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丨神麇山上的赵国南长城遗迹

文摘   2024-08-09 17:01   河北  

   神麇山上的赵国南长城遗迹

作者:王新民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张维华先生认为春秋间列国诸侯竞相征伐,于是有长城之设,既可以为界,亦可以为防的情况。张先生对春秋时各国疆域很有研究,他一九七九年出版一部专著《中国长城建置考》,书中分别写出了《齐长城》、《魏长城》、《赵长城》、《秦统一后之长城》等长城与边塞的专论。


《史记·赵世家》有载文,1、(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2、(赵武灵王)十九年春(公元前307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於荏,而功未遂……。张维华在《赵长城》一文中对上述两段《史记》的记载,结合《水经注》《竹书纪年》《魏世家》等文献进行了详细论述考证。认为:“……赵长城所经之地,以意度之,其西首当起武安故城南太行山下,缘漳而东南行,约至番吾之西南,逾滏而东,经武城、梁期之南,复缘漳东北行,约经裴氏故城之南,而东抵於漳。此种推想,一则赵武灵王所言‘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之文相和,二则和赵魏在此对抗之情势,亦无大违,虽无古代遗留之基址为证,然综合各方面之情势论之,似属可信”,并给出了一幅简图。


张维华先生的考证结论和绘图是可信的,但也是粗略的。因为毕竟是战国时代的建筑,时间已过去二千五百余年了,而且张维华当年可能也未能够到漳、滏水之地实地考察,所以他的结论中有“无古代遗留之基址为证”的语句。然而我读了张维华的《赵长城》一文,内心很是激动,因为这篇文章解决了我心中的一个大问题。从张维华给出的“赵肃侯赵南界长城图”中的长城的核心在漳、滏水之间,而这儿就是我所生长的地方——峰峰矿区,漳、滏水之地就在其辖区内。我从小就知道漳、滏水之间有道城墙,但这道墙最初是何人何时所建弄不清楚。张维华的《赵长城》文给出了明确答案,是赵肃侯所建,这也解决了张维华“无古代遗留之基址为证”的遗憾。现在这道墙的遗址在神麇山的主峰老槐山至滏阳河边的老爷山之间仍旧清晰可见。


神麇山是滏口陉南侧山脉,由北向南依次由老爷山、元宝山、白龙山、老槐山等一系列山头组成。神麇山就横亘在漳、滏水之间,是两河间距离最短之处,也是有险可守之处。


这道墙是从滏阳河南岸的老爷山起始的,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滏口陉就在这里。在没有现代交通的古代,占领老爷山和对岸的山头,用弓箭把守,滏口陉是不能通行的,这就扼制了东部平原进入太行山到山西的通道。守住这里就守住赵国的南门,现在滏口陉的玉皇阁就是明代修建的关口,战国时代也必然是重兵把守之地。守山头不守侧翼,山头是守不住的,所以滏口陉两侧山梁之上必有布防。由滏口陉沿着山脊到漳河边只有十几公里。这条线西北是赵国的土地,东南侧是魏国,赵肃侯把此处叫做“漳、滏之险”,在这里筑长城何等聪明。赵国南长城向两侧延伸了多远不好考证,张维华给出的图有一定道理,但滏口陉两侧,特别是滏水到漳水之间是重点,这一点与漳滏之间神麇山上的遗迹是相吻合的。


神麇山的城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基本完好的。我少年时亲眼所见,墙的位置基本就在神麇山的中脊线上,视野之内,墙由老爷山起沿着山脊蜿蜒向前,过元宝山、白龙山,一直向老槐山的顶峰而去。墙由石头垒砌而成,应该是就地取材的,虽然石块大小不一又无泥浆粘和,但石块垒砌的却非常整齐,墙的两面很平整。墙底宽近两米,高在一米五以上,顶宽一米五左右。当年神麇山的环境与今日差别很大,整个山系的各个山头基本没有树木,山上有的就是石头缝隙中生长的白草和荆条,彭城到黑龙洞村之间有一条搭山而过的羊肠小道,小道和城墙相交之处被拆开一个豁口以便通行。


峰峰有不少老人说,在滏口陉北侧玉皇阁北面的山头上也有城墙样子的建筑,但是现在北侧的几个山头已被石料厂、水泥厂采完了,城墙自然也看不到了。


关于神麇山上的城墙民间也有些其它传说,有人说神麇上的墙,是日本侵华期间为阻断抗日军民在滏口陉的通行,抓民夫所建的。日本侵略者为其罪恶目的,曾经在1940年左右在神麇山上修过封锁墙,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说这段城墙就是他们始建的。我们回看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滏口陉这个关口,自赵肃侯与魏闵战修建关口和两翼城墙后,历朝历代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代秦赵之争经此地;东汉曹操击袁尚在此地;南北朝时期北魏高欢带兵常过此地;唐安史之乱后于滏口置昭关;明代修建了现在还保存完好的玉皇阁。关口要修,两侧山上城墙焉能不修,否则何以守关。父亲在世时给我讲过,小时候亲眼看到八路军的部队为保卫彭城抬着机关枪去滏口陉阻击日军,日军突不破滏口陉和两侧山上的防线,有汉奸带领绕道漳水边进入彭城,八路军被迫撤退。民国时代土匪来抢彭城,彭城的民团也曾在滏口陉、神麇山拦截。应该说,神麇山的古城墙为赵肃侯始建,历代多有维修和利用才符合实际。


在山林深处有一条小道隐藏其中,小道由老爷山顶的风车房起始,顺着山脊的自然起伏,随高就低向南延伸。它在陡坡处是一级级的青石台阶,在平缓处则是青石条镶边中间铺着图案的甬道,图案不少是用彭城特有的废陶瓷片构成,废物利用,特别漂亮,极有特色。小道过金元宝台一直到达圆水池附近。这条小道所经过的地方就是历史上古城墙的所在,古城墙公园在修建过程中被改造成林间旅游道了。


由圆水池再向南小道没了,但古城墙的遗迹还在,只有几十厘米的高度了。然而,它时而隐藏于灌木林之中,时而裸露在阳光之下,时而又出现在草丛之内,它沿着山脊高高低低一直向神麇山的主峰老槐山顶而去。遗迹中的石块风化程度很深,完全没了棱角,没有几百、上千年时间的风化,是达不到如此程度的。


关于老槐山南的古长城情况,2001年3—4月间,峰峰矿区文保所赵立春所长,曾对峰峰古长城的状况进行过考察,并写出《峰峰古长城考略》。文章指出:“长城的遗迹从滏口陉的神麇山北端开始,沿山顶的分水岭而建,随山脉的走势而行绵延数十里。神麇山和老槐山段保存较好。峰峰大峪镇南石庙岭段毁坏较重,但仍可清晰地看出长城地基和走势”。


赵南长城的遗迹是客观存在的,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昔日的关隘滏口陉成了繁忙的交通要道,神麇山脊的长城化作了森林公园的甬道。当我每天在元宝山公园中散步健身之时,望着漫山的绿树鲜花,听着各种美妙悦耳的鸟鸣,看着脚下的甬道忽而就会想到这里曾是古城墙啊!这里曾有刀枪剑戟对垒,战鼓咚咚啊!眼下的时光真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啊!神麇胜景,赵南长城是景;觅踪,赵南长城包含太多历史之踪;揽胜,在赵南长城之峰望连天滏水的浩渺烟波,由古及今,思绪绵绵,胜景篇篇啊!


文章节选自《峰之峦》




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
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
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
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
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
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
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


神钲书院
传承地方文化,助建书香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