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小叙,不经意得知其父母是大学同学。
“真好啊。”
“我也觉得很好。” 对方顿了顿,“但我可能没机会了。”
“不不,我总觉得人会在潜意识中复刻或者呼应父母辈的一些东西。会有机会的。”
“希望吧。”“不过确实,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绝大部分人,走不出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婚姻状态,也会决定这个人的婚姻状态。”对方停了一会儿,“有些人不是没人爱,只是这些爱ta接不住,ta可能自己挣脱下来就走了。”
“...别老动不动回忆了。”
“今天看到那事,又触发记忆了。”
“算了,心苦一下就过去吧。”
“过不去的。”
有人谈爱,有人偏偏在爱里照见自己的长衫。
父辈是典型的小城70后,毕业后找点关系进了国企,安心拿个稳定钱不多的铁饭碗。读书时优异者学医学商,二十年后社会地位高,腰板儿笔直;读书时落魄者下海经商打拼,乘着东风扶摇直上,二十年后别墅大奔资产堂堂。
我知道,我爸曾有机会跟一个现已闯出名堂的同学一同开厂的,但就像所有未竟者一样,做母亲的苦言相劝,风险几多,困难几多,又拉着不少亲戚一同游说,最终是劝了下来。
如今年过半百,未走的路都已经清晰明了。且不论成功者都是幸存者偏差,也不论我爸加入了会不会横生枝节,总之肯定是时有懊悔的。虽然也懂得自我开导和成事在天,但你知道,人都是会美化没选择的道路的。
二十岁的人,都是有几分心气在的。倘若有人劝你回老家考公进体制,或者靠裙带关系进一个什么小单位时时打点,总是鄙夷居多。
譬如,凭什么要浪费我六七十分的高考分数,我念好书是有何用;譬如,以我的观察看,铁饭碗的下一步就是相亲结婚,二十九岁是一条死亡线,结婚一年内没有立刻要孩子的也是凤毛麟角。
你知道我怕什么么,怕选了靠自己打拼的路却在失意时羡慕小城的安逸,怕选了小城的稳妥却在闲暇时望向在外风光的同侪。总之,倘若成功有固定的模板,那么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
下行的时候,大家都风险厌恶。我愈是怕自己走上父辈亦步亦趋怨天尤人的老路,就愈感到自己正慢慢逼近这样的道路;愈感到自己有算了吧的念头,愈要拼了命地挣扎一下。
知道方鸿渐吧,钱钟书笔下的人物。
留了洋却是花钱买的文凭,花拳绣腿舞文弄墨,靠着老丈人和赵辛楣谋一个教职。拒绝不了鲍小姐的诱惑,得不到唐小姐的爱恋,拿不到苏小姐的入场券,最后和孙小姐窝窝囊囊憋憋屈屈地结了婚。一个好而无用的人,一个困在围城里的人。
不得不说,年岁渐长,马齿徒增,总有照镜子之感。有一点虚荣,好一点面子,抖一点机灵,存一些幻想,生恐最后也是窝窝囊囊将将就就地了结。
有意思的是,ego真的大的人,满怀自信,总能得到一些本不属于ta的机会;ego真的小的人,安于一隅,对于一切稳妥心怀感激。而正是那些ego时大时小、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者,“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这些机会ta接不住,ta可能自己挣脱下来就走了。”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高高低低都是普通人的一生。但社会性动物总喜欢抱团取暖,抱不进的团总乐意多看两眼。
顺逆皆境,丰俭由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些二十岁就能说出口的道理,总得到二三十年后,才能真正咽进肚子里。
“别想了,别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我目前还做不到。”“可能这辈子都做不到了。” 对面想了一会儿,“反正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