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效应价值几何?
作者:郑嘉意
编辑:松壑
随着金融监管总局的一纸批文,财险牌照“含金量”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10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金融街论坛上透露,已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下称“法巴保险”)与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海外公司(下称“大众金融”)设立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下称“天星财险”)。
彼时有声音指出,筹建天星财险的幕后推手,或是未被提及的小米集团(1810.HK)。
在11月5日发布的正式批文中,这一说法得到验证。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天星财险股东除法巴保险、大众金融外,另有小米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四川银米科技(下称“银米科技”)。
这大概率又是一家以新能源车险为目标的“鲶鱼”。
2023年10月后,“人车家全生态”已正式升级为小米集团战略;而天星财险的另一位股东大众金融,亦是车企中的“老牌”玩家。
小米入局财险市场的逻辑与比亚迪相似,意在应对新能源车险保费贵、投保难问题,完善汽车销售、维护、保修、保险的价值链。
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今年5月刚获批经营车险业务的比亚迪财险,前三季度保险业务保险业务收入已达5.46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保费为4.78亿元,超越众多小型财险公司全年业绩。
这凸显出新能源车险“蓝海”的巨大潜力,也让市场对合资财险牌照未来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中的价值,充满期待。
01
小米入局
自2019年保险牌照发放收紧后,已鲜有通过新设公司取得“入场券”的“大厂”。
公开信息显示,天星财险是我国第91家财险公司,年内继东吴财险(监管未正式披露)后,第二家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
天星财险的股东银米科技,正属于2019年保险牌照收紧后、未能如愿发起财险公司的小米集团。
银米科技原名成都蓝谷商贸。
2015年9月,小米科技将其收购并更名为银米科技;此后,银米科技股权被划转给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公司,成为小米集团金融板块的重要一环。
相较其余“大厂”对金融板块紧锣密鼓的布局,小米集团稍显迟缓、在2016年才拿下第一块保险经纪牌照。
或许是由于初期战略上的落后,小米未能在监管收紧前成功取得牌照,“财险梦”也由2019年延后至2024年。
不过这期间,小米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已得到充分发展。
截至目前,银米科技已入股北京厚积保险经纪、新网银行,加之天星财险,已取得银行、保险、保险经纪3张金融牌照。
此外,小米的金融版图还包含推出“天星金融APP”的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公司、香港的天星银行、重庆小米消费金融、保险测评机构深蓝保、印尼保险科技公司PasarPolis、保险服务平台大鱼科技等。
市场普遍认为,如今已成为造车“新势力”小米高调入场财险业,意在剑指“新能源车险”蓝海。
2021年3月,小米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2年半后,集团战略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
2024年3月,旗下厚积保险经纪与车车科技达成合作,为北京、深圳等城市的车主提供全面的服务解决方案。
天星财险成立后,市场关注点则集中在保险嵌入“人车家”生态闭环的具体方式。
有消息称,天星财险的拟任总经理张国威曾先后服务于人保、安邦、渤海和现代财险等机构。
现代财险的2位持股32%的并列第二大股东,正是硬件“大厂”联想与滴滴出行的全资子公司迪润(天津)科技。
正式运营后,对财险市场、与“大厂”均有熟悉了解张国威,能否切中市场肯綮,带领公司赢下“首仗”,广受关注。
02
产业的财险拼图
随着近几年央企“退金”、中小险企股权在拍卖台上频频“遇冷”,保险股权估值迎来大幅退潮。
这一环境下,保险公司股权的价值也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小米多年后终于实现的“迂回”入局似乎又在证明,产业巨头眼中的保险牌照仍然具备相当价值。
信风(ID:TradeWind01)梳理保险行业协会2022年至今的股权变更事项发现,产业资本近几年依旧对险企股权保有热情。
典型代表正是新能源车“新势力”。
10月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比亚迪10月销量创下50万辆新高,小米汽车单月销量也首次突破2万辆。
此前,比亚迪已于2023年5月揽获车企中唯一一枚全资财险牌照,并在今年创下4个月5.46亿元保费的佳绩。
与比亚迪财险不同的是,此次获批的天星财险是合资险企。
从公开信息看,天星财险仍未在市场监管总局完成企业名称申报登记与注册,具体的股权架构也无从得知。
市场普遍猜测,小米此次入局应为参股。
未取得控股权的小米集团在产品设计上未必具有更多灵活性,但也将享受到海外成熟机构在业务上的赋能与支持。
健康产业是较好发挥协同效应的另一大领域。
以爱心人寿为例。
2017年6月,以北京新里程健康集团(下称“新里程健康”)等12家股东联合发起设立爱心人寿。
此后新里程健康持续注资、成为爱心人寿第一大股东,当前持股比例已达26.72%。
首席执行官林杨林曾在采访中坦言,与爱心人寿在“保险+医疗”的模式探索上“一拍即合”。
新里程健康当下已拥有超40家二甲以上医院、30000张床位,战略布局涵盖医疗、康养、医药和保险,力求同时拥有医疗供给和保险支付能力。
据披露,双方当下的合作已包括共享医疗数据、共拓服务流程、共建控费能力等。
只是“协同效应”似乎并不与盈利能力直接挂钩。成立至今,爱心人寿仅在2023年实现过0.36亿元的归母净利,其余年份均呈现亏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