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月前,口罩时期买的某音骨传导耳机不知怎么就连不上蓝牙了,各个设备都重置网络设置、试了半天也无济于事,无奈弃置。一翻购物记录,某东上大几百的耳机用了两年,已经过了一年全保换新的期限。
想起来去年看过的一个吴向东的日常视频,又扒出来回顾一遍。乐,会长分享了自己拼xx五十块钱买的类骨传导耳机,半年坏了就寄回去换一个再用半年,原因也是某音骨传导耳机刚过一年质保就出现问题;评论区众人亦深受其害。
笑罢我立刻去某东删掉了购物车里的新产品,转手去淘宝百亿补贴入手地板价耳机一副。
买不了吃亏还买不了上当么,我当年也是看了某跑马博主的广告才决心入手,都买骨传导了还纠结什么音质,真想养耳朵肯定不如好(贵)点的入耳式或者头戴式耳机一步到位。再说了,华强北靠地摊价牟利的电子产品商家多如蝼蚁,我们要相信中国在电子零部件成本压缩上的绝对实力。
怎么还能跟钱过意不去,非得有公众人物背书才坚定意志。你不行。
有一说一,供给侧改革,越革越下沉,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这波斗智斗勇绝对已经到达了大气层。
徕芬吹风机顶着戴森国产平替的名号年营收几十个亿,价格是人家的十分之一,还能毛利率60%+,绝大多数支出都砸在了营销费用上,全平台铺天盖地是徕芬的软广。品控可以差强人意,但价格必须亲民。用购物定义生活的仪式感早就变成了对性价比的绝对忠诚。
蜜雪冰城一块钱的冰杯才是刚需该有的样子,星巴克也终于扛不住瑞幸和库迪九块九的价格战,雪糕刺客从60块自损到2.5 ——消费者仰头问品牌们: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答曰:我们相信这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然后一头扎进低价厮杀的血海里。
重点是,当低价成为刚需的时候,低价就不再是一个优势;而在同质化竞争的存量博弈里,如何打出差异化优势,内容和流量就变成了高地。
前几周,我和一老友感慨,感觉自己在电子设备上花的时间太多,且大块时间被手机切割,甚为焦虑。脑海中跳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于是灵光一现当机立断点开应用商店下载了Forest专注森林,设置时发现需要会员才可以添加标签,于是心甘情愿付出了21.25¥。
绝啊,我知道市面上做专注类番茄钟的APP多如牛毛,也下载过数十个大家可能看过广告或者试用过的自律计划APP,但多有嫌恶。
我是一个很挑剔的用户,UI设计不够简洁大气不符合个人审美,不行;开篇有广告,不行;功能过多有冗余之嫌,不行;评论说数据备份容易丢失,不行;和母公司其他产品的APP有联动广告和活动,不行;付费是包月或者包年或者略贵,不太行。
——这也是为什么思维导图/大纲/笔记类软件我至今只能坚持用一个幕布的原因(当然偶尔也会用flomo和Xmind但幕布的简洁真的太戳我了,绝对的幕布信徒)
挑剔谨慎如我,为一句“种一棵树”的格言拜倒在Forest的石榴裙下(当然它的UI设计和付费模式也很爽利大气,没有任何踩大雷的地方),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认知”。
我感慨完之后,友人默默晒出了自己在Forest的战绩, 早已是一片郁郁葱葱: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有些钱,就该人家赚。
流量更不必说,网络IP一批批孵化,从以前的电视电梯网页弹窗广告到现在的隐形植入、博主种草和直播间带货,只要营销费撑得住,就一定要遍布互联网的每一寸土壤。对于两年前打开购物APP搜索骨传导耳机的我来说,在没有任何设备经验和优质渠道的情况下,选一个列表博主也在用的同款产品或者购物搜索栏里的高销量平价产品几乎就是必然,谁家评论区还没点水军没点差评了?除了早已获得优质口碑的业内老牌,剩下的清一色都在价格战和公私域流量上做文章。
内容战依赖于精准的市场调研和目标群体之上的主创的灵敏嗅觉,流量战决定了快餐时代下产品的曝光度和持久度,二者在用户黏性的形成上缺一不可。除非是想快速收割一波韭菜撤身隐退 (能不能收割到位也是个问题,资不抵债比比皆是),不然只能变着法子在市场里浮沉。
我很相信未来的世界,两极分化会愈来愈严重,低价直播间会延续并扩大成绝对主流,等到无法使用手机支付和有线下购物习惯的老一辈慢慢凋亡,越来越少的人会愿意为门面房租支付溢价(当然,肯定也不绝对,毕竟我就很享受慢慢逛超市的日常仪式感,菜市场的烟火气和新鲜菜也会照顾每一个小农和闹市人家)。预制菜蓬勃发展,工业娱乐批量产出,分不清备受追捧的网络大v是mcn制造的网络傀儡还是AI加持下的仿生代码,色情和代Y等黑灰色产业愈加猖獗。
仔细一想,运动、户外和健康会成为主流赛道绝不是偶然,只是疫情给了它一针加速度。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哪哪都糟心的时候,只有公园五分钟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多巴胺来源了。
什么?这么多户外品牌该选哪一个?趁大数据把你逮住之前先点开某鱼冷静一下,9.9成新的二手贱卖是除了拼xx之外最真实的消费者反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