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晚,浙江大学中国古典研究传统系列讲座第六讲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院4幢马一浮书院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主办,浙江大学文学院与浙江古籍出版社合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兼任教授董平,为众人精彩讲述王焕镳教授的学术贡献与治学精神。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担任主持,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钱之江参与此次活动。
“一生事业教鞭在,盖世文章故史封”,是苏步青先生为王焕镳先生撰写的挽联,亦是对王焕镳先生璀璨一生及其学术贡献与治学精神的高度总结。董平教授以此为讲座主题,从学术师承、研究领域及学术成就、学术精神与治学经验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王焕镳先生的生平事迹。
首先,董平教授追溯了王焕镳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三大传承脉络。其一源自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国学大师王泊沆先生,其二来自中国文化史学家、文献目录学家柳诒征先生,其三为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马一浮先生。这三位大家的治学精神与人生态度,对王焕镳先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次,董平教授详细介绍了王焕镳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即先秦子学、目录之学、诗歌艺文书法、志传之学。在先秦子学领域,王焕镳先生对墨子、韩非子、前秦寓言展开深入研究,其成果获得马一浮先生赞誉,此乃先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学术精神的绝佳体现。在目录学方面,王焕镳先生编纂了两部重要书目,且在类例分配上有所创新。在志传之学上,王焕镳先生撰写的志传文章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具有以事明理的现实意义。
接着,董平教授归纳了王焕镳先生所秉持的学术精神,以供当今年轻学子学习与传承。王焕镳先生曾告诫青年,“治学必以修身为先”;在博约关系上,先生主张应先精而后博,再由博求精,最后回归求博;“谦受益”“熟读”“深思”“自反”,乃是先生提倡的学习方法;先生还高度重视学问的应时之用,这要求学者始终保持独立精神。同时,董平教授以三个具体事例,生动展现了王焕镳先生博大精深的学识与家国天下的高尚情怀。
讲座尾声,董平教授展示了王焕镳先生赠予自己的一副对联,深情回忆了与王焕镳先生共度的往昔时光,让大先生的精神力量得以持续传承。
最后,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钱之江与大家分享了聆听讲座的心得体会,傅杰教授也对王焕镳先生的学术贡献与治学精神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浙江大学的中国古典研究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之江大学、杭州大学的研究队伍,大家会聚一堂,成就卓著。学习并发扬前辈的治学精神,继承并光大前辈的治学传统,是后来者应尽的责任,也是举办中国古典研究传统系列讲座的初衷所在。
更多签名本、毛边本等福利请移步读者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