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丨三千年风雨神麇山

文摘   2024-08-07 17:44   河北  

   三千年风雨神麇山

作者:王新民

元宝山公园在峰峰矿区大名鼎鼎尽人皆知,但在公园东门入口处高大巍峨的石牌坊上却雕刻有“神麇揽胜”四个大字。这“神麇”二字从何而来,作何解释?让我们从头说起。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有一部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奇书《山海经》,此书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等等。此书记载了远古时代很多山系、水系资料,记载了大量植物、动物、怪物以及相关的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都出自此书。此书是研究古代地理、历史、宗教必等备的参考书。但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两千年前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就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此书中很多内容在今人看来荒诞不经,但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认为,它所记载的很多事物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和文字演变,气候地理变化、人文习俗变化等原因,致使今时之人很难理解书中的内容。此书中记载的四百四十七座山,目前已有一百四十多座经考察确定了现在具体的方位,这其中就有位于峰峰境内的“神麇山”。


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北次三经明确载有“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纹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用现代白话说就是“再往北三百里,是神囷山,山上有带花纹的漂亮石头,山下则生活着许多白色的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里发源,却向东流入欧水。”


我们来分析一下山海经的记载和现在的实际是否一样。先说“神囷山”三字,这是远古时代的叫法,明代地理志改作“神麇山”,沿用至今。囷和麇有相同的读音 qun,但意思不同。囷是粮仓之意,麇则是指鹿科动物獐子,并有麇集之意。麇还有另一个读音 jun。字面意义上看,如果说远古时代这一山区是植物茂盛的粮仓,而到明代以前则是林密鹿多了,由囷到麇应该反映了此山生态的变化。


再看“其上有纹石”一句。上世纪八十年代陶瓷公司叶广成工程师说,山上有竹叶石,可以作为大理石开采。笔者曾邀请了河北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程再廉等人上山踏勘,确实找到了不少有花纹的沉积岩,经过打磨很是漂亮。后因种种原因未开采,但山上有带花纹的石头是确切无疑的。


“其下有白蛇,有飞虫。”这一句应该也是当时的真实记录。因为蛇在民间被看做龙,而神麇山中间有一段民间称作“白龙山”,可能就是当时此处有白蛇的缘故。“飞虫”不可理解为小昆虫,应该是奔跑如飞的虎豹等大型猛兽。在古代虎就叫“虫”,如水浒传中描写武松打虎时就把老虎叫做“吊睛白额大虫”。林密又有鹿等食物,有食肉动物“飞虫”是正常的。


“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这一句所讲的完全与现实吻合。在神麇山的南北两侧都有泉水涌出,山南涌出的叫黄水流入“洹”,就是现在的洹河,它位于峰峰矿区东南方向的安阳市,距离峰峰五十余公里。安阳是殷商古都,洹河数千年一直在安阳大地上流淌,如从北部进入安阳首先看到的就是洹河及洹河公园。至于“滏水”,作为峰峰人那是再亲切不过了,她就是峰峰的母亲河——滏阳河,由神麇山北侧众多的泉眼喷涌汇流而成,最著名的就是黑龙洞泉,沿河而上还有老爷山泉、晋祠娘娘庙泉、广盛泉、羊角铺泉等。综上所述我们深深感受到神麇山的古老,感受到峰峰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神麇山得名于三千年前,它远古时的精准四至已很难搞清楚了,在元宝山公园建立之前一般认为其主峰就是位于峰峰矿区境内的老槐山。老槐山顶原有“方山寺”,当年寺院规模宏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有遗迹,现今民间还有不少关于此寺老和尚的传说;向北下老槐山沿山脊过新建的神麇书院、观雨亭至圆水池一段为白龙山,山西坡有白龙洞,洞外有白龙庙,文革前香火不断,后因破除迷信被拆除。庙中所供神灵,当地相传和彭城河泉村的白龙庙为同一尊;再向北叫元宝山,因山体远望似元宝而得名,修建公园时又在山顶建元宝并通体贴了金箔,使元宝山一下子声名远扬;再向北紧挨滏阳河的山头是老爷山,山上原有庙宇相传为唐宋时所建,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百姓俗称“南顶老爷”,山下佛爷碑处有元代碑记可考;老爷山的东南是黑龙洞。黑龙洞山上有“风月关”,庙内碑文记载清代前此处的泉水比济南趵突泉还大,庙中明代“昆山明月阁”刻有门联“琴吞月海雷部总权三宝印,剑挂寒空威震中原四百州”,从这一名联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黑龙洞的水势了;向南沿老槐山脊到大峪镇拐向西南一直到黄沙、水冶一带这应都是神麇山的范围。


远古时代神麇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动物众多、风景秀丽。在山下西北侧有很大一片水面,这里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在微风的吹拂之下水波拍岸不时发出“嘭、嘭”之声。居住在此的人们便以此音为名,把此地称作“彭”。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滏口陉,来往客商众多,“彭”逐渐成为物资交流之地,“彭”也逐渐成了“彭城”。彭城的原住民常聪慧勤劳,除耕作之外数千年前便开始制陶,以后又慢慢发展为制瓷。到宋代这里的瓷器产量已经很大,质量也很好。由于历史上彭城长期归磁州管辖,所以后来研究这一窑口瓷器的学者把这里称作“磁州窑”。彭城瓷业发达一是有瓷土,二是有薪柴。早年彭城瓷窑的燃料都是樵夫在神麇山及附近其它山上采集的。陶瓷的包装物也是彭城周边居民上山割来白草,然后用石制杵头捶软,再搓成的草绳,俗名“草腰的”。“草腰”是专门用来荮货(拦腰捆扎瓷器)的,彭城的“草市口”过去就是卖草腰的市场。


公元1125年金兵南侵,岳飞抗金,及后来元军南下都在神麇山及附近地区发生战争,战争中频繁使用火攻造成神麇山和滏山森林大部被烧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动物也大量减少。战争的破坏使神麇山失去了秀丽的风采,山上树木极少,只有荆条和荒草能够顽强的存活。由于薪柴日趋减少,彭城的陶瓷业在元代出现较大变化,元代在彭城附近开始有煤的开采,瓷窑经过不断改进,逐渐以煤为燃料了。明代起彭城瓷业发展加快,以煤为燃料的瓷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渣,在彭城的周围堆成了几十个炉渣山,就像彭城的城墙一样,只是更高更厚。


在神麇山最北边的老爷山上,唐宋时建的老爷庙到1949年的时候也破败的只有断壁残垣了,1993年重建真武观,成为峰峰道教文化活动中心。


沿老爷山向南一直到主峰老槐山的山脊上有一条用石头干垒的城墙,其底部宽约2米,顶部宽约1.5米,高约1.6米。有人认为是战国时赵国的古城墙。1937年日寇侵华时,八路军曾在老爷山和对面的鏊子顶布置火力点控制滏口陉,并沿神麇山脊设防,阻止日军西进占领当时冀南地区唯一的工业区——彭城。日军突防不成,在汉奸带领下绕道神麇山南的苏村、黄沙等地进入彭城。八路军被迫退到彭城西部的山区。彭城被日寇占领八年,八年间彭城人受尽日伪的蹂躏,神麇山也默默承受着屈辱,1945年抗战胜利彭城才获得解放。


全国解放后河北省直辖的峰峰矿区成立。彭城为老城区,许多机关设在此。1955年峰峰市成立,在神麇山东滏阳河边的土地上建立新市区,因此有了“新市区”的称谓。在当时峰峰市的城市规划中,就有了在神麇山元宝山段修建隧洞连接新市区和老城区计划,但峰峰市仅仅存在了两年就与邯郸市合并了,峰峰仍然是矿区,规划中的隧道挖了一点就停工了,由彭城到新市区一直绕行滏口陉。1998年,经过数年努力,五十年代规划的新市区到彭城的元宝山隧道建成,峰峰矿区最主要的中心干道滏阳路向西延伸到了彭城西端,使千年古镇得以复兴。


1994年以前,历届区政府为改变环境几乎每年都组织各单位到山上植树,但由于解决不了水的问题成活率极低。老百姓议论说:年年上山栽树,山上就是不见树啊。1994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研究了峰峰矿区的历史和现状后,结合实际拿出了新的城市建设方案,并努力付诸实施。同时在神麇山上建设元宝山公园,接受没水栽不活树的历史教训,直接把输水管道铺上了山,在山上建立数个储水池和浇灌网络。在储水池的上边修建了兆丰亭、风车房、金元宝、观雨亭、竹林寺、麇山书院等景观设施,使水利设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通水后大规模有计划地植树、修路,短短数年元宝山变绿了,神麇山变绿了。夹在彭城和新市区之间,只有荒草野兔的荒山坡,变成了山青水绿、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公园,成为峰峰人日常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外地人来峰旅游必到景点之一。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神麇山,在新时代焕发了青春,一年四季美景常在,这是国家昌盛的标志,是峰峰人民的福分,让我们在享受她的美好的同时好好保护她、珍惜她,让她越来越美丽。

文章节选自《峰之峦》




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
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
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
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
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
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
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


神钲书院
传承地方文化,助建书香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