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尼泊尔之前,我脑海里一片美好,仿佛已经触摸到了“天堂的门槛”!那里的雪山巍峨、寺庙神圣、风光旖旎,就像是大自然的馈赠。
当我真正踏上尼泊尔时,才发现那是一场幻梦!远离天堂的景象,迎接我的,倒是更多的贫穷与苦难。
到了加德满都,心中的天堂立刻崩塌
加德满都是我到达的第一个城市,结果也正是这里给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原来“天堂”并不像宣传上说得那么美丽。
别说是天堂了,加德满都的机场根本不像个国际大都市的标配,堪比某些乡村机场。
外墙是陈旧的红砖,里头更是简陋无比——没有行李传输带,全靠自己提着行李走,进出机场还得自己拖着箱子,不会“摆渡车”,也没有电梯!
我走出机场的时候,还忍不住四处张望,心想着,这就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机场外的情形也没好到哪里去。地面是大片的黄土地,路边的花坛已经成了历史的遗物,可能是被附近牛羊的“食量”吃掉了。
每个细节都在悄悄告诉我,这个“天堂”看起来并不完美,甚至是有些“残破”。
加德满都的真正面貌
如果你对“天堂”有些美好幻想,那加德满都的街道会狠狠地让你“清醒”!主干道勉强有些柏油路,路边上偶尔能看到些许花草,可大多数地方都是石子路或土路。
要问有没有地铁、公交?那你真是想多了,连高铁都没有!这里连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都找不到。更别说什么现代化的建筑,跟想象中的大都市差了好几个级别。
加德满都给我的第一感觉:不像是个首都,就是个乱糟糟的贫民区,完全看不出一点都市的现代感。路上尘土飞扬,建筑破旧不堪,甚至连整齐的房屋都难见踪影。
走在街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厚重的尘土味,一不小心就能踩到碎石头——就算是去过不少地方的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原始”的首都!
住宿条件惨不忍睹
住下来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去旅游,而是体验一场“贫穷模拟”。加德满都的住宿条件,真是“低配版”的代表。
我找了一家本地人开的旅舍,老板听说我是游客,倒是给了我点优惠,但条件可真是差得不行。床单被罩看上去就像是多年来都没洗过,每一处角落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灰尘历史”。
不过价格还算便宜,至少能安身,而一个独立卫生间也是唯一的亮点。
清晨起床,街道上连卖早餐的小摊都找不到,想吃点东西得等一会儿。
我走进一家看起来还算上档次的餐馆,吃了一顿不算便宜的早餐,味道倒是挺一般。吃完饭,顺便检查了下那家旅馆的多人房间,嗯……只能说性价比实在不高,让人有点儿不敢相信。
带着梦想去办卡,结果却是“步履艰难”
旅途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在加德满都办个手机卡,差点把我折腾到怀疑人生!
加德满都并没有像大城市那样,哪里都是办卡的地方,反而手机卡点少得可怜。
最后,我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手机店,走了不短的一段路程。店铺小得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了地方,里面的手机卡种类简单到让人咋舌:从三天到一个月不等。
我也顺利办了一个月的卡,走出店铺时,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
跳出贫穷的框架:
不过,和加德满都这种贫穷景象不同,隔着一条河就是帕坦,一个给人完全不同感觉的地方。它像是贫民窟和现代都市的二重奏,前一秒还在泥泞的道路上走,后一秒就到了绿色花园和豪车云集的富人区。
帕坦的街道整洁宽敞,社区里绿树成荫,房屋也都气派得让人直呼“太富裕”。比起加德满都,这里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天堂”。
不过,令人心酸的是,贫富差距在尼泊尔尤为鲜明,生活水平的极端差距让人难以理解——富人过得像天上人,穷人却只能在破旧的街道上挣扎。
尼泊尔的宗教习俗:
讲完了贫穷,咱们再聊聊尼泊尔的传统习俗。
尼泊尔的女人,尤其是年纪小的女孩,常常要面临一系列奇特的仪式。比如,“活女神”的制度,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为了选出“活女神”,尼泊尔人会从一些小女孩中挑选,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条件,比如无伤疤、出身清白,甚至要星座和国王一致。
被选中的女孩,将过上与普通女孩截然不同的生活,几乎与外界隔绝,被当作神灵一样供奉。而且,作为“活女神”,她的双脚从不许接触地面,整个人活得像个孤独的神像。
还有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婚姻习俗,那就是“果婚”。
尼泊尔女孩从小就要“嫁”给一种叫作“贝尔果”的坚果,象征着女孩未来的婚姻能够像贝尔果一样坚固不坏。
接着,女孩会与太阳结婚——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像是个仪式,女孩被关在黑屋里11天,最后被带出来接受“阳光洗礼”。等
到长大,女孩最终会嫁给一个实际的男人。
至于婚礼,尼泊尔的男方通常不需要彩礼,只需送一些金饰。对,听着可能有点“不现实”,但这里的婚姻背后隐藏着尼泊尔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节俭”是维系婚姻的一种方式。
至于有些富人,娶几个妻子是家常便饭,在尼泊尔北部甚至还有一妻多夫的现象,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奇怪又传统的婚姻制度,让这个国家的文化更加扑朔迷离。
80%的人民都是农民,剩下的20%在看风景?
先来说说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尼泊尔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80%的人口靠种田为生,主要作物有稻谷、小麦和玉米。
看似田园诗般的生活,实则掩盖了这个国家对基础设施的短缺!因为尼泊尔经济水平低,几乎没有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生活水平依赖外部援助。
尼泊尔政府的预算中,约有四分之一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捐赠和贷款——这在全球都算是个高比例了。
不过,千万别觉得仅仅是一个“贫穷”的国度。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这个国家带来了一线生机。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尼泊尔的旅游业贡献了约30%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所以如果你想去“做做心灵SPA”,看看珠穆朗玛峰的日出或徒步安娜普尔娜,那可是让当地人赚钱的好时机。
山脉与高地的魅力:
说到尼泊尔的自然景观,不得不提山脉。这个国度被称为“山国”,是因为超过50%的国土都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
尼泊尔的山脉不止数量多,而且都很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旁边还有14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这些山脉让尼泊尔成为了世界徒步者的圣地。
特别是安娜普尔娜地区,被很多人称为“天堂中的天堂”,是徒步者们梦寐以求的地方。
不过,如果你想着来这里徒步是轻松愉快的散步,那就错了!走在这些山脉之间,至少得有点儿“吃土”的决心,四肢得动起来,不然就只能在“天堂”的门口驻足。
生活水平的“尴尬”:
很多人以为,既然尼泊尔是贫穷国家,物价肯定便宜得不要不要的!结果一去才发现,物价和收入水平完全不成正比。
尼泊尔人均月薪大概折合人民币也就600块左右,但你要是去肯德基点一份单人套餐,得花50多块人民币。
再说说购物,像一双普通的运动鞋,新百伦的折合人民币555元,这差不多就是一个尼泊尔人一个月的工资。
那你是不是觉得,在这个国家,生活好像得过得拮据一些?
是的,不仅如此,连交通工具也成了奢侈品!摩托车在尼泊尔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一辆摩托车的价格大约在1万到2万人民币之间,所以很多人得靠几年的积蓄来买一辆摩托车。
即便是这样,大家还是争相购买,因为摩托车比汽车便宜得多,想娶个老婆?先得有辆摩托车才行。
当然,油价也不便宜,约6元人民币一升,日常的交通成本压得大家喘不过气。
幸福的真相:
也许你听说过,尼泊尔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很多人以此为理由,想来体验一下这个“幸福天堂”。当你真正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你会发现,这种幸福感背后,似乎有些不对劲。
说实话,尼泊尔的贫困远没有旅行广告里那么温馨。这里的许多家庭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人,基本上靠自己种的东西过日子。
再加上物价高、收入低,很多人一天三餐都不能保障,哪里来的幸福?
而且,在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我还遇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原本旅行社说好的免费参观,结果到了现场却被要求支付1000卢比的门票。
还没完,广场附近有个大叔试图推销中文导游服务,说只要200元人民币,能给我“优惠”。我当然拒绝了。
你以为这事就算完了吗?那天,我还遇到一个7、8岁的小男孩跑过来,捧着手说要200卢比。拒绝之后,他竟然说:“人民币也可以啊!”我笑了笑,继续坚持不给。
还有一次,在猴庙遇到一群可爱的小孩,见我拿相机拍照,立马摆起了各种POSE,玩得不亦乐乎。可拍完后,他们围上来找我要钱。
最终我只好给了100卢比,结果孩子们嫌少,非要再要。
尼泊尔的日常:
来到尼泊尔,除了可以徒步登山,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你会发现,这里的生活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尼泊尔人特别喜欢赤脚走路,尤其是穿着凉鞋或者人字拖,有时甚至一整天都不穿袜子,真是“脚力强”啊!
而女孩们则常穿红色的纱丽,配上涂得鲜艳的脚趾甲和闪闪发亮的脚镯,走在大街上自带一种“闪耀光环”。
在寒冷的冬季,好多尼泊尔人依然坚守着凉鞋的传统——上身穿羽绒服,下身却依旧是一双凉鞋或人字拖。
当地的商店烟草也非常有特色——烟是按根卖的,很多尼泊尔人都喜欢“一根一根”地买,买一根就点燃抽走,就是“散烟党”联盟。
总结:
也许尼泊尔是一个适合徒步旅行的地方,是个可以让你放慢步伐、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天堂”。但别忘了,背后那些苦涩的真实,才是这个国家更加复杂的面貌。
毕竟,在贫穷与“天堂”之间,走得再远也无法忽视脚下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