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CNS丨杨海峰教授:以手术技术为基石,以科研创新为引擎,不断引领科室迈向神经外科新高峰

学术   2024-11-10 08:01   上海  

2024年10月18-2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2024 CCNS)在厦门隆重召开。


脑医汇-神外资讯荣幸地参与了此次医学盛会,与全国各地的神经外科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襄该领域学术盛举,并聚焦探讨神经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期间,我们特邀多位国内神经外科知名专家接受了专访,这些精彩的采访报道将分期发布于我们的2024 CCNS特别报道栏目。本期特为大家呈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海峰教授的专访报道,诚邀各位阅读并分享!




01

脑医汇-神外资讯:杨教授,您好!能否请您分享一下科室现状,以及您在科室管理和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心得?

杨海峰教授:

推动科室发展需不懈努力。本人自2021年12月1日起,就职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亦称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癌症中心)。目前,我科室设有50张床位,年手术量约900台,其中700台为脑肿瘤手术,整体技术实力较强。

我认为科室发展离不开以下方面:首先,手术技术是外科科室的基础,必须确保手术质量,以赢得患者信任与良好口碑,进而推动科室发展壮大。其次,需推动神经系统肿瘤疾病的进步,通过留存手术标本、开展临床研究,包括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以手术为基础,带动整个疾病治疗的进步。在拥有临床资源的前提下,应做好科学研究,涵盖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新药研发等。

此外,科室管理建设同样重要。需构建优秀的团队,注重人员构成与梯队建设。目前,我科室已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人员结构,包括资深的前辈如戴勤弼教授、毛德强教授、娄四龙教授等成员,以及以我为代表的70后中坚力量,而主体则由80后与90后青年才俊阮健副主任、程兴博士等构成。这一梯队结构对于科室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员选拔上,虽然学历学位不是唯一标准,但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因其深厚的教育背景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对科室及个人发展仍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科室管理应坚持人尽其才,根据个人特长与意愿分配任务,如让擅长手术者承担更多手术,让适合科研者专注于科学研究。

作为肿瘤医院科室,我们重点发展大病种。首要关注的是脑胶质瘤,其次是因肺癌、乳腺癌高发病率及靶向药物延长生存期导致的脑转移瘤,今年预计完成150至200台脑转移瘤手术。此外,垂体瘤也是重点,年手术量超100台。科研方向集中在脑胶质瘤机制学、耐药性及不同来源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我科已有三四位医生分别负责不同主线的脑胶质瘤和转移瘤相关科学研究,为科室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02

脑医汇-神外资讯: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在病种治疗上形成了哪些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杨海峰教授:

我主要介绍两种疾病:胶质瘤与转移瘤。胶质瘤是一种治疗下限较低但上限极高的疾病。下限低体现在基础治疗上,如可放化疗治疗,相对简单;上限高则体现在复杂病例处理上,如功能区、岛叶胶质瘤的全切与功能保护,这些手术难度极高,鲜少有人能完成。我们在手术方面表现优异,采用术中唤醒、电生理监测、纤维束监测及重建等先进技术,并开展皮层脑电测量功能边界,致力于手术技术的精益求精及临床研究,如提出额叶胶质瘤六面体概念并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转移瘤则被视为“外来户”,与脑组织在显微镜下有明显区别,手术相对容易,但关键在于手术指征的把控。我们根据转移瘤的单发与多发、囊性与实性等特点分组研究,以精准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时需更加精细,按照肿瘤边界操作,减少周围结构损伤,并降低脑脊液播散风险。未来,我们将对不同来源的转移瘤手术效果进行总结,以指导临床实践。


03

脑医汇-神外资讯:作为本届年会的参与者,您认为本次大会对于推动神经肿瘤的诊疗乃至整个神经领域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

杨海峰教授:

我认为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当前,各类医学大会汇聚了全国的精英,如中华医学会年会、中国医师协会年会以及即将在西安举行的“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等。而本届会议,特别是院士讲坛,议程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手术技巧、基础研究、学科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不仅是一次年度知识盛宴,将一年来的最新成果在一天半的时间内集中展示,让全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同仁能够亲身体验到最新的研究进展;更是一次思维触动,促使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审视自身的不足,通过观摩他人的进步与成就,激发我们不断鞭策自己,向更高水平学习与努力,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04

脑医汇-神外资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在未来有哪些发展规划?

杨海峰教授:

为推动我们的持续发展,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手术技艺需持续精进。鉴于(脑)浅部肿瘤的治疗已接近极限,我们将重点转向(脑)深部肿瘤,尤其是应对未来患者病情可能更为复杂的情况。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省级肿瘤医院接诊的病例将多为(脑)深部、中线位置且结构复杂的肿瘤。因此,我们计划深化手术路径研究,如从外侧入路向中线或内侧入路拓展,并定期举办解剖培训班,以提升我们对解剖手术理念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增派更多医生专注于科学研究,特别是胶质瘤和转移瘤两大领域。科学研究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期待在2-3年内取得初步成果,5-6年内实现重大突破。我院拥有近百年历史,我期望我所负责的科室也能成为历经百年而愈发兴盛的科室,不断取得进步,而非昙花一现。

此外,随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于2026年迁至新院区,我院或将成为西部最大的单体医院,我们神经外科将借势医院发展,在肿瘤手术、基础研究及综合治疗方面取得更大进步。未来,我院和我们科室都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专家简介

杨海峰 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 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

  • 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肿瘤的显微手术及内镜手术治疗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

  • 中国解剖学会神经解剖专委会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脑膜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 重庆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重庆市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审稿专家

  • Cleveland Clinic访问学者

  • 近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5项;发表国际SCI高质量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20余篇。主要研究脑肿瘤精准手术治疗体系及脑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识别二维码,前往杨海峰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神外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