础伦理。

郭昕盈素材:我在媽媽房間替媽媽挖耳朵7分37秒


认知


認知:2024/挖耳屎是我們聊天的時間,這時候媽媽會說他的生活的事情。這次他想要搬回彰化娘家去照顧奶奶、一點點他如何看待他和阿姨舅舅們的關係。

吴意思素材:家庭午餐间的争执(10分


认知


我不找对象,奶奶对母亲施压。父亲提及朋友对他在美国女儿的抱怨,指责她不孝顺,不给父母钱,也不回国探亲,最后发生小争执,我站在那个女儿的立场,母亲站在父母的立场,沟通走到了一个没有结果的沉默里。

吴文光素材:7月1日的素材,给玉米追肥,遇到国庆及他媳妇8分


认知

使用GoPro拍摄半个月后,庄稼在长,我的随身GoPro继续记录。选择这段素材是画面有和田地实在的给玉米追肥,同时也有地里碰到干活的村里人。这个素材的潜在意思是,种田种地这样实实在在的干活把我一点点引入湾子里的“存在”。

吴文光笔记→素材预读:递进



进入阅读素材第三轮的素材挑选,我依据的要点是“递进”。第一轮是“打开”,第二轮是“进入”,依据叙事的常规铺设,引领叙事走下去可以用“递进”,也就是叙事的推进。


我对自己将要做出的片子现在是胸有成竹,我自然知道在第三轮阅读素材应该有哪类素材与“递进”匹配,对其他五位伙伴的素材呢,我需要“前后左右”去看。“前”是将来片子的模样,“后”是该伙伴之前呈现的故事,“左”和“右”则是环绕其周围的相关(伙伴们由此也知晓我充当“第三只眼”的方式之一)。


袁喆上轮素材引领我们进入“羊的世界”——其实不止是羊一个人的世界,是由羊与一个及又一个人发生关系并串连出来的,其中有山区女孩秋红,还有被羊吸引带着摄像机来的持摄像机者(以后还有更多)。简明扼要吧,就称“羊的世界”——跟下去的素材展开,应该是“递进”到更丰富的“世界”。


所以选择了袁喆提交的素材“羊带着一帮学生在山间拍照”。这是袁喆提交素材的第一条,我猜想袁喆对该素材别有一种情绪。画面中有羊给男孩烟抽,袁喆写出拍摄当时及现在看素材的两种截然不同心情,这大概是该素材在未来片中的构成要素最有玩味之处。


雨竹邮件说会补充新的素材,等到今天还没有,就从之前提交的素材选择了雨竹和母亲等滴滴时,“母亲说不喜欢被我拍摄”。之前两个雨竹素材都有她和母亲“亲密如姐妹”呈现,第三个素材是母亲对镜头的“反抗”。为什么?


如果接下去的素材预读会有“转折”作为要点,雨竹这个素材应该出现在那里,现在提前选出来,是想看看雨竹和母亲的关系“递进”是不是可以借助某种意外方式有所效果。


(雨竹又提交新素材,重新换了“和母亲喝茶,母亲催婚”。之前两个雨竹素材都有她和母亲“亲密如姐妹”呈现,第三个素材是母亲的催婚,看看是否可以递进到“亲密关系”演绎下去是什么样子。)


海光的素材毫无疑问是要“递进”到他的“莱比锡B面”,也即他的“打工生活”(海光的艺术相关内容可称“莱比锡A面”)。海光想他以后的片子,感觉他似乎焦点在“莱比锡打工”(或打工涉及到的“中国世界”)。也许海光自有更广阔的构想,如果这样开放式构想未来影片我当然乐在跟随海光“漫步”下去。比如,“莱比锡生活”是海光当下身体位置所在,内容是“艺术人生”与“打工人生”交织构成。


如果再广阔展开,海光的“中国冷水江世界”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穿插进来。当然这个主要得靠海光来决定,作为创作同行的“第三只眼”,能做的也是旁敲侧击。


郭郭素材选择了她给母亲挖耳朵。依据“递进”意图,本来想选郭郭与母亲的另外一场“对峙”,又想是不是通过“翻转”方式来看母女关系的推进,所以选择了这个母女近距离的靠近场景,“递进”的效果是想看看“另外一面”的郭郭与母亲。


我还在想,郭郭与母亲“故事”在郭郭以后片子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味存在。“母女距离”是一种什么样的寓意所在?这个想到点上了,“母女叙事”大概才会有条理地顺下去。


上轮素材借父亲生日晚餐看意思的“全家出场”,因画面过短还有近距离跟拍方式(如果全景固定镜头拍上40秒也有效果),“进入”效果没出来。这次挑选意思奶奶翻看全家福照片,看看“进入”与“递进”是不是可以一把抓。


还有,这个有奶奶的画面,还可能会与另一个奶奶镜头相关,就是意思妹妹拍奶奶去找被没收的电动车(是意思读书会分享用过的,我没记错吧)。意思在日本看到妹妹传来的视频,想象着,这个画面出现是意思坐在电脑屏幕前看中国那边的奶奶。


这么想的理由是,意思要创作的片子还是“身在日本”与“温州往事”的搭建可能味道更足。“身在日本”是意思现在的现实,包括拍中国舍友夭折都可以是“故事之一”。


(意思来邮件,是奶奶看全家福镜头可能信息不足够,并提交了新素材,从中挑了“家庭午餐间的争执”。奶奶看全家福素材也许以后会用上。)


我的素材前面用的两个都是使用GoPro最初,所谓“打开”与“进入”。第三次素材分享,我把半个月后的一次素材用上,是我干活及碰到另外的干活人,算是“递进”到我在湾子里最具体的存在。

\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7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8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9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0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7轮预告
(工作坊第十八轮被删)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9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0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7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28轮预告 | 表演:让身体飞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29轮预告 | 阅读素材第1批第1轮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


草场地工作B站
人以什么理由去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