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了安德烈·高玆的《致D》。这是他在垂暮之年写给妻子的信,向来被誉为情书届的扛把子。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里头的那句“很快你就八十二岁了,身高缩短了六厘米,体重只有四十五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幽雅,令我心动。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的怀里,它才能被填满。”广为流传,向来被称为伉俪佳偶的最美情话,倾倒了无数后人。
这本书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想看了,到现在才看上且看完。
说老实话…嗯…感觉一般,反正肯定是没有臆想中那种纯粹的感动的。表达能力不强,只能说一些糙话,看了译者序才把思路理了出来。
具体细节我也不赘述了,看过这书的人估计也不是太多,就是两人相识相恋相伴的经过——高兹花了不少笔墨在自己和自己的出版物身上,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小结。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高兹大概率是配不上他妻子多莉娜的。虽然我一开始以为是他为了赞美妻子而刻意放大了她的魅力和自己的小家子气,但说老实话,他妻子带给他的情绪价值、人格魅力、事业助力确实是极大的,可以说的上是一个极富智慧且贤内助的女人。
是多莉娜身体力行地告诉了高玆如何经营两个人的关系,也是她的智慧让爱情成为了高玆的避难所,更是她推动了高玆达到他原本可能达不到的事业高度,不论是挣钱、收集资料、建立朋友圈子,还是坚定的陪伴和鼓励。
站在高玆的角度,这确乎是一段神仙眷侣似的感情。
安德烈·高兹的标签是左翼思想家,与政治/新闻/哲学这种词语挂钩。这样的男人大抵自尊心强、有自己的抱负,不论是思想的传播力度还是个人研究的历史地位。就像他自己提到的,出版改变了他的处境,给了他在这个世界的一席之地,他在政治哲学界的话语权也随之而来。
高兹在多莉娜的协助下确立了自己的事业地位,因此他感激多莉娜,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表达自己的感谢。那我们肯定会忍不住发出疑问,如果他恰好郁郁不得志至死,没能“事业有成”,是否还有可能反思这段感情?是否还能让我们看到这样一段看似美满的爱情故事?
再鉴于是多莉娜的恶疾使得高兹反思生活与生命的意义,决心把重心回归到生活的构筑,那说老实话,这于他,也是一种后知后觉的无知。
我其实很好奇多莉娜自己心里是什么想法。我相信她是带着最大的热情做上述这一切的,但不知道在心底里,她会不会有那么几个瞬间,对于自己男人有一种怯懦或者稚气的叹气。
可是感情本来就不是斤斤计较的,大概是我吹毛求疵了,高玆肯定也有自己的极富魅力之处,可以在两人刚认识、他发出跳舞邀请时,让光芒四射的多莉娜简洁地回答一句“why not”。
从书里我们也能看到,两人投机、合拍,聊时局与政治,交换人生经历,看剧跳舞,彼此牵挂,疯狂做爱。
高玆说,“在认识你之前,和其他女孩子待两个小时以上我就会厌烦,而且我也会让她们感觉到我的厌烦。但和你在一起,你却带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一点让我着迷。我自童年时代所树立的价值观在这个世界不再发生效用。这个世界令我心醉神迷。”
想必多莉娜也毫不怀疑这一点,才能让两个人在接下来的五十八年里长相厮守。
译者在序言里面说: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已经把爱情的实质视作对谎言的维护,是否还能够投入一段他人的,在追寻生命本质层面上的爱情?
我是能够理解译者的意思的。还好,我觉得我还是能够投入到高玆构建的爱情世界中的,撇去各种值不值得的忖度,俩人的感情终究是牢固且令人艳羡的。
我会想起司马相如的句子,“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所以2007年,他们拧开了煤气,手牵手自杀于巴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