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决定去台湾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期待——或者说,是一种被过高期待冲昏了头脑的感觉!
对于一个向往过发达地区的我来说,台湾本该是个先进、繁华、井井有条的地方。可是,事实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这地方,怎么看怎么有点“落后”!
街道的设计和建筑的布局,连人情世故也比我想象的复杂。难怪,很多人去台湾时都带着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情,迷失在不同的现实与理想之间。
街道设计:过于自由的“拥挤”
台湾的街道给我第一印象是“混乱”。
有些街道小得可怜,车子、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竟然能在同一条窄窄的马路上共同“嬉戏”。别看台湾车速不快,可是那种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状态,还是让人觉得一脚油门踩下去就能撞上别人。
而且,我想说的是,台湾街头的餐馆也算独树一帜——常常把桌子摆到人行道上,吃饭的人和过路的行人贴得近乎“零距离”。
你能想象吗,正嚼着麻辣小龙虾的时候,汽车和摩托车几乎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生怕你不注意。
跟大陆的城市规划一比,台湾的街道让人头大。你会看到很多街道根本不分主辅路,交通工具随便穿行。
比如,一条路可能连个人行道都没有,摩托车直接穿过,旁边的人要小心翼翼躲开。就好像随时都可能被“撞飞”的感觉。
街道两旁的建筑物看上去也挺让人心惊的!那些外面伸出来的商铺墙体薄得像纸,支撑的柱子让人觉得有点危险,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吹倒。
这么脆弱的外墙,也不太注重保养,很多建筑上都有些破败感,看着有点像是时间的“痕迹”。再加上湿漉漉的气候,整个环境给人一种黏糊糊的压迫感。
铁皮加盖的“台湾特色”
在台湾,最让我不能理解的就是那种“随心所欲”改建的建筑。你能想象吗?在一个三层楼的小房子上,很多人会私自加盖到四五层,甚至五六层。
说实话,感觉就像是违章建筑大赛的现场。更夸张的是,楼顶还可以加盖上铁皮棚,看着不安全,实际上也确实不太稳固!
台湾人情:两极分化的态度
如果说台湾街头让我感到惊讶,那么台湾人的态度则让我更加五味杂陈!台湾人对待大陆游客的态度真是分裂得很明显——要么热情如火,要么冷漠如冰。
第一次去台湾,我和老板一起去,有个特别尴尬的事儿。老板想抽烟,顺便问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台湾大叔借火机,结果那大叔瞟了我们一眼,问了一句:“大陆来的吗?”
老板回答:“是的。”
然后大叔愣是把刚点燃的火机收进裤兜里,淡淡地说:“没有。”
随后,他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
全场寂静,老板脸色刷的一下红了!我们只能假装没听到,心里则像是吃了什么又酸又苦的东西。
当然,也有好心人。在一次路上迷路时,碰到一个特别热情的台湾小姐姐,耐心地指引,甚至还细心地告诉我们,去哪里不那么热,哪里能避开人多的地方。
自信和夸张的“历史功劳”
我在台湾的一些经历,也让我对当地人的“吹牛”印象深刻。记得有次住民宿时,民宿的老板一边给我们泡茶,一边谈起台湾对大陆的贡献。
他的论调是:大陆的发展,全是台商的功劳。台湾的各个产业,是他们在推动发展。
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说,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吐槽:“这也是一种‘台味’十足的自信呢!”
不止是民宿老板,连我们接待的台湾公司老板也有同样的论调。他们的观点几乎一致:大陆的快速发展,其实是靠台湾人的聪明才智推动的。那种不加掩饰的自豪感,完全不知不觉地把“吹”字发挥到了极致。
台湾的小常识
台湾的生活方式,有很多让我忍俊不禁的小细节。比如,你一定得先买双筷子或者叉子才可以吃泡面,因为台湾的泡面只有调味包,没有附带筷子,听着是不是有点搞笑?
不过,别担心,如果你没带筷子,超市的店员是可以给你免费提供的,顺便你还可以在超市的座位区泡面。如果想自己动手,也可以自己泡。
台湾的交通也是另一个奇特的地方。公交车上车只刷一次卡,到站下车前还要再刷一次卡,不然司机会“温柔”地喊你回来补刷。
说实话,这种方式让我脑袋一时没转过来,差点错过了我的下车机会。
台湾的网络支付在逐渐普及,但现金依然是主流。你出门没带钱包,那可就寸步难行了。
不过现在,像是Line Pay这样的电子支付工具,已经开始普及了,虽然没有大陆那么普及,但在夜市和一些商铺里,还是能见到它的身影。
必去景点与推荐
如果你去了台湾,可千万别错过那些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中山站、台北车站、西门町、松烟文创园等。这些地方小而精,吃吃喝喝,逛逛小店,都是很不错的。
夜市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宁夏夜市的东山鸭头、木瓜牛奶等小吃,保证让你一尝成主顾。
如果你喜欢大自然,台中的清境农场和瑞穗牧场也是不错的去处,那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绝对值得一游。
台湾生活小贴士:
台湾的“七里香”可不是你想的那样浪漫,其实是一种烤鸡屁股,吃之前可得了解清楚。
台湾的节假日和大陆不太一样,比如儿童节在4月4日,父亲节在8月8日,教师节在9月28日,记得提前准备好礼物哦。
台湾的书籍印刷方式也有点“古典”,书籍大多是竖着印的,拿起来的感觉很特别。
台湾的台风假、陪产假等各种假期制度也让人啼笑皆非,特别是如果你是大陆人的话,一不小心就过了两次节。
购物结账:你可能赚个大奖
在台湾,去超市购物结账后,收银员总会笑眯眯地提醒你:“发票拿好,25号来兑奖。”你
听到这话时,可能也会觉得疑惑,这“兑奖”到底是什么鬼?
后来才知道,台湾每个月的25号,只要你拿着超市发票,就可以参与抽奖,大奖最高能拿到1000万新台币!
这就让我瞬间明白了,原来台湾的购物体验不仅仅是买东西,还可以凭发票赚个大奖!想到这里,我每次去超市都不忘仔细检查发票,心想着,万一中了大奖,今后就能凭发票买东西,成为“有钱人”了呢。
奇妙的语言:
初到台湾时,最大的冲击之一就是语言上的差异。花生竟然不是花生,而是“地豆”。想象一下,平常我们吃的花生,到了台湾就变成了“地豆”,而原本的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却成了“洋芋”。
台湾的“地铁”不叫地铁,而是“捷运”。还有,创可贴在台湾叫做“OK绷”,大家想象一下,“OK”意味着“没问题”,而“绷”字又有“紧绷、固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个满满的“治愈感”!
台湾人的生活
在台湾,要随身带个大容量充电宝!你会发现,台湾的生活节奏快速,但跟大陆相比,台湾的“移动充电宝”就没那么普及。
你可以在街头随便看到卖手机充电宝的地方,但台湾的街头很少能找到这种设备。这让我在一次手机没电时狼狈,差点就成了“无电小公主”。
如果你习惯在大陆随便租个充电宝,那在台湾可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然你会在街头尴尬地找不到充电点。
说到小龙虾,台湾人可并不喜欢这道我们夏天必备的小吃。反而他们觉得小龙虾像“虫子”一样,很不可口。
每次提到小龙虾,台湾的朋友们都会露出一种“看到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东西”的表情,好像是外星生物一般。
这样的大差异让我对台湾的饮食更加好奇。像我们这边爱吃的山竹,台湾也鲜少能见到。看来,“外来物”在台湾的地位有时并不怎么高。
刚到台湾,给手机充话费的时候,我差点没抓狂。台湾的充话费可不是那么直接。你把钱交了后,可能得等上30分钟才能恢复通话。大多数时候,台湾的手机是“先享受后付款”,下个月结算,完全不用担心突然“停机”情况的发生。
物价:比北京上海还贵?
提到台湾的物价,我只能说——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卤肉饭,台湾的价格真是让人大跌眼镜,通常一份卤肉饭要花60台币,甚至有的地方能卖到100多台币。而在大陆,十几元就能吃上一碗。
还有螺蛳粉,台湾的售价居然可以达到159台币,这让我不禁想,“这是不是上天给我准备的美食挑战?”更别说,那些我习惯的零食、调味品,价格也是相当高。
老干妈这一类调料,居然能卖到97台币。看得我直叹气,不过,幸好台湾的物价和北京上海差不多,偶尔还能遇到一些比较便宜的商品。
姓氏文化:陈林满街,姓氏好复杂
你知道吗,台湾的姓氏竟然有6000多种!从金木水火土到甲乙丙丁,各种各样的姓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说实话,很多台湾姓氏还是“陈”、“林”这类常见的名字,甚至有时候走在街头,满眼都是“陈林满天下”的景象。
不过,想要碰到那些稀有的姓氏,基本上是难上加难,估计就连台湾人自己也不一定能在一生中遇到。
台北的电影感
台湾的街道,真是电影感!尤其是那些机车,帅气得让我忍不住多看几眼。
走在台北街头,仿佛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那部偶像剧中的主角。
台北的街头极为干净,街道两旁的绿树成荫,给人一种舒适清新的感觉。
台湾的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苏的海总是偏黄,北方的海则给人一种冷冽感,而台湾的海却呈现出温柔的蓝色。
海南的海似乎有点类似这种温暖的感觉,不同于北方海洋的浩瀚深邃。
整体感受:
台湾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有一些地方看起来相对“破旧”,但整个生活氛围却温馨。人们没有太多的戾气,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心态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