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文摘   2025-01-26 07:31   山东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2月整理)原创报告(共195页)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备注“称呼+所在公司+职位”或者“已加入星球”(非备注,不添加);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正文:

现阶段,全球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特斯拉]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核心目的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当之无愧最强“卖铲人”,并有计划入局人形机器人整机。

春节快乐,这是假期期间小编分享团队2024年度发布的精选原创文章第二篇,以英伟达与特斯拉两家入局现状及创始人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看法,来引出全球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现状。

2025年1月7日,芯片巨头、AI时代“卖铲人”和最大受益者、全球市值第二高【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进行CES开幕主题演讲,表示:“通用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智能体AI之后,AI的下一个前沿就是物理AI”;针对人形机器人赛道,英伟达推出开源、允许商用的世界基础模型开发平台Cosmos和合成运动生成的Omnvierse Blueprint。

2025年1月8日,同在CES2025上,世界首富、【特斯拉】创始人兼CEO马斯克通过视频直播方式接受访谈,谈到人形机器人Optimus,表示:Optimus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形机器人,它的手有22个自由度,看起来和感觉都像人类的手;我们的目标是今年(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初期将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测试;假设一切顺利,明年(2026年)我们将实现10倍的产量,既明年目标生产5到10万台人形机器人;然后在2027年再增加10倍,既至少50万台

黄仁勋和马斯克都是人形机器人赛道拥护者且私交甚好,两者皆在多个重大场合,表达了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美好畅想;前者曾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带来,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技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发展之一是人形机器人。”后者曾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当下最大的机遇,并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远超人类,达到2:1至3:1的比例,将有100亿个人形机器人,甚至是200亿到300亿个,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与助手。”

2024年11月23日,黄仁勋在香港科技大学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并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展开深刻对话,涉及人工智能(AI)、计算力、领导力和创业等;对话中,提到机器人时,黄仁勋表示: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几乎仅限于这三种;这三种机器人分别是:汽车,因为我们在过去150到200年间构建了一个适应汽车的世界;其次是无人机,因为天空几乎没有限制;当然,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因为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型的机器人都很难实现大规模量产。

当然,两者所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也的确大力布局具身智能赛道,更是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微软、Meta、OpenAI、华为、腾讯等)入局代表。

[特斯拉]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核心目的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当之无愧最强“卖铲人”。

近期,还有不少媒体透露英伟达要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

  • 2024年12月3日,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英伟达开始整合机器人核心键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有计划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 2025年1月3日,电子业巨头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正与英伟达合作,采用后者的软件技术和硬件平台,在中国台湾南部的高雄市研发专注于服务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小编视角:消息不可能空穴来风,谁能经得住万亿美元市场诱惑。

除了英伟达被爆出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赛道外,苹果、谷歌、OpenAI、三星等也诸多事件表明已入局,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也有切入,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科技大厂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具身智能领域研究方向可粗略分为: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大脑”)和人形机器人(本体+小脑)。

全球入局具身智能领域公司已超过200多家,主要分三种: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和两者同时涉及;其中人形机器人本体最多,目前已超150家,其中国内最多,远超第二名美国;具身智能大模型因涉及芯片、软件、AI算法,资金投入远高于人形机器人本体,目前更多是科技大厂间博弈,初创公司数量远低于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公司。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背景可大体分为: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小鹏等)、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宇树等)、科研院校孵化(银河通用等)和互联网和自动驾驶背景创业团队(星尘智能、1X等),目前科研院校教授“兼职”创业占据国内人形本体初创企业半壁江山,国外更多是互联网背景创业团队,专注于软件层面。

全球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通用“大脑”)公司背景大体可分为:科技大厂(英伟达、OpenAI等)和科研院校背景创业团队(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等);目前国内外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方面差距仍然较大,国外科技大厂对具身智能大模型极其重视,并早已入局;目前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走分层端到端大模型路线,依托科技大厂多模态通用大模型赋能,自研操作小模型;并且大多数人形本体初创公司在AI层面投入极少;随着人形机器人前景逐渐明晰,这些有钱、有技术的科技大厂怎会甘心做供应商和投资者身份入局,亲自下场造人将会是终局。

如今,2024年已经结束,人形机器人入局者已从最初的创业派为主、产业派和科技大厂战略入局变为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产业派和科技大厂争相高调官宣入局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小编往期文章: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实现初步商业化!有提到一个观点:若众多科技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对于初创公司绝对是毁灭性冲击。

现阶段,[华为]是国内入局具身智能赛道佼佼者,并有意沿袭[英伟达]路线;[小鹏汽车]、[小米]作为车企,切入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沿袭[特斯拉]路线。

接下来,小编将详细盘点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英伟达、微软、OpenAI、特斯拉、华为、阿里、腾讯等)现阶段产品进展、全球初创公司(PI、Skild AI、Covariant、有鹿机器人、X Square等)介绍及产品进展、人形机机器人本体厂家与科技巨头/大厂合作现状以及科技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赛道现状:

NVIDIA: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

NVIDIA 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主要围绕着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三大核心领域展开,其终极目标是借助芯片等核心产品,为打造机器人底层开发生态。

2018年,英伟达推出全新硬件、软件、虚拟世界机器人模拟器的NVIDIAIsaac,同时还推出专为机器人设计的计算机平台Jetson Xavier和相关的机器人软件工具包,正式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2019-2022年,英伟达从底层芯片、到计算平台、到训练与验证,开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 2019年,推出lsaac软性开发套件(SDK),为机器人提供更新的AI感知和仿真功能;

  • 2021年,英伟达推出Omniverse平台,支持机器人的协作和模拟,对协作机器人影响深远;

  • 2022年,英伟达推出IsaacNova Orin,其配置的计算和传感器参考平台旨在帮助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成本;

  • 2022年10月,英伟达发布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支持多模形态的(仿真)智能体VIMA;

  • 2022年11月22日,英伟达发布具有互联网规模知识的开放式具身智能体-MinDojo;

2023年5月,英伟达发布全新JetsonAGXOrin 工业级模块;

2023年5月25日,英伟达发布VOYAGER智能体,这是第一个由LLM驱动的可以终身学习的智能体,为具身控制生成可执行代码;

2023年10月,英伟达对Jetson平台上的Metropolis和Isaac框架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软件扩展,用以来满足边缘AI的快速部署需求;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宣布创建Jetson生成式AI实验室;另外宣布推出IsaacROS和IsaacSim软件的全新版本;

2023年10月20日,英伟达发布了EurekaEvolution-driven Universal Reward Kit for Agent智能机器人训练工具,本质是一种由大模型驱动的算法生成工具;

2024年2月,英伟达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GEAR(Generalist EmbodiedAgent Research)团队,目标是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建立具身智能体基础模型,致力于实现跨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应用;

2024年3月19日,GTC2024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基于Thor SoC的新型人形机器人计算机Jetson Tho;对Isaac机器人平台进行了重大升级,包括生成式AI基础模型和仿真工具、AI工作流基础设施,新功能将在下个季度推出;

图片来源:英伟达官网

2024年7月29日,在丹佛SiGGRAPH2024大会上,英伟达携带自家生成式AI时代的新王牌-升级版“Nvidia NIM”(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s)云原生微服务亮相;Nvidia布局的NIM生态系统已经可提供一系列预训练的AI模型。英伟达宣布,帮助开发者在多个领域加速应用开发和部署,并且重点在不同的领域(如理解、数字人、三维开发、机器人技术和数字生物学)中提供的具体AI模型:

Nvidia NIM(Nvidia Inference Model)提供的服务及其具体模型

2024年12月3日,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英伟达已接触多家台湾机床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目标包括征求关键零组件的技术与规格,并探索合作企业加入其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甚至有消息称,英伟达正考虑在台湾设立组装基地。业内预计到明年,这一计划将逐渐明朗,并启动相关产品认证流程;未来,英伟达不仅计划打造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还将目标延伸至专业型机器人领域。

2025年1月3日,电子业巨头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正与英伟达合作,采用后者的软件技术和硬件平台,在中国台湾南部的高雄市研发专注于服务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本内容仅仅是概括,各节点详细介绍,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风口引领者,唯一一家真正技术自主可控入局者


2024年6月,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马斯克首次明确提及Optimus生产目标,计划在2025年实现Optimus机器人的限量生产,并预测,至2025年底将有超过1000台,或者几千台Optimus 机器人将在特斯拉工厂各个岗位工作;2024年三季度有关特斯拉Optimus都是负面消息,马斯克也逐渐释放一种信号,Optimus将优先落地在ToC家庭场景,逐渐淡化Optimus优先落地在特斯拉生产车间计划以及商业化时间。


但2024年四季度以来,特斯拉Optimus技术迭代、量产进展明显加速;随着本次马斯克在CES期间最新声明,明显可以看到Optimus进展已高于预期。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特斯拉Optimus最新部分进展(2024年四季度):

2024年10月11日,Optimus在特斯拉以“We,Robot”为主题的发布会上惊艳亮相后,就饱受质疑,海外网友一致认为大部分互动是基于teleoperation实现,舞蹈是Pre-programmed动作(小编也是其中之一,实在是太智能!)。


2024年10月17日,可能为打破外界质疑,特斯拉在X账号上分享了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并配文“自主运行”,视频展示其强大自主能力。

视频中,Optimus在AI驱动下:

  • 可自主探索未知的空间,并利用在其计算机上运行的神经网络,自主避开人和障碍物(在10月11日发布会上,Optimus有在户外实地展示,自主步行、避开路人并与路人互动,打招呼);
  • 依托特斯拉汽车一致纯视觉方案,可随时捕捉外界环境特点,自主识别复杂环境进行决策、规划和行动,同时,多个Optimus可共同构建对周围环境的共享认知和记忆;
  • 可定位和导航到最近的充电站,自主完成充电;充电完成后,自主回去工作;
  • 可承载较大的有效载荷,如11KG电池托盘;同时实现自主规划路线,搬运至多个目标点而不过热;
  • 通过神经网络自主学习,可自主跟人互动,并根据人的需要,自主分发商品(在10月11日发布会上,Optimus有在户外实地展示
  • Optimus还首次展示其爬楼梯能力,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

特斯拉同时强调:这些新技能都是由Optimus上嵌入式计算机上实时运行的单个神经网络学习到的。

2024年10月24日,特斯拉三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我们拥有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同时表示:我们也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所有必要条件的公司,因为其他公司缺少人工智能大脑,缺少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能力;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视频演示,但缺乏本地化的人工智能,无法将生产规模扩大到非常高的数量。并进一步表示:我们将继续扩大我们的人工智能训练能力,以满足FSD和Optimus的需求;目前,我们并不受限于训练算力。

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马斯克:特斯拉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能力的公司

    2024年11月7日,马斯克在X平台表示:“Optimus 已经在工厂里执行一些任务,其能力范围正在迅速扩大;迄今为止,最困难的部分是改进Optimus的设计,使其易于制造和构建复杂的供应链,以便能够大批量生产。

    2024年11月20日,马斯克边玩游戏边接受采访,涉及AGI、人形机器人Optimus、猫女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谈到Optimus时表示:Optimus将真正开启下一阶段的技术突破,各种皮肤随便换(“You'll be able to skin Optimus in a white, you know, pretty much anything”)等等。

    2024年11月28日,【特斯拉Optimus】在X平台官方账号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接球演示视频(远程遥控),展示其新一代手臂和灵巧手,具备22自由度的新一代灵巧手正式上线。Optimus团队负责人Milan Kovac进一步表示:特斯拉很快就会制造出配备新灵巧手的机器人(不禁让人揣测:Optimus Gen3要来了?)。马斯克随后表示:我们只是在这里测试驱动和传感器系统;轻松移动,将AI视觉与手臂驱动连接起来,实现自动抓取,将于下个季度完成。

    2024年12月10月,【特斯拉】机器人团队在X平台再次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新视频,展示其在复杂地形行走能力。

    Optimus团队负责人Milan Kovac进一步补充:Optimus并没有使用视觉系统,完全依靠自身的平衡能力来应对复杂地形,只有其他机载传感器被一个运行在嵌入式计算机上的神经网络处理,该网络的运行时间大约为2~3毫秒。

    完全可媲美人手的灵巧手;极低的VR远程遥控延迟(可见系统强大),非自主运行好像也没有太大问题,同时特斯拉机器人团队招聘C++软件工程师负责远程遥控系统开发,目前大多数Robotaxi后台都配备远程遥控员,以应对特殊场景;值的注意的是,目前Optimus还没有接入Grok大模型;如此进展,完全有理由相信特斯拉在2025年能够将Optimus推向市场,并真正执行有用的工作。

    本内容仅仅展示部分,章节详细介绍,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


    谷歌:从Saycan到RT-H,软件领军者,步步为营,模型高速迭代,并开始布局人形本体

    ... ... ...

    本文仅展示极少部分,接下来,小编将详细盘点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英伟达、微软、OpenAI、华为、阿里、腾讯、字节等)现阶段产品进展、全球初创公司(PI、Skild AI、Covariant、有鹿机器人、X Square等)介绍及产品进展、人形机机器人本体厂家与科技巨头/大厂合作现状以及科技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赛道现状。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扫码加入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具身智能大模型赛道:科技巨头技术进展、初创公司盘点,第一款“机器人通用大脑”花落谁家(文字6W+)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近期精选文章:

    1、马斯克、黄仁勋共同“打响”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第一枪!!

    2、科技大厂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该何去何从?

    3、自动驾驶行业精英,正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

    4、自动驾驶都没搞定,有资格做人形机器人?

    5、2025年,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实现初步商业化!

    6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7、投具身智能大模型还是人形机器人本体,资本面临两难抉择

    8、大厂高管疯狂涌入、爆火CES,具身智能陪伴机器人赛道迎来“爆发期”!!

    9、马斯克惊叹!消费级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掀起融资潮

    10、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11、人形机器人构型之争:五指灵巧手 or 夹爪,双足 or 轮式

    12、浅谈,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13、北京、上海,争当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第一城”!

    Robot猎场备忘录
    ☆机器人领域行业资讯/求职/面试/随笔........ ☆机器人领域猎头行业从业者 ☆专注机器人领域人才招聘与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