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浙江首部8K超高清纪录片《飞来峰》首播,获得大量好评,来自全国、省市古迹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赞誉这部纪录片,认为它为读懂飞来峰递上了一把钥匙。
纪录片《飞来峰》应用了8K超高清影像技术、AIGC数字修复技术、杜比全景声等多项最新技术,通过“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极致的沉浸式视听体验,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飞来峰的自然山水、石窟艺术,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飞来峰走出杭州,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纪录片《飞来峰》通过视听影像拓宽了飞来峰的传播边界,让文物在观众脑海中活起来;而文献研究则能深挖飞来峰的文化底蕴,让历史在读者思想中沉淀。
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新书《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是杭州飞来峰现存摩崖石刻最新的系统性整理成果,编者用近5年的时间对飞来峰摩崖题刻进行深入调查,以近400张图片,全面反映了飞来峰摩崖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对石刻文字进行了释读,对其内容、涉及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综合研究,是目前为止对飞来峰摩崖石刻最全面的记录。
《飞来峰》纪录片与《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新书,一影一文,相得益彰,为大家理解飞来峰摩崖石刻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提供了双重路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更多内容,点击此处)的脚步,一起品读镜头之外的飞来峰摩崖世界吧!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下文选自《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前言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杭州西湖美景誉满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徘徊留连于此,让一首首诗歌、一帧帧翰墨、一段段佳话散落于西湖群山之间,其中最受雅士们钟情的,当数位于西湖西侧的飞来峰。
飞来峰是一座海拔168米的石灰岩山峰,与周围群山石英砂岩不同的山体性质,使得“飞来”一名更为形象。飞来峰山石嶙峋,洞壑密布,古树参天,溪水奔流,自古便是奇山秀景的代表,南宋时更受到皇家的偏爱,将其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素有“西湖第一山林”之称。且此地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一座辉映于西湖山水间的千年瑰宝,特别是全山的摩崖题刻,是整个杭州乃至江南一带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区域,跨越多个朝代的历史内涵,嵌入飞来峰的自然景观中,与飞来峰造像共同构成了飞来峰独特的人文景观。
飞来峰现存摩崖题刻330余处,其中刻于天宝六载(747)的“唐源少良等题名”是目前为止西湖摩崖题刻中年代最早的一处,距今近1300年,是杭州西湖地区见诸文献的最早摩崖题刻,后又于北宋、南宋、元时期被三次覆刻,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2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飞来峰的人文历史与佛教发展息息相关,据北宋晏殊《舆地志》记载: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云游至杭州,并在飞来峰驻锡造梵刹,为杭州佛教之滥觞。唐代,灵隐寺与天竺寺已声名远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人宋之问的诗句引发无数文人墨客对灵隐的向往。元和年间,杭州刺史卢元辅游飞来峰并留下诗刻——《游天竺寺》,描述了天竺寺外美景及“寻桂子”的活动;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间,曾多次前往灵隐游览,以《冷泉亭记》盛赞飞来峰美景。此外,唐萧悦等在天竺寺的题名,见证了白居易与萧悦惺惺相惜和至诚的友谊,揭示了唐代文人至纯的气节,其同样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为吴越国都城,吴越国三代五王奉行保境安民的国策,使得人民生活幸福安定。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禅宗和净土宗在两浙地区广泛流行,飞来峰青林洞、玉乳洞中的罗汉造像多为在这之后所造。通过造像记可知,多数捐造者为平民,他们通过造像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并祈求保佑自身。至北宋,范仲淹、苏颂、苏轼等人曾先后于杭州为官,他们在为民解忧、处理政务之余至飞来峰游览并留下题刻,寄情山水,抒发心中以天下为己任之大志;苏轼还曾以在同一块匾额上题字的方式遥寄前贤白居易。元朝奉藏传佛教为国教,以杨琏真迦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僧人在飞来峰广泛开龛造像,形成了糅合藏传佛教艺术风格及汉式艺术风格的造像,彰显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元代“大元国杭州佛国山石像赞”,为元代统治者将飞来峰有规划地开凿成杭州佛国山提供了历史佐证。明清时,随着金石学的兴盛,寻石访碑之风蔚然。元代的周伯琦曾作《理公岩记》并雕刻于飞来峰青林洞中。为追随前人脚步,寻觅历史脉络,历代文人相继探访,经明代郎瑛、叶彬,清代钱松、胡震等人的努力,终将这段文脉传承至今。民国时,飞来峰更是享誉中外,成为文人学者必访之地。吴昌硕、康有为、林尔嘉等人曾先后游览飞来峰并留题于此,共赏飞来峰文化积淀。这些摩崖题刻集中于飞来峰,组成了飞来峰独特的文化现象,弥补了纸质资料的不足,拓宽了人们对飞来峰固有的认识,使飞来峰的历史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和多元,成为当代人了解、研究杭州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实证。
202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进一步厘清飞来峰这座宝藏山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应运而生。
本书汇集了飞来峰已经发现的330余处摩崖题刻,是目前为止有关飞来峰摩崖题刻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收录,展示了飞来峰自唐代以来的摩崖题刻,为飞来峰造像及历史背景提供了实物佐证,同时也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此外,本书还对题刻内容进行了详细释读,对涉及人物生平及书法风格进行介绍和评析,便于专家、学者和喜爱飞来峰的大众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题刻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
由于摩崖暴露于天地之间,石刻文字历经时间的侵蚀,变得模糊不清,辨识不易,加之工作者水平有限,释读中差错在所难免;同样,受限于文献检索能力的不足,所作的人物、事迹等的考证也或多或少存在错误;对于文字信息缺失很多的题刻,我们依据环境、字口、书风等因素进行断代,肯定也会产生误判。这些是本书存在的局限性,一并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石虽冰冷,文字遗迹,有情有义;历经风霜,安然无悔,千载独立。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是以为言。
更多签名本、毛边本等福利请移步读者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