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内镜超级微创治疗胃早癌——青大附院消化科成功开展首例内镜水下ESD术

健康   2025-01-23 17:29   青海  

2025年1月15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名78岁老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因"间断腹胀伴隐痛不适2月"在我院门诊胃镜检查发现:胃体下部后壁0-IIa型病变,病理活检提示:胃体粘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家属满怀焦急和期待的心情找到了消化科马臻棋主任,马臻棋主任和消化道早癌团队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迅速开展病情评估工作。

该患者放大染色胃镜提示:胃体病变处粘膜呈现深褐色背景,有明确边界,腺管开口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有明显异型性,微血管增粗扭曲,呈网格样改变,不规则WOS(+),考虑早期胃癌。超声胃镜提示:肿瘤的T分期为T1a-mm,考虑肿瘤局限于黏膜肌层,有内镜下治疗指征。

术前MDT讨论有以下难点:1、该患者属于高龄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麻醉风险高;2、病灶位于胃体大弯后壁属于困难部位,即:受重力影响导致粘膜剥离困难。马臻棋主任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2025年1月17日安排内镜下手术治疗。

ESD手术流程为:标记病变、黏膜下注射、黏膜层切开、粘膜下层分离和完整剥离病变。由于该患者病变在胃体大弯,粘膜剥离过程中受重力影响无法形成有效张力,粘膜瓣建立困难,容易导致手术失败,马臻棋主任决定采用国内先进的“水下粘膜剥离技术”进行手术操作。水下ESD(underwater ESD)是指向胃肠腔道内输注生理盐水覆盖病灶,排除空气,利用水的“浮力效应”抵消重力影响,切开粘膜层并建立黏膜瓣变得容易,黏膜下层结构更加清晰、血管充分暴露,有了清晰的视野,保证更加安全有效地切除病变。水下ESD适合于困难部位、面积大、严重黏膜下层纤维化、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的病变。此项技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电凝综合征和迟发性穿孔的发生。

经过20分钟手术,该患者胃体病变被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迅速,第三天开始进食,第五天出院。出院当天一大早,消化科办公室里传来了声声感谢,患者家属对消化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是青大附院消化道早癌团队的座右铭。内镜水下ESD技术的开展,标志着青大附院消化科内镜精准治疗技术的又一项突破,也是超级微创治疗消化道早癌理念的临床实践。我们将用更优质的服务、更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消化科 马臻棋 陶嘉楠 

编辑:黄锦汇

审核:高晓伟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为公众展现医院动态、医疗信息、健康知识,提供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就医指南、检查单查寻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