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哲语般飘来
你的上方一定珍藏经典......
这是我在93年写的几句诗,题为《浔阳古寺》。浔阳古寺,在浔阳街道回风村,沅水右岸,县城对河。昨天我去了一趟回风村,发现那个地方有“经”“路”。
首先说“经”。过去,有寺定有经书,我特地把资深驴友作家王月清写的《桃源迴風塔游记》找了出来,文中介绍:
“桃源县迴风塔,又名回风塔,位于县城对面八字路浔阳坪,现在漳江镇迴峰村楚山主峰之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毁于文革,2001年重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书没有找到,却有大量文人墨客的诗文,有赖汉屏先生的七言诗《题迴风塔》:
回风摇惠客心惊,屈子行吟故国情,事变时移歌盛世,浔阳绿树听流莺。
有张弩先生的楹联:
塔影卧江浔,李花白,菜花黄,更有桃花灿烂;
钟声传古寺,水韵清,山韵响,合成雅韵悠扬。
刘自喜也有一联:
登塔俯平川,黄花遍地,绿荫遮山,万般锦绣兴宏业;
纵情观市井,跨浪有桥,安澜胜堵,一片繁荣颂小康。
还有老县长刘有恒的诗作:塔耸回风绕翠峦,驱烟散雾乐沅南,浔阳苍宇光环𤌴,古寺龙泉剑气寒,靖节高风松菊咏,灵均逸响惠蘭篇,悠悠千古怀人杰,三楚风流奕代传。
刘老另有五律一首:巜回风塔寄情》:山色苍茫里,江声日夜流,欲知川上秀,登塔望双洲!
据县志记载,自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将沅南县治迁至浔阳坪(今镇江渡村浔阳坪)起,漳江镇就一直是县治所地在。宋乾德元年(963年)析武陵县置桃源县,将县治由沅水南岸迁至北岸(即今治)。
浔阳坪的回風塔、浔阳古寺与县城的白佛阁、文昌阁、漳江阁、文星塔、楚望塔等古建遥相眺望,相映成趣。我想那些留存在古建上的文迹,若干年后也是经典。
再说“路”,一条油砂路从桥头经大堤直达浔阳坪,靠山有一个山庄,叫浔阳山庄,却是少为人知的红色打卡点,中共桃源县委就是在那里成立的。那是一条红色的路。
据桃源党史记载:1927年8月3日,文承宝、李庆澜、陈兆森等党员在浔阳坪的浔阳古寺召开会议,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桃源县委,会议决定文承宝为书记,李庆澜任民运部长,陈兆森任妇女部长......
走进山庄,迎面第一栋建筑就是浔阳党史陈列室,昨天有好多人在那里参观。浔阳党史陈列室展出的党史,是桃源党史宏伟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尽显桃源人民为争取解放、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成的这段红色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庄里有一口堰塘,水被鱼儿搅荤,山上有很多映山红,山顶山还有一栋建筑,里面有很多文人墨客的题字,我认出其中有文化厅老厅长周用金先生的题字:
梦里浔阳,人境结庐皆故邑;
山中本色,衡门寝迹是康庄。
仔细看,是胡任之先生拟的。胡老师善于用典, “衡门寝迹是康庄”应该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一个成语,原文是"康庄之衢","衢"字是指"四通八达的道路"。而现代汉语里的"康庄大道"是指"宽阔平坦的大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
"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红色历史里汲取营养,是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桃源红色历史的作用和意义愈发凸显,将砥砺后人一路前行。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田桃源,微信号:tty139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