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报告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剖析、全球人形市场对比分析、2025具身智能行业前瞻、全球人形机器人派系之争、全球120+具身智能公司(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具身智能大模型公司)梳理(公司基本概述、创始团队、融资、人形机器人产品及参数、产品迭代及商业化进展)、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对比分析(包括:创始人背景、融资轮次、融资额、参投股东、股权稀释等)、全球主流人形机器人产品参数和商业化进展对比、人形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及壁垒、全球具身智能大模型核心玩家梳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汇总、核心零部件、Optimus Gen2产业链拆解及成本分析等。
注:2025年第一版报告整理中,春节后发布。
报告已经上传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并且已经置顶。
已加入星球的成员可以星球内直接查看下载(高清无水印版),未加入星球读者,可以扫描下方星球二维码加入,深度了解具身智能赛道。
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催生了本身具身智能浪潮。
回顾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整体而言被誉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元年”的2024年,实际商业化落地有所滞后;目前来看,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2025年实现初步商业化。
2024年人形机器人赛道最具突破性的进展非机器人本体,也非商业化突破,而是主要体现在大模型领域,LLM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给机器人产业带来新一轮的机遇,通用人工智能(AGI)给人形机器人带来巨大变革。
全球入局具身智能领域公司已超过200多家,主要分三种: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和两者同时涉及;其中人形机器人本体最多,目前已超150家,其中国内最多,远超第二名美国。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背景可大体分为: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小鹏等)、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宇树等)、科研院校孵化(银河通用等)和互联网和自动驾驶背景创业团队(星尘智能、1X等),目前科研院校教授“兼职”创业占据国内人形本体初创企业半壁江山;若从企业基因来讲,初创公司主要分为两类:硬件派和软件派;硬件派指机器人出身的创始团队(宇树、云深处等),关注机器人硬件能力;软件派指上一波AI热潮中的创业者,转型至机器人领域,CV、强化学习、大模型等,关注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国内百花齐放,国外更多是互联网背景创业团队,专注于软件层面。
全球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通用“大脑”)公司背景大体可分为:科技大厂(英伟达、OpenAI等)和科研院校背景创业团队(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等);具身智能大模型因涉及芯片、软件、AI算法,资金投入远高于人形机器人本体,目前更多是科技大厂间博弈,初创公司数量远低于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公司;目前国内外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方面差距仍然较大,国外科技大厂对具身智能大模型极其重视,并早已入局;国内科技大厂重视程度远不如国外且入局较晚无论,现阶段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还是仿真器,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OpenAI、英伟达、特斯拉等海外巨头手中。
本波具身智能浪潮中,最先受益的是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尤其是国内,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公司),接连完成多轮且大额融资,催生了一批高估值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公司;国内形成两强格局,“北”[智元机器人]、“南”[银河通用],并出现百花齐放局面;而目前:居高不下的估值和看不到的商业化,让一众资本对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避而远之,投不起,也不敢投。
目前全球范围内,除了[Agility Robotics]外,还没有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双足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公司(不包含在科研院校落地的人形本体公司);商业化走在前列的,也大多都在战略合作和数据采集阶段(如:优必选、特斯拉、Figure AI等);随着众多科技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对于初创公司绝对是毁灭性冲击;随着行业发展,越发有一种趋势:人形机器人终是巨头的游戏,绝大数人形机器人领域创企将倒在商业化进程中。
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突破性发展催生了本身具身智能浪潮,但同时大模型发展瓶颈也同样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相较于上游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基本成熟,软件算法进步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功能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的关键;现阶段,国外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融资基本停滞,主攻商业化,资本以转向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通用大脑),并涌现出多家独角兽企业(如:Skild AI、PI等);国内资本2024年年四季度也集体纠偏,开始向具身智能大模型公司倾斜。
注:完整版表格,前往“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查看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AI+机器人+自动驾驶的系统性学术+工程问题,远期AGI的物理世界载体;目前来讲,大脑算法中的环境理解,基于机器视觉,发展相对成熟;智能交互与认知推理,将伴随大模型的迭代而发展;小脑部分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数据采集和精细运动执行尚未有统一的底层算法。
因此小编团队这份报告主要内容将围绕具身智能领域技术、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具身智能大模型公司、核心零部件、全球行业现状和未来展望五个层面展开。
————
报告正文极少部分展示(完整版共195页):
注:完整内容查看PDF文档
温馨提示:本篇原创报告篇幅较长仅展示部分,如果您想下载本篇完整报告(无水印高清PDF原文),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本公众号机器人领域读者交流平台『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深度了解具身智能赛道,星球内容持续更新中!!!
近期精选文章:
1、马斯克、黄仁勋共同“打响”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第一枪!!
7、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9、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动态亮相,「小米」、「小鹏」皆难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10、大厂高管疯狂涌入、爆火CES,具身智能陪伴机器人赛道迎来“爆发期”!!
13、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先落地场景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