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
惠企利企措施(3.0版)
为深入贯彻州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州政法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自觉,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行动自觉,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根据州委要求,州委政法委组织州直政法各单位紧扣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职责使命,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惯性思维,强化目标牵引、聚焦企业需求,在《延边州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企“四十条措施”(2.0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延边州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企措施(3.0版)》,为我州实现跨越赶超贡献政法力量。
延边州审判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企“十条措施”
1.着力优化诉讼服务。持续推进涉企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利用惠企利企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做好专人引导、专窗办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一次性办结,对需要补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补交,将商事案件平均立案用时压降至0.5天。持续加强智慧诉服建设,大力开展网上立案、跨域诉讼服务,切实实现企业办理诉讼事项“零跑腿”。
2.做好调解救助工作。加强繁简分流,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解、速裁快审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诉累、降低诉讼成本。依法落实司法救助工作。对生产经营存在严重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诉讼费用缓减免救助,使经济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3.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依托“法官进网格”活动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年度走访企业不少于50家,每半年开展“法院开放日”“进法庭听法”活动,在劳动用工、生产经营、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普法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依法管理意识和参与诉讼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精准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4.平等保护经营主体权益。依法保护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在民事、行政、刑事交叉案件中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涉企及经营者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常态化工作机制,对涉企申诉案件,及时启动审查程序,确有错误的,依法纠正,按照省法院要求建立台账并每月报送1次。对已纠正的涉企典型案件,依法及时公布,发挥案例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
5.提升破产审判专业化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破产审判工作的宣传力度,每半年举办1次线下破产法专题宣传活动,加深企业对破产程序的认识。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判效率。对陷入困境但仍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尽量利用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助力企业恢复生机;对不具备拯救价值的企业,加快适用破产清算程序,加速有序退出市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解决困难企业无产可破的问题。
6.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审限管理、司法公开等各环节,对涉企案件拟开展的审判活动或者采取的司法措施进行经济影响评估。对符合情形的企业及时作出审慎使用强制措施、审慎发布涉案信息等有效防范和处置措施,努力使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7.提升涉企民商事案件审判质效。坚持平等保护理念。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涉企案件大力适用简易、速裁、小额诉讼等程序,压缩案件审理周期,促进涉企案件快审、快结。加强审判管理全流程、精细化动态监管,严把审限变更审批程序,对距离审限不足20日的案件进行预警提示,对距离审限不足10日的案件进行跟踪督办。加强审判规范化建设,通过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类案检索等制度,统一裁判尺度,实现裁判结果公正、透明、可预期。
8.府院共建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依法审理涉企行政案件,监督纠正违法提高市场准入、限制公平竞争等不当行政行为,助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市场主体统一平等保护,监督支持行政机关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实行统一市场准入;每月向同级政府通报具有执行内容的败诉案件,每年发布行政司法审查白皮书。
9.审慎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强对被执行民营企业财产保全的必要性、合理性审查,严禁违反法定程序查封、扣押、冻结涉企财产,严禁超范围、超标的查封。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被执行民营企业采取保全措施尽量“活封活扣”“放水养鱼”,在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允许企业继续合理使用被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涉案财物,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10.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强化涉企案件办案流程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和投诉渠道公开,依托审判流程公开、庭审信息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四大平台,最大限度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加强涉企案例指导,公布涉企典型案例,指导规范两级法院依法妥善处理涉企案件。探索推行涉企案件判后回访,督促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积极营造爱企、助企、护企的良好社会氛围。
延边州检察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企“十条措施”
1.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重点打击假冒注册商标、利用网络实施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犯罪、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强买强卖等涉黑恶犯罪,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启动专案专办模式,针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在审限内快速办理。
2.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强化涉民营企业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依法监督纠正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滥用强制措施等问题。加强对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等侦查活动的监督。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在3日以内解除查封或者予以退还。
3.强化民事检察监督。加强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案件的法律监督,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和执行案件进行重点标记,开通绿色快速办理通道,立案3日内完成告知办案人员及调阅人民法院审判卷宗工作,2个月内完成案件审查,保障涉企案件办理质效。
4.强化行政检察监督。围绕征地拆迁、劳动保障、治安管理、市场监管、就业就学、产权登记等重点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行政检察监督,发现行政违法行为及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每季度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引入外脑智慧,助力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更加精准、全面。
5.强化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办理反垄断、安全生产等领域涉企公益诉讼案件时,对符合公益诉讼“小案快办”条件的,自发现线索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实现案件办结,以高效率案件办理为企业纾困解难,对需要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的涉企案件,要在调查阶段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磋商,依法跟进监督行业治理存在的行政监管漏洞。
6.强化刑事执行监督。刑事执行检察将每季度组织1次案件筛查工作,通过将筛查结果与法院数据库进行比对,对重点案件深入调查核实,务求做到底数清晰、情况明了。加强与法院执行部门的沟通协作,保持信息互通共享。做实涉企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确保刑事执行各环节严谨有序,精细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7.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3日内告知被害企业权利义务,被害企业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推动开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综合履职机制。
8.加强涉案企业控告申诉工作。对申请立案监督、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财产措施监督、申请超期办案监督、提出刑事申诉等控告申诉重点案件,采取报备审查、交办督办等方式依法办理。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作用,对涉非公经济主体案件设置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非公经济主体控告申诉案件优先受理、专人办理,3日内程序性回复当事人审查处理、分流情况,督促承办部门3个月内实体答复案件办理结果。
9.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设立检察服务站、联络点,融合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助力企业建立完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10.健全检企沟通对接机制。扎实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加强涉企案件公开听证制度运行。通过检察门户网站、检察开放日等平台,持续加大服务企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深入企业以案释法,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延边州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企“十条措施”
1.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化。按照“惠企利民,以事项为中心”的原则,健全完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的便利化办理流程,推动除场地限制等特殊事项外的所有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现“一门通办”。
2.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改进以往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单独受理、单独审批、单独发证的传统模式,将出入境、车驾管等业务同步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现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
3.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依托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交管12123”、“吉林出入境+”等小程序,利用大数据、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提升事项网办深度,改进群众申办模式,推行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4.着力压缩受理审批时限。企业员工办理往来港澳团队旅游、商务、探亲、逗留签注和治病、诉讼等其他签注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非档案审核类牌照业务限定10分钟内办结,普通国产小客车查验业务限定30分钟内办结。
5.开设摩托车驾驶证考试专场。加速推进摩托车考试电子评判考试监管,实现摩托车考试互联网预约。为外卖、快递等企业员工开设摩托车考试“周末专场”,进一步满足企业员工申领摩托车驾驶证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用工提供便利条件。
6.依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以“昆仑”专项行动为载体,健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快速响应和“行刑衔接”机制,强化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线索搜集,严厉打击假冒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特别是重点打击涉“吉字号”和延边民族特色品牌的侵权假冒犯罪,全力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
7.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依法查处涉企无理取闹、结伙滋事、威胁恐吓等“软暴力”案事件;重点整治职业举报人捏造、夸大事实,与黑恶势力相勾结,勒索、敲诈企业钱财,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强化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前期摸排梳理辖区内发现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各种违法线索及时处理,对重点人员开办的企业、个体等市场主体要重点关注。
8.着力维护企业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惩处串通投标、虚假广告、合同诈骗、非法经营、虚假诉讼、商业贿赂、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行为;依法查处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保险诈骗等破坏市场金融秩序犯罪。
9.强化企业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依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和“社会面协同管控”3项新机制,优化巡防模式,加强企业周边及治安要害部位、重点区域及重点时段整治,常态化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清查;加强重点涉企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帮助企业化解内部及周边矛盾纠纷。
10.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拓宽涉企举报投诉渠道,快速受理12389举报投诉平台及来信来访举报线索,坚决整治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特别是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不规范问题,对查证属实问题线索一律推动问责,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延边州司法行政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企“十条措施”
1.开展普法宣传进企业活动。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和宪法宣传周等时机,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企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
2.深化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成立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到企业开展法治宣传,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授课。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督促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及时查找顾问单位的多发易发法律风险点,帮助企业提高依法经营决策能力。
3.每半年开展一次企业“法治体检”。针对企业类型、规模及行业特点,分层分类制定体检内容及标准,推动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平台、线上线下双联动的法律服务。同时,将按照企业需求、针对企业问题随时开展“法治体检”。
4.开展“线上”法律服务。依托“12348”、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热线及自主开发的“延边州法律服务综合体”小程序,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将律师、公证、鉴定等人才优势领域、专业特长及专家分类等信息全部公示,供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主“点单式”选择。
5.开展“线下”法律服务。在全州9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职能窗口,为企业商户免费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
6.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优化涉企服务,为企业设立办理公证的绿色通道和急证通道,进一步压缩公证书的出具期限,精简证明材料。深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涉企纠纷调解、涉企公证事项办理等综合服务。对于确有困难的企业,满足条件的可申请减免公证费用。
7.开设惠企政策仲裁咨询服务。对涉企案件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推行微信立案、邮寄立案等便利化措施。综合运用“裁决+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仲裁案件,鼓励和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的,案件受理费收取50%。
8.全面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和清理工作。按照国家、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工作要求和规定,加大对涉及营商环境建设内容文件的审查力度,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清理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提请州政府印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对州政府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组织清理。
9.全面落实“首违不罚清单”制度。组织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据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执法实践,准确把握适用范围,确定首违不罚适用情形,依法科学编制并动态调整“首违不罚”事项,及时向社会公示并报州司法局备案。
10.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根据实际需求,在县(市)设立商会调解组织和重点行业领域调解组织,健全完善涉企纠纷调解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多元的纠纷解决渠道。深入开展涉企纠纷排查,扎实做好涉企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