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 1385 字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叶嘉莹女士便是其中之一。
她用一生的时光,怀揣着对诗词的赤诚之心,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却又无比动人的足迹,更以无私的公益之举,为古典诗词的传承筑牢根基,让那悠悠雅韵在华夏大地绵延回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叶嘉莹生于1924年的北京,那是一座浸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城池,而她的家族更是有着不凡的过往。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诗词仿若一颗娇嫩的种子,悄然在她幼小的心田种下。
然而,命运的风云骤起,“七七事变”的炮火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北平沦陷,家道中落,母亲的离世、父亲的失联,如重重阴霾笼罩着她的年少时光。可即便身处乱世,诗词依旧是她心灵的慰藉,如破岩而出的劲草,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自此正式踏入古典文学那如梦似幻的世界。在校园里,她如一只辛勤的蜜蜂,尽情汲取着诗词的花蜜,在老师的引领下,深入探寻诗词背后的奥秘。毕业后,她投身教育,用自己的所学,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播撒诗词的种子,那时候的她,已然是诗词传承道路上的一束微光,虽不甚耀眼,却足够温暖。
“云帆高挂渡重洋,诗教遥传万里长。”上世纪60年代,叶嘉莹开启了海外讲学之旅,先后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
她就像一位文化的使者,怀揣着中华诗词的瑰宝,踏上异国的土地。在海外的讲台上,她用流利的外语,将一首首优美的中国古典诗词娓娓道来,为那些对东方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学子,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诗词画卷。
从诗词的格律音韵,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哲学思想,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让中华诗词在遥远的国度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之中。
她宛如一阵春风,吹过海外的学术园林,让诗词的枝叶在那里生根发芽,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版图,让世界看到了华夏诗词的无穷魅力。
“散尽千金弘雅韵,诗心一片化甘霖。”尽管在海外取得了斐然成就,但叶嘉莹的心始终系着祖国,念着华夏大地上诗词传承的未来。
1978年,她自费回国讲学,此后的每年假期,她都不辞辛劳地往返于国内外,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国内的莘莘学子。她对诗词传承的付出,不仅体现在教学上,更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她就慷慨地拿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助力那些在古典文化研究道路上奋进的学子和学者。
2018 年,她更是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将自己的积蓄以及变卖房产的收入累计3568万元,全部捐出设立“迦陵基金”,只为给古典文化的研究与弘扬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她用自己的财富,为诗词传承的大厦添砖加瓦,用无私的善举,滋养着诗词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壤,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片沃土里耕耘,收获诗词带来的美好与智慧。
叶嘉莹女士的一生,是与诗词相伴的一生,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鞠躬尽瘁的一生,更是用公益之举书写大爱的一生。
她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在岁月的琴弦上弹奏着动人的旋律;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在历史的长廊中展现着独特的风姿。
她用一世诗心,点燃了无数人对诗词的热爱之火,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愿循着她的足迹,接过传承的火炬,让那嘉莹雅韵,永远在华夏大地萦绕,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