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批校经籍丛编”第二种——陈本礼五色批点《陶诗汇注》全彩印刷出版!

文化   2024-09-19 18:30   浙江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批校经籍丛编”之一,据上海图书馆藏陈本礼五色批校《陶诗汇注》彩印。清初吴瞻泰纂辑的《陶诗汇注》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筛选汇辑诸家评语,重评释,本文学,是传世陶渊明诗集注本中重要的一种。陈氏批点的《陶诗汇注》可视为清代诗学专家批点诗歌的典范之本。陈本礼先以墨、紫、绿、红四色,过录何焯、查慎行、卓尔堪、陈祚明、沈德潜五家评语,再以黄色评批,三以紫笔加圈,四以蓝笔批点,最后再以黑笔批点。五色灿然,繁而不乱。陈氏制作陶集善本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总而言之,吴瞻泰刻本刻印精良、绚烂夺目,兼具文学与鉴赏价值。

书名:陶诗汇注

作者:[清] 吴瞻泰 辑 [清] 陈本礼 批点

定价:238元

ISBN:978-7-5540-3058-5

开本:大16开

装帧:精装

作者简介

吴瞻泰(1657—1735),字东岩,徽州歙县人,一生未中举,游幕南北,擅长诗、古文。


陈本礼(1739—1818),字素村,扬州人,清代著名藏书家,与扬州马氏兄弟齐名。



本品种标红


批校经籍丛编书签


特别制作




宋代以来十数位学者的陶诗心得,汇聚此本

字里行间,重现清代诗歌研讨的盛会

一、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1. 三十年未脱手,成就清代最重要的陶集汇评本

吴瞻泰在书前自序中道自己于陶集“三十年未脱手”。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陶渊明的认识。他如此评价陶渊明其人道:“靖节自以先世宰辅,遭世末流,托讽夷齐、荆轲,寄怀绮甪,绝非沉冥无意于世者比也。”又评价其诗:“其词旨冲澹,弥朴弥旨,真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者也。”这是吴瞻泰对陶渊明的认识,与现代人对陶渊明的认识相当一致。吴瞻泰就是在这种认识下,编刻了这一部足以流传后世的《陶诗汇注》。


2. 汇聚评注,空灵与质朴并存

吴瞻泰的汇刻本,包括汤汉、李公焕、何孟春、黄文焕、方熊五家的陶集注,李善、刘履、张凤翼三家的《文选》注,以及同时顾炎武、汪洪度、王棠、程元愈、程崟等人的注释和意见。陶诗之汇注,可谓尽矣。


吴瞻泰对诸家注释作选择去取之时,大体依据了四个原则:


其一,不取普通字词训诂。

其二,取能发抉诗句趣味与诗意者。

其三,取能注明时事,有助读者知人论世者。

其四,取能疏通句意者。


此外,吴瞻泰还在人名、地名、典故等方面,增补了不少注释。


《陶诗汇注》很多句下注其实并不属于注释,而是和诗末摘录诸家评语及吴瞻泰自己所加按语一样,属于诗歌评释。特别重视评释作品,这也是晚明的风气。书中评释最显著的特色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其一,阐释作品的主旨和诗人的深心。在阐发诗旨时,吴瞻泰特别重视的一点,是关于诗歌是否隐喻易代的辨析。


其二,吴瞻泰解诗时反对经学本位,而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因此,他注重抉发诗歌的艺术性,揭示诗歌字句的文学之趣。


综合看来,《陶诗汇注》是明清之际风气激荡的产物。对同时正在兴起的诗史互证、经学阐诗的风尚持反对态度,捍卫一种较纯粹的文学立场,强调文学趣味与法度,这是晚明文学风气的影响。虽不喜欢繁琐的字词训诂,但开始重视对时地人事的考证,注释时注重诗句典故与疑难字词,并尽量收集年谱、诗话等相关资料加以附录,使《陶诗汇注》显现出一种朴实充实的面貌,又不能不说是清初重学风气的影响。

二、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1. 披云撷秀,陶集评点之最善本

古人读书,常在书籍上施以批校评点,这种风气到了清代尤其兴盛。清代学者读书,必动笔墨,或加以圈点,或作眉批。考据学者的批点,以校勘文字为主;其他学者则更注重对内容的讨论,陈本礼即属于此类。


而历代典籍中,值得学者反复批点乃至成为风气者,陶集必得一席。


在本书卷首末页之末,有一段陈氏用黄笔所写题识:

靖节襟怀冲淡,天趣盎然,且经乱世,事事具从忧患中来,故其诗皆浑厚而豁达,语语具自肺腑流出,不烦雕琢,自然神味渊永。唐宋以来,评骘虽多,穿凿不少。余素喜读陶,因集诸家评注,参以鄙意,为读陶善本。嘉庆五年庚申八月望日,素村识。

由此可知,嘉庆五年(一八〇〇),六十二岁的陈本礼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制作一个读陶诗的善本。他认为古今评语虽多,但穿凿者不少,因此他首先需要精选底本,显然吴瞻泰《陶诗汇注》是他比较满意的可用作底本的注本。然后,陈本礼要过录经他挑选认可的前人评语,再补充自己的评点,最后形成一部属于陈氏自己的陶集善本。


最终,他创造了一部或许是历史上最为绚烂的陶集批本。

2. 陈本礼过录五家评点

陈本礼在卷一首页第一行中自记云:“何义门、查初白墨笔,卓子任紫笔,陈胤倩緑笔,沈归愚朱笔。”

01 以黑笔过录何焯和查慎行的评语


02 以紫笔(深红)过录卓尔堪的评语


03 以红笔过录沈德潜的评语。


04 以绿笔过录陈祚明的评语

三、陈本礼又自批四次

臻于至善至美

01 黄笔批点于五家录批之后

02 又用紫笔(深红)再批于黄笔之后


03 又用蓝笔圈批于紫笔之后


04 最后再用黑笔批改


陈氏制作陶集善本的良苦用心,他读书批点的精勤不辍,由此可谓昭然若揭;而读者开卷,大概也不会五色目迷了。


陈本礼批点《陶诗汇注》,

在今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它在物质文化的意义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明清文学评点本的典型样态,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多次进行评点,如何制作一个精善美观的评点本。这样一本刻印精良、装帧精美、绚烂夺目的书摆在面前,谁能抵挡它的诱惑呢?


其次,可从阅读效果来看。无论吴瞻泰的评注还是陈本礼的批点,都深受明清文学评点文化的影响,他们汇聚古来高明之士的明达之论,构造了一个话语场,使本来自说自话的评论变成往复辩论,让思想与文学的深度广度得以加深拓宽,自然也使得读书的趣味倍增。


再有,专就陶渊明诗歌的理解而言,此书也大有裨益。陶诗的基本风格是“自然”,古今无异议。可是后代那么多人追求自然的文学风格,其中很多人同样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不凡的胸襟,为什么他们在艺术上却无法企及陶渊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魅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吴瞻泰的汇注与陈本礼的评点,较多地汇聚了前人对陶诗艺术的思考,想必能给今天有心的读者带来不少有益的提示。


开卷有益,何况是从形式到内容皆不凡之卷呢!

图书目录

精彩页面实拍



【淘宝购买链接:复制至淘宝,即可跳转】

http://e.tb.cn/h.gJ8aQnabBSd7glK?tk=L5B537rwLVM MF6563



更多签名本、毛边本等福利请移步读者群





——The  End——

供稿:祖胤蛟
编辑:周楠
初审:魏晓丽
终审:钱之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
传承文脉,不负先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