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林丨1940年的那场战斗及其后话

文摘   文化   2024-07-25 17:42   河北  

1940年的那场战斗及其后话

刘清林

孤的山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武安县域之内的八路军与日寇作战规模最大、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1940年10月6日,武安日军独立第一混成旅团800余人扫荡阳邑、百草坪,进攻梁沟兵工厂。八路军129师新编第一旅三十二团、三十四团、随营学校、涉县独立营等部约3500人在日军必经之地的柏林村南孤的山和山南的八里横设伏,以截击日军。但由于汉奸泄密,日军没有从伏击区通过,并发现了我军意图,他们迅速占居有利之地,并用优势装备向我进攻。由于战情的突然变化和受地形限制,我军由伏击战变成了在劣势地形、劣势装备下的攻坚战、白刃战。我军在迅速调整战术后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敌人使用先进武器向我攻击,杀声震天动地,战斗打的异常激烈。八路军英勇作战,奋力杀敌,在杀伤了大量日军后,最终将其击溃,残敌向南逃窜,经徘徊镇撤回武安。

战斗结束后,柏林村调集青壮民工赶赴战地,埋死抬伤、打扫战场。民工将300多名伤员抬到柏林前街“张家场”,驻于柏林的武北(安)县政府及村妇救会立即动员医生和广大妇女赶到现场,郭恒的、张金玉、郭如恒、郭月清等百余名妇女以其特有的慈爱和细心,给伤员包扎伤口、灌汤喂药,尽最大努力施行抢救,但终因大部分伤员伤势过重、缺医少药,经医治无效而牺牲160多人。伟大的老区人民,人民子弟兵的母亲,用自己温暖的怀抱,接纳了一批鲜血流尽的勇士。

这次战斗共造成八路军300多人牺牲,其中50余人掩埋在南丛井村西的”智家旯旮”(敌我双方拼刺刀处);200多人就近掩埋在孤的山周边的台地里;一个加强排在阳邑巷战中牺牲的10余名战士埋在阳邑东街“黄泉路沟”西岸;长征干部、某部营长罗先福葬于柏林村北“旱池沟”,1956年迁至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其中在“张家场”牺牲了的160多名重伤员,由时任武委会主任的郭成忠组织民工于夜间将他们安葬到柏林寨上石坡沟东岸的一块荒地里。2009年11月,挖出的133具烈士遗骸,在“杏花坪”新建了公墓,重新安葬于阳邑烈士陵园。2011年4月25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孙绍聘、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邯郸市副市长赵险峰、民政局长刘学峰、中共武安市委书记孟广军、市长李明朝、民政局长李成文、烈士守护人郭王所以及解放军官兵、阳邑镇党政机关、柏林四道街干部、学校师生和部分群众3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揭碑仪式,以诚挚的感情,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哀思。

孤的山战斗,即左权将军在《论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新胜利》一文中和《刘伯承传》第461-462页提及的阳邑战斗,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东线战斗的一部分。西线战斗即百团大战中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关家垴战斗,也是日军冈崎大队500人企图进攻位于山西黎城的黄崖洞兵工厂,被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下决心对其围歼的一场战斗,2万余将士在彭总的督战下,血战两昼夜,伤亡千余人。两场战斗如此相像,堪称姊妹战。

革命先烈是共和国的奠基人,他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宁,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一场战争一场泪,一寸山河一寸血”。烈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后人失去儿子,他们失去了儿子;烈士的妻子,为了不让后人失去丈夫,她失去了丈夫;烈士的儿子,为了不让后人失去父亲,他失去了父亲。革命先烈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应永远崇敬英雄,敬仰先烈,缅怀革命先烈为创建新中国立下的丰功伟绩。

(作者系阳邑镇柏林村民)

2024年7月18日



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

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

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

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

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

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

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


神钲书院
传承地方文化,助建书香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