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早在100年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时,就有了答案:那就是“打倒孔家店”,彻底抛弃传统儒家文化,建立以民主、科学思想等现代价值为基础的新文化。民主、科学则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化的主要精神。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说:
“反对《新青年》的人,无非是因为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我们直认不讳。
但是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事实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政权之后,作为专制政权思想价值基础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专制礼教)就已经被抛弃,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核心的是必须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否定抛弃传统文化,建立符合现代思想观念的现代中国新文化,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01
但是,人们至今对传统文化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认为完全继承传统文化太保守,而否定传统文化就是数典忘祖、全盘西化,太过激进,所以采取了模糊折中的态度,就是既不完全继承,也不全盘否定,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继承。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这种态度表面看起来颇有道理,中国的诗词歌赋、三国》《水浒》《红楼梦》等文学名著、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语言文字书法、音乐绘画、中医、中式建筑等优秀的传统文化难道不应该继承弘扬,而要完全抛弃吗?
这样的认识,让许多人倡导复兴传统文化,让“国学”很热门,甚至还有人倡导孝经,推广女德,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认为其中充满了大智慧。结果就形成了一股顽固坚守传统、强调中国特色,排斥现代自由民主法治人权文化观念的保守落后风气,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改革和现代化。
人们之所以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上产生很大的分歧,始终无法否定割舍早已过时落后的传统文化,不愿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文化,主要是文化一词的含义复杂泛化,使人们对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缺乏明确的认识,从而在对文化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许多歧义。
对文化的定义五花八门,其含义有200多种,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层内涵:
1.文化是与原始野蛮相反的概念,是指人区别和高于一般动物的一种言行举止得体的良好的状态,如我们说表现得彬彬有礼的人,能认识字的人就是文化人,有文艺才能的人就是文化人。
2.文化是指人的思想精神活动及其产物。通常将人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教育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成果,思想理论著作、文学艺术作品、语言文字等,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和适应,以及人类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这些成果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产品,如工具、建筑、艺术品等,也包括精神形态的观念、思想、价值等。这是广义的文化,可以说人的衣食住行、生产生育等所有活动,都可以称为文化,里面也都包含有文化
4.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组织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其核心是社会制度。文化是共同的精神和价值观。这才是一个社会、民族、国家的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它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的思想和行为规则,具体表现为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狭义的、核心的文化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核心。
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是指一个社会的生活的共同的主流思想价值观,以及根据这种思想价值观建立的社会制度、法律和规则,是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规则。在这一规则的主导下,产生了一个社会的特有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由此产生出文化的精神和物质成果。
我们应该从这个核心含义来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来认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来认识文化的创新和现代化问题。
02
抓住了文化的核心,就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主体就不是提倡仁政、民贵君轻、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孔孟之道,而是经过董仲舒、汉武帝改造、上升到专制政权官方哲学的儒家政治理论,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或称为礼教,精髓是主张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的专制等级思想。是作为一种皇权专制制度的儒教政治理论体系。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儒家学说,或者说是儒家、佛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不同学派思想的融合,而是汉武帝确立的以君主专制、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方儒教政治道德理论,这种理论被后来唐宋元明清的历代专制王朝所继承,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正统。这种支撑专制统治的官方思想理论,与一般的儒家思想不同,应该成为儒教或儒经更为贴切,正如中世纪统治欧洲的《圣经》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统治思想《古兰经》一样。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只有成为一种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被政府以强制力向全社会推行,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认同和遵循之时,只有当一种思想理论变成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时,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其他一些思想理论,比如佛教、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其他各种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国学”,由于没有政府的强制推广,只在社会的少数人群中有些影响,所以并不是文化的核心,只是一种边缘文化或次级文化。
从广义文化的概念来说,所有的思想学说都可以称为文化。而当我们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时,并不是广义的文化,而是指一种主导一个民族的人们的思想行为的狭义的、核心的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专制价值观。
明确了这个概念,就能明白,当社会巨大变化,传统的思想、生产、生活方式已经被淘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专制政治已经被否定和替代之后,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已经过时,只能被否定抛弃,而不可能被继承,更不可能弘扬。
继承保护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要坚持过去落后的传统专制等级思想、制度和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这是与现代平等、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现代文化思想和工商业经济根本对立的。这样,一个民族和国家就会抵制变革,就不可能进步发展。
这就是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抛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
当然,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抛弃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音乐绘画、建筑医学等中国古人创造的一切精神文化方面的成果,相反,对历史先人们创造的任何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成果,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当然是只要有价值,能继承就继承,能发展就发展。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继承保护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含义,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广义上的文化,即历史上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而不是指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即以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集权、大一统的思想及其制度。
人们之所以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的强调要继承发扬,有的强调必须彻底否定,产生巨大分歧的根源,就是在对文化内涵认识上的差异。
03
其实,从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及其制度这个定义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核心思想价值观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主张专制等级思想,都是主张君主专制,只是在表现形式因各国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欧洲罗马帝国时代的专制思想,与中世纪封建时代教会与王权分立的专制思想有区别;印度是宗教种姓专制制度,将等级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而阿拉伯是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宗教专制思想。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皇权专制思想,皇帝的权力最大,官僚体系最完善,儒家专制思想也是最成熟。
所以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上看,东西方传统文化显得非常不同,但在核心价值观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主张国家权力私有制、个人专制独裁、人与人不平等的等级特权思想,其中等级最突出的是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和印度的种姓制度。
近代欧洲发动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科学的价值观,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彻底否定,用民主思想代替的专制独裁思想,用平等思想代替了等级特权思想,用思想行为自由思想代替了思想行为专制思想,用法治思想代替了人治思想,用保障民众人权的思想代替了统治民众的思想,以民主政体代替了传统的专制政体。
对中世纪传统专制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否定,让民众从专制思想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民众得到了自由,释放了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创造力,从而才出现了工业革命,使欧美社会一改上千年停滞不钱的状况,迅速实现了大发展。
西方国家突然在200年前发展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彻底否定抛弃了传统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建立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科学等新价值观的现代新文化。
许多人包括国内外专家普遍将西方文化称为基督教文化,是完全错误的,主要是对文化本质缺乏正确认识。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西方传统文化,而非西方现代文化,在19世纪西方思想政治、科学、工业革命之时,西方基督教差点遭到灭顶之灾,科学思想是与宗教思想对立的,许多人都不相信上帝了,都不愿去教堂了。基督教能渡过危机,是基督教即使顺应形势和科学、民主、平等思想进行了一些改造,才保存了下来。
现在主导西方社会的文化是自由民主人权科学价值观,是纳入宪法和法律,对每个公民都必须进行教育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权思想,根本就不是基督教文化,信教是个人的事情,与社会文化无关。如果说基督教文化也算西方现代文化的一部分的话,最多也就是在一小部分人中有影响的一个子文化。
而将现代西方文化看成是基督教文化,这种错误的理解让许多人误以为西方人并未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仍然继承了传统文化。正是这种误导,让不少人认为中国也不能抛弃传统文化,人应该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而中国在19、20世纪始终没发展起来,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最高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特权,死守传统的专制文化不放,宣称祖宗之法不能变,非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果自然无法发展。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蒋介石民国政府也不进行思想文化革命,仍然搞专制独裁,加上战乱不断,国家也没有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经济思想上进行了现代化,学习采纳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私有化等现代思想,才激发了民众的经济创造力,实现的经济的快速起飞。
04
文化作为一种思想价值观,作为人的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过去的专制的农业文明时代,对民众思想行为的禁锢,使社会发展缓慢,上千年都治乱循环、原地踏步,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也可以上千年没多大变化。而现代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十年二十年间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就会发生显著变化,两代人之间就会有明显的代沟,一个人必须即使更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还固守父辈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根本就无法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就可能被淘汰。
所以一个人是不能继承父辈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必须彻底抛弃老一辈的思想,拥抱新的思想,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在历史上遇到其他同样是专制思想的文化时,表现出了超强的同化力,让蒙古人、满族人最后都信奉儒家文化,但为何19世纪一遇到西方自由民主的现代文化就不堪一击,迅速崩溃?因为儒家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低阶文化,面对的西方现代文化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高阶文化,自然是降维打击,没有任何还手能力,就像清军的冷兵器遇到西方的洋枪洋炮一样。
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中国新文化尚未建立起来,我们如今还在为是否该彻底抛弃传统文化而纠结,还在说要弘扬传统文化,主要是对文化的认识上出了问题,没能认清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要发展,中华要复兴,就必须彻底抛弃传统专制文化,实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建立以现代人类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科学的中国新文化,以及与这种现代价值观相适应的宪政民主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