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广州首富,竟是一名诈骗犯

体娱   2024-11-17 09:55   广东  

2024年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雪松控股案在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一案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庭审伊始,众人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在了一个身着黑色圆领T恤的中年男子身上。他身形消瘦、面容苍老,此人正是雪松控股的老板张劲。此刻的他显得疲惫憔悴,目光游离,全然没了往日的风采。


检方对他提出的主要指控是集资诈骗罪。


曾几何时,广州的企业界中,雪松控股与恒大堪称两颗耀眼的明星。


然而,时过境迁,恒大负债两万亿,而雪松控股竟陷入诈骗风波。


回溯过往,从2015年至2017年短短三年内,雪松控股的营收实现了惊人的三倍增长。在恒大逐渐从广州经济舞台的中心退场后,张劲凭借雪松控股的迅猛发展,取代许家印成为了广州首富。


但这看似辉煌成就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在法庭上,张劲对检方指控的态度耐人寻味。他承认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一罪名,但对于集资诈骗罪却矢口否认、百般抵赖。


这其中的缘由不难理解,集资诈骗罪的刑罚极为严厉,甚至可能面临无期徒刑,相比之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要轻得多。


随着庭审的推进,在检察官的层层追问下,雪松控股案的诸多细节逐渐浮出水面,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呈现在大众眼前。


2016年,张劲为了实现将公司推向世界500强的目标,收购了一家出现问题的信托公司,通过这一举措,他成功获取了一张珍贵的金融牌照。而这张牌照,宛如一把开启财富之门的 “金钥匙”,却也成为了他在金融领域非法捞钱的工具。


此后数年,雪松控股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先是斥资42亿收购希努尔超六成的股权,随后又从恒大挖来一支专业团队,一切行动都围绕着冲击世界500强这一目标展开。通过大规模的收购和融资活动,张劲将公司成功包装成了一个看似实力雄厚的千亿级别企业。


在成功跻身世界500强的光环之下,雪松控股看似稳如泰山,实则危机四伏。


其背后是堆积如山的债务和大量虚假项目。


在短短几年间,雪松控股发行了多达1490个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声称与供应链金融挂钩,年化收益率高达12%,并且多数宣称有政府背书,如此诱人的条件吸引了无数投资者蜂拥而至。许多投资者深信这些“政府项目”的可靠性,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有的甚至高达数百万。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这些理财产品大多是空中楼阁,所谓的底层资产不过是虚构出来的应收账款,完全是一场空壳游戏。在雪松控股内部,这些虚假产品被统称为 “润邦理财”。


2021年3月,“润邦理财” 系列产品开始陆续逾期,但张劲并未停止他的疯狂之举,反而选择拆东墙补西墙。


这一年,雪松控股平均每天发行1.4个理财产品,企图用新募集的资金填补此前的巨大窟窿。


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终究无法维持,当资金链彻底断裂,整个金融大厦如雪球般崩塌。总计近600亿的资金池,最终仅兑付了400亿,近200亿资金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检方控诉,在雪松控股的资金池中,有84亿被张劲控制成为其 “小金库”,这些钱被用于购买黄金、字画、私人飞机等奢侈品。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地下钱庄转出至少两笔款项,其中一笔约为200万瑞士法郎,另一笔约为1100万美元,用于在美国购置房产。


即便如今真相逐渐被揭开,投资者的处境依然艰难,情绪也乐观不起来。从兑付危机爆发开始,雪松控股就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在彻底爆雷之后,总计257亿元的13项资产被迅速转移至国企名下,此举旨在为金融机构和国企止损。


但这对于那些普通投资者而言,却无疑是雪上加霜。按照目前最新的资产变现情况,即便按照较为乐观的计算方式,能返还给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比例也不到3%,而实际到手的数额可能更少。这一情况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不满,有人甚至形容这是 “国企耍流氓,强吃老百姓”。


在庭审过程中,张劲和他的律师团队多次强调,既然案件已被定性为刑事案件,根据 “刑大于民” 的原则,中小投资者作为受害人,理应优先得到赔偿。然而,这些诉求却被无情地拒绝,国企优先保障自身利益,中小投资者似乎只能独自承受损失,陷入绝境。


据凤凰网财经报道,一位投资者在得知仅有3%的兑付比例后,苦笑着表示,自己甚至想通过借一大笔钱然后不还的方式,成为一名老赖。这些原本过着安稳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普通人,因为雪松控股的这场骗局,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几乎再无回头之路。


从本质上看,雪松控股案与以往的金融骗局并无太大差异。无论其中的包装多么华丽,无论张劲采取何种手段来营造公司有实力、有背景的假象,其核心依然是利用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传统骗术。


令人痛心的是,尽管此类金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但仍然有大量投资者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前赴后继,最终陷入骗局,令人深思。

如水说楼市
运用法的准绳,法的视角,看待世间万事万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