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淑萍、熊启跃、曹鸿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2023年,亚洲不同经济体需求增长呈现结构性分化。中国经济增长受益于消费扩张。2023年疫情影响消退,中国消费市场快速复苏,最终消费支出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能;受外部需求萎缩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拖累。日本经济复苏主要受外需推动。受低基数效应、跨境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2023年日本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长较快,拉动实际GDP增长1个百分点,是日本经济复苏的最主要贡献项,其中三、四季度对实际GDP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117.7%和149.0%;相较之下,日本国内需求复苏势头羸弱,部分季节对GDP增长贡献为负,占日本GDP近半比重的私人消费表现低迷,全年增长0.6%,较2022年下降1.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仅为0.4个百分点。消费和外需先后支撑韩国经济增长。2023年上半年,韩国消费市场扩张势头较快,推动韩国实际GDP较快增长;下半年,韩国国内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放缓,内需呈现疲软态势,私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不足0.5%,四季度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转为同比负增长,外需接力消费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10月,韩国出口月度同比增速结束连续12个月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印度经济增长主要由内需支撑。2023年印度消费和投资两旺,特别是投资活动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劳动力相对充裕条件下,资金是印度经济发展的稀缺要素禀赋,增加投资、特别是加大FDI吸引力度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2023年四季度,印度资本形成额同比增速超两位数。相较之下,外需对印度经济增长拖累效应增加,2023年印度贸易逆差规模扩大2.1万亿卢比。东南亚地区消费市场景气度较高。2023年,东南亚经济体经济增长主要受消费活动支撑,消费者信心保持旺盛,国际游客入境旅游消费明显回升,东盟六国全年消费对实际GDP增长贡献均为正。随着紧张的国际金融环境趋于宽松,投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升,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部分国家FDI规模创历史新高。外需对东南亚经济增长构成拖累,2023年除泰国和新加坡外其他东南亚经济体净出口对实际GDP增速的贡献值仍为负值,下半年随着各国出口增速企稳回升,净出口对GDP增长拖累程度逐步收窄。能源输出经济体受原油减产拖累较为明显。2023年4月以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实施原油自愿减产计划,对地区经济增长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实际GDP增速为由2022年的7.5%大幅下跌至2023年的-0.8%,其中净出口降幅达39.1%,原油在沙特出口中的份额、原油生产对沙特GDP贡献在2023年均明显下降。
一、制造业乏力,服务业复苏势头稳定
受全球经济下行和国际贸易活动收缩等因素影响,2023年亚洲制造业扩张乏力。中国制造业PMI在2023年一季度增长至50%荣枯线以上水平,但二季度后PMI降至荣枯线以下;日本制造业PMI在2023年2月跌至47.7%的低点后逐步反弹,5月升至50.6%的年内高点,随后再度降至荣枯线以下,至12月跌至47.9%;韩国和越南制造业PMI指数全年呈“W”型走势,大多数月份处在荣枯线以下;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印度制造业活动总体表现强劲,虽然经历波动,但全年制造业PMI基本处于55%以上高位。横向对比看,亚洲制造业增长态势好于美欧,平均制造业PMI保持在50.7%的扩张区间。2024年以来,在全球贸易回暖带动下,亚洲制造业呈复苏势头。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7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0.8%,连续7个月在50%以上。其中,越南制造业PMI 已攀升至54.7%;韩国制造业PMI同样表现强劲,连续多月处于51%以上;印度制造业PMI继续在56%-59%的高位波动;中国制造业PMI变化相对平缓,整体保持在49%-51%区间。
图1 亚洲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变化(%)
资料来源:Wind
亚洲服务业复苏步伐较快,增长动能稳固。2023年是各国防疫政策退出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亚洲主要经济体服务业呈现较强复苏势头。中国服务业PMI呈“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2023年年初疫情放开后服务业活动快速反弹,服务业PMI一度升至56.9%,随后逐步趋稳,2023年末出现一定程度萎缩。2024年以来中国服务业PMI再度回归扩张区间(图2)。日本服务业PMI全年维持在荣枯线以上,至2024年年中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外国游客大幅增长是支撑日本服务业的重要因素。印度服务业PMI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平均在57%以上。
图2 亚洲主要经济体服务业PMI指数变化(%)
资料来源:Wind
二、国际贸易活动降温,FDI流量有所下滑
2023年,亚洲货物进出口规模下滑幅度高于全球整体水平,服务贸易保持强劲增长,亚洲发展中国家FDI流入明显下滑。2024年,亚洲货物贸易反弹,旅游业复苏带动服务贸易持续增长。
1. 货物贸易“前降后稳”,服务贸易增长表现良好
亚洲货物进出口规模明显收缩,2023年下半年有所回暖。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2023年亚洲货物进口、出口额分别为9.9万亿和9.2万亿美元,较2022年同比分别下降6.7%和6.4%,占全球进口和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呈下滑趋势。全球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是亚洲货物贸易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2023年全球办公和通信设备、纺织品及服装行业的贸易额分别下降17%、13%和11%,而这些行业均是亚洲制造业国家出口的主要商品。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也使亚洲地区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输出国出口承压。
图3 亚洲货物贸易进出口变动情况(单位:百亿美元,%)
资料来源:UNCTAD
东亚经济体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多数经济体负增长。2023年中国按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增速为-4.6%,而按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增速为0.6%。2023年,中国出口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走势,年初增长势头较好,随后出现收缩,7月出口额同比增速一度降至-14.2%,此后逐月修复,12月同比增速恢复至2.2%(图4)。全球贸易“金丝雀”韩国月度出口额自2022年10月起连续12个月同比萎缩,2023年全年出口额下降7.5%。其中,对华出口额1248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19.9%,创40年来最大跌幅,对华贸易收支出现181亿美元逆差,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对美出口额创下1157亿美元历史新高,美国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市场。2023年,中国台湾地区出口降幅度较其他东亚经济体更高,达9.5%。2023年日元贬值对日本出口增长构成利好,出口额达到100.9万亿日元历史新高。汽车出口额17.3万亿日元,增速32.7%,成为支撑出口的主要动能。
东南亚外向型经济体出口表现疲软。作为全球消费品(电子产品、纺织品)和中间零部件(电子零部件)的重要供给方,在全球生产链中承担加工组装环节的东南亚国家受外部需求转冷影响较大,货物出口明显下滑。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口均出现两位数降幅,菲律宾和越南出口额分别为下滑7.6%和4.7%,泰国出口额下降1%。
在“欧佩克+”持续减产、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承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亚洲地区主要资源输出国出口大幅下滑。多数依赖油气出口的亚洲国家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沙特、卡塔尔、土库曼斯坦、文莱等国出口额下降幅度超过20%以上。
图4 亚洲主要经济体货物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表1 2023年全球及亚洲经济体货物贸易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UNCTAD
与货物贸易形成鲜明对比,亚洲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UNCTAD数据显示,2023年亚洲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额分别增长6.6%和10.2%。其中,中亚地区服务贸易增长势头明显,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24.7%,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地区服务出口额同样保持较快增速,增速分别为9.3%、8.8%和8.6%。东亚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较大,但增速相对平缓,2023年出口额增速为2.9%,较2022年下降2.3个百分点。
旅游业带动服务贸易增长,交通运输出口大幅下滑。2023年,亚洲旅游服务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出口额增速为59.3%,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贡献达123%,是拉动亚洲服务贸易出口的最主要动能。2022年年中以来,亚洲服务业开启快速复苏进程。2023年亚太地区共吸引国际游客超过2.3亿人次,相比2022年增长155.1%,旅游出口收入恢复至疫情前78%的水平,较2022年的65%明显上升。亚洲交通运输业出口在经历2022年快速增长后,2023年下滑20.0%,主要由于国际贸易活动收缩、国际航运等交通运输服务价格大幅下降,造成交通运输服务出口额出现明显收缩。
2. 跨境直接投资下滑,外资绿地投资项目增长较快
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微降1.8%至1.3万亿美元,连续第二年下降,但降幅较2022年有所收窄(表1.7),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下降7%至8670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总流入规模为6776.3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11.5%,在全球FDI流入中占比降至50.9%。
亚洲FDI流入承压,除东南亚外其他地区均出现下降,南亚和中亚地区降幅最为明显。2023年,流入东亚地区FDI下降13.8%。其中,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FDI流入规模分别下降13.7%、43.9%、37.3%和39.4%。东南亚地区FDI流入规模保持稳定,同比微增1.4%,其中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柬埔寨吸引FDI分别增长3.4%、4.6%、13.2%和10.6%,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FDI流量下滑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4.8%、48.9%和59.0%。西亚地区FDI流量同比下降13.8%,阿联酋、黎巴嫩、科威特FDI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35.0%、24.3%和178.8%,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吸引FDI流量明显收缩,分别下降56.1%、22.4%,卡塔尔FDI出现负增长。南亚地区FDI流入规模大幅收缩,同比下降37.5%,其中印度吸引FDI降幅达到43.0%,巴基斯坦吸引FDI增长24.4%。中亚地区FDI流量同样出现明显收缩,其中哈萨克斯坦FDI降幅达到50.7%。
亚洲发展中经济吸引绿地投资数量和规模仍保持增长。根据UNCTAD数据,2023年流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绿地投资规模同比增长44%至4510亿美元,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2%至5798项。其中制造业吸引绿地投资规模占比过半,投资规模增长93%至2400亿美元,项目数量增长52%至2196项,反映出亚洲地区正在承接来自全球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地区生产制造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跨国企业对亚洲地区的服务业投资保持稳步扩大态势,2023年服务业吸引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占比超过60%。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行业(可再生能源、交通和电信领域等)的外商投资规模有所提升,其中绿地项目数量增长30%,投资规模增长54%。
注:部分国家数据为负,因此未计算增速
资料来源:UNCTAD《2023世界投资报告》
【本文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研究动态2024年第22期(总第259期)】
【作者简介】
陈卫东,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自2019年9月起任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1999年加入中国银行,2005年-2011年任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2011年-2014年任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2014年-2019年先后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2015年2月起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2014年7月起担任《国际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杂志主编。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廖淑萍、熊启跃、曹鸿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委员会简介】
2024年第1期(总第238期) Hubertus Väth:亚洲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4年第2期(总第239期) Alicia Garcia Herrero:2024年亚洲经济前瞻
2024年第3期(总第240期) Janos Müller:国际金融组织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2024年第4期(总第241期) Jochen Biedermann:亚洲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现状及评估
2024年第5期(总第242期) Hubertus Väth:亚洲绿色经济的转型及影响分析
2024年第6期(总第243期) Janos Müller:多极体系下的央行数字货币
2024年第7期(总第244期) Jochen Biedermann:金融科技如何引起经济增长
2024年第8期(总第245期) Janos Müller:逆全球化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2024年第9期(总第246期) Andrew Tilton:全球宏观政策收紧影响逐渐减弱
2024年第10期(总第247期) 沙银华:金融产品销售适当性监管的日本经验
2024年第11期(总第248期) Mohd Sedek Jantan:数字金融环境下金融网红的销售适当性分析
2024年第12期(总第249期)管涛:2023-2024年亚洲外汇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第13期(总第250期)余湄、韩宇、边江泽、徐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资金融通:现状、挑战及路径
2024年第14期(总第251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亚洲保险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第15期(总第252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东亚地区保险业发展状况
2024年第16期(总第253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东盟保险业发展状况
2024年第17期(总第254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南亚、中亚及西亚保险业发展状况
2024年第18期(总第255期) 冯源:2023-2024年中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与展望
2024年第19期(总第256期)刘晓曙:2023-2024年中亚洲货币市场现状、特征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