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印度,很多人脑海里蹦出的就是“脏乱差”!这些人十有八九没去过,纯粹是听风就是雨的“键盘侠”。
印度的确有让人咋舌的一面,你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是个矛盾的地方。
印度的“水深火热”
印度,地处北纬8到37度之间的土地,就像一个火锅,热气腾腾,香味复杂!说复杂,是因为这地方的天气和生活状况,随时让你从天堂到地狱打个来回。
你知道吗?印度人竟然把一年分成六个季节——春、旱、雨、秋、冬、凉。听起来有点讲究,实操上,大家日常感知的,主要就是旱、雨和凉。
每年三到五月是旱季,这时候的印度,简直是太阳能烤箱的广告现场。
新德里,作为温带地区,最高温度竟然能突破50度,太阳仿佛在问候你:“热不热?不热再加点火力。”
连蚊子都热得不想动弹,植物也个个垂头丧气,看起来像是在思考植物生涯的意义。
好不容易熬过旱季,雨季又接踵而来。每年六到九月的雨季,雨水像不花钱似的往下泼!大街小巷变成了“水上乐园”,不过是那种你绝对不想参与的版本。
洪涝灾害一来,卫生条件跟着崩塌,细菌和蚊虫大举进攻。这时候的印度,就像打开了“瘟疫大礼包”,流行病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雨季过后,凉季终于来了,大家可以稍微喘口气。这时候的印度像是换了副面孔,清晨的空气竟然让人感到一丝惬意。
不过凉季再美好,也只是个短暂的喘息,毕竟,印度的生活,可没那么简单!
从新德里到旧德里的“平行宇宙”
新德里,作为印度首都,有宽敞的大马路、富丽堂皇的商场、高档轿车呼啸而过,地铁里的白领一看就是努力打工的样子——除了身上的味道有点超现实。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旧德里,那里满眼是低矮的房屋、灰尘满天的贫民窟。
街边的小吃摊排满了人,空气中充满油烟和尘土混杂的味道!道路上各种车横冲直撞,旁边还躺着骨瘦如柴的牛和不知为何打起来的野狗。
走在新旧德里之间,你会觉得自己像是在不同星球间穿梭!
孟买的两面人生
如果说新德里是印度的“官方脸面”,那孟买就是其“现代化名片”。作为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孟买GDP曾高居全球城市排行榜第29位,很多国际公司都把总部设在这里。
宝莱坞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工业基地就在孟买,明星们在这里走上人生巅峰。孟买的新城区甚至被称为“东方的巴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富人区的街道整洁得让你怀疑人生。
就在这样的城市,还有上百万居民挤在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的达拉维贫民窟里!
这里的街巷狭窄得可以让你伸手摸到两边的墙壁,气味更是混杂了垃圾、动物粪便和腐败的味道。一阵热风吹过,你会怀疑是不是误入了炼狱。
屋顶上时不时还有猴子跳下抢走你的东西,气得你牙痒痒,也拿它没办法!
达拉维的房屋大多是临时搭建的小棚子,或者矮到让你弯腰才能进去的砖瓦屋。
住在这里的人,生活条件并不好:
几户人共用一根水管,每天定时供应几小时;每一千人分一个公共厕所。即使这样,对从更贫困地区来的印度人来说,达拉维却是一个“天堂”。
这里有数以万计的小型作坊,生产服装、皮革和陶瓷,只要肯干,总能勉强维持生计。
如果你是中国人,去印度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印度人眼里,中国人=土豪,不管你实际有没有钱,只要长了一张中国脸,突突车车费立刻翻倍!
付款时,司机会一脸无辜地不找零,就算你看着他,他也会理直气壮地装作听不懂。
公司里更是“油水横流”,从买菜到采购设备,虚报价格成了一种“国民习惯”。
印度的经济不如中国,虽然人口和咱们差不多,但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约是中国的五分之一。
街头的搬运工和出租车司机月薪不过600人民币,办公室白领能拿到2000块人民币就算是精英阶层。如果月入5000,你在印度已经可以俯视98%的同胞了。
印度的“人间实录”
去印度前,朋友们给了我各种叮嘱,最多的就是:“喝水要小心,瓶装水绝对不能离手!”
起初我还觉得夸张,直到亲眼目睹恒河,才明白什么叫做“大自然的强心剂”。
恒河的水早就因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变得污浊不堪,但在印度人眼中却依旧是神圣的存在。
每天,成百上千的印度人跳入恒河洗澡、漱口,甚至捧起水直接灌下肚,完全无视漂浮在水面的塑料袋、动物尸体以及各种不明漂浮物!
他们对此的淡定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仿佛喝下去的是矿泉水,而不是混合了城市废水和生活垃圾的“神之恩赐”。
听说,恒河已经是“治理”后的成果了,至少比班加罗尔的臭水沟要好得多。
那里的沟渠散发出浓烈的腐臭味,还堆满了垃圾,看得人直怀疑这是不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取景地。
走过这些地方,我只能屏住呼吸,用尽洪荒之力快速通过,仿佛自己身后有一群“病毒追兵”。
卫生纸?不存在的,左手才是王牌
去印度之前,我就听说他们不用卫生纸,这让我十分好奇。果不其然,一到印度,厕所里的景象证实了这点——没纸,却有一盆水,讲究一点的地方还配个喷头。
我一开始震惊得不知所措,只能憋着不去想。
直到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司机:“你们用手擦屁股,不嫌脏吗?”
司机一脸不屑地看着我:“你们用纸擦才脏吧!我们边擦边用水洗,那才是真正的干净。”
这话直接把我问愣住了,而司机看出了我的震惊后,更加自豪地开始鼓吹“手擦法”的优越性,还劝我一定要试试,说这是“体验印度文化的最佳途径”。
他那副“拯救你”的架势让我想笑又想逃。
接下来的日子,每次见到司机,他都不忘提醒我“改用手”,还列了一堆环保和健康的好处!
谁是婚姻里的“赢家”
某天,司机突然问我:“你结婚了吗?”我苦笑着说:“没房没车没彩礼,刚被分手。”
他愣了一下,随即大发雷霆:“你们的女人太过分了!男人结婚为什么要出房出车出彩礼?看看我们印度,结婚都是丈母娘出钱出嫁妆!我结婚的时候,老丈人给了我50万卢比(约5万人民币),还送了一辆摩托车,连我这部新手机也是他买的!”
是啊,表面看起来,印度男人确实是“婚姻赢家”。随着我对印度文化的了解,才明白这种“赢家”其实是建立在女性的牺牲之上的。
在印度,女人要付高额嫁妆,还要面对婚后婆家的种种苛待!嫁妆少了,可能会被虐待,甚至烧死——这样的悲剧并不少见。而整个社会对此的反应却是麻木甚至纵容,让人心头一凉。
公交车:没门没安全,全靠命硬
在印度,坐公交车也是一种心理挑战。公交车永远不关门,车没停稳,人就一窝蜂地往上蹿。
有些乘客甚至在车启动后还能一个助跑抓住门跳上车,动作行云流水,堪比好莱坞动作片。
第一次坐公交时,我吓得赶紧躲到离车门最远的地方,生怕一个急刹车自己就被甩了出去!看着其他乘客谈笑风生地站在车门边,我只能感叹:“这可能就是生存的艺术吧。”
火车:真正的“压缩体验”
说起印度火车,那是另一个维度的交通工具。在孟买,我终于鼓起勇气体验了一次火车——这次经历刷新了我对“拥挤”的认知。
刚上车时,老人善意提醒我:“年轻人别坐着,小心到时候下不去车。”
我还没明白这话什么意思,下一站人群涌进来时,我彻底懂了。这些人从车门(准确说是没有门的地方)直接跳上车,随后用一种“挤挤更健康”的姿态,把车厢硬生生塞满。
车厢里的味道让人不知该怎么形容:脚臭、汗臭和咖喱味混合成一股神秘的气息,直往鼻腔深处钻!
没过几分钟,我已经完全放弃挣扎,整个人像被真空压缩了一样贴在了墙上。我的背包本来在肩膀上,后来却发现竟然挤进了两个人中间,而我连抬手调整的机会都没有。
更刺激的是,下车时的“操作”。为了不被人潮淹没,我早早地大声通知身边的人我要下车,仿佛一只喊着“救我”的小羊羔。
到站后,整个车厢的人齐心协力,硬是把我从人堆里“推”了出去。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印度火车,全球唯一”。
从“神牛”到红绿灯的混战
印度的公路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的“高速公路”,就是一条开放式的道路,旁边的农民、牛群甚至狗子随时可能穿过马路。
车子时速能开到60公里已经是超常发挥,司机们全靠运气和反应力在路上“漂移”。
城市里的交通更是一场“混战”。在孟买街头,你能看到突突车、自行车、人力车、摩托车和私家车挤成一团。
红绿灯少得可怜,就算有,司机们也基本不鸟它,靠的是喇叭和眼神完成所有的交通沟通。站在路边,你会觉得自己像个闯进战场的菜鸟,连过马路都需要勇气。
尾声:
印度的复杂,你很难用一个词去定义这个地方,因为其像是一道调料过重的咖喱,辛辣、酸甜,五味杂陈。
印度有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也有令人惊叹的地方,印度的独到之处,不在于有多“奇葩”,而在于如何用这些“奇葩”编织出一套自洽的逻辑。
这,就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