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洛阳人。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诏,出使天竺(今印度)。当时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王玄策的使命是加强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关系。
王玄策带领30人的使团,从长安向西出发,越过帕米尔高原,再转道尼泊尔,经西天竺,继续向东。一路上都很顺利,所到的各国,都派遣使者,供奉珍稀物品。
然而,在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突然去世,国內无主,一时大乱,他的大臣阿罗那顺拥兵篡位,自立为王。
阿罗那顺不喜欢唐朝,又贪图王玄策所带的珍宝,就发2000胡兵攻打王玄策,王玄策带队伍三十人力战,但是敌我悬殊太大,全部被阿罗那顺的胡兵捉住,珍宝尽数被抢走。
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趁着晚上天黑,卫兵睡着逃走。他们两个人没有返回大唐,而是翻过喜马拉雅山,历经四个多月的艰难旅程,来到了吐蕃(今西藏),找到国王松赞干布,借兵1200,又向西行,到泥婆国(今尼泊尔),借兵7000人。
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率领这支联合军渡苦,星夜兼程,直赴中天竺都城茶馎和罗城。在茶馎和罗城下,力战三天,大破天竺军,斩首三千多士卒,被赶入河中溺死的士卒一万多名。
贼王阿罗那顺放弃了都城,向东败走,路上集合残兵散卒,整编成30000人的队伍,回攻唐军,遇到副使蒋师仁,蒋师仁大破天竺军,生擒阿罗那顺。
阿罗那顺的其他将领和王子,聚于乾陀卫江,王玄策领军渡河,猛攻敌军,天竺人大败,四散奔逃。王玄策活捉阿罗那顺的王妃和儿子,擒获俘虏20000多人。
全天竺震惊、恐慌,各邦和部落投降的有580多个。
王玄策凯旋而归,他出使印度时只有三十人随行,去吐蕃时身边仅有蒋师仁一人,公元649年,他擒阿罗那顺回长安时,带回了数十匹大象、无数牛、马、两万多名战俘,金珠贵物不计其数。这一惊人的战绩被后世传颂为“一人灭一国”。
在长安,当他献逆王阿罗那顺于皇帝时,唐太宗大喜,斥责阿罗那顺说:
“夫人耳目玩声色,口鼻耽臭味,此败德之原也。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
“你声色犬马、道德败坏本来我懒得管,可谁叫你得罪我的使者王玄策,不然你至于当了俘虏吗?!
王玄策加封两级为朝散大夫。晚年王玄策退职还家,住在洛阳白马寺附近,撰写《中天竺国行记》,记录了他出使天竺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