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编队及其作战能力

文摘   科技   2024-10-31 22:18   北京  


一、背景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战斗装备,并为其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母的“前沿存在”、不受约束的“无限基地使用权”,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二战以来一直受到历届各国政府的青睐。

由于自身防御能力有限,航母多以编队形式参加战斗,目的是通过优化配置和组合,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信息共享、密切协同、攻防兼备、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海上作战体系。航母编队在现代化战争中担负了大规模力量投送、对陆纵深精确打击等多样化任务。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的12年间,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通过优化力量编成、调整部署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逐步融入了多军种联合作战。航母编队一直是美国海军最重要的水面战斗群,在历次重大军事行动中遂行了多种作战任务,它们所提供的侦察预警、目标指示、防空反导、通信指挥等综合能力,仍是其他平台难以替代的。

二、编成

航母编队的编成根据作战对象、作战海区和作战任务变化而变化。航母编队的编成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和平时期的低威胁区用于显示存在、实施封锁或作战巡逻时,一般采用单航母战斗群编成:1艘航母,3艘防空型巡洋舰和驱逐舰,2艘反潜型驱护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1艘后勤支援舰,共计9艘舰艇。

在中度威胁区实施中低强度作战时,一般采用双航母战斗群编成:2艘航母,7-8艘防空导弹巡洋舰、驱逐舰,4艘反潜-防空型驱护舰,2-4艘攻击型核潜艇,2-3艘后勤支援舰,共计17-21艘舰艇。双航母编队是美军实战的典型编成。

在高威胁区实施高强度作战时,一般组建航母特混舰队:3艘航母,9-10艘防空导弹巡洋舰驱逐舰,12-14艘反潜-防空型驱护舰,5-6艘攻击型核潜艇,3-4艘后勤支援舰,共计32-37艘舰艇。

三、体系

航母编队的队形是根据作战海区的情况、投入的兵力以及敌我的力量对比等具体条件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近年来,航母编队在航渡和待机区中的战斗队形有以下实施原则:

队形通常以航母和伴随支援舰为核心,其他舰艇部署在它们周围。核心中各舰距离应该不影响航母舰载机起降时所需的运动转向,并能有效使用点防御武器。

防空导弹巡洋舰、驱逐舰呈环形部署在核心周围,要保证编队机动时队形的稳定,以形成严密的防空圈。在空中威胁严重的情况下,一艘防空导弹巡洋舰通常会前出40海里,作为防空哨舰。

战斗队形应能保证编队各层作战单元间通信的需要。出于隐蔽性考虑,编队间通信通常采取视距范围的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数据链采用UHF频段来实现态势通报。编队和预警机间的数据链通信也以UHF为主,距离超出时,采用中继平台转发方式(通常由舰载机承担)。

四、演进

美国航母编队规模明显收缩,且总体呈缩小趋势,这与美国海军兵力总体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相吻合,与其战略转型、自身能力发展、海上威胁变化等存在一定联系。美国航母编队虽然收缩了配属兵力规模,但基于新威胁适应新任务的作战能力得到提升,可遂行远程大规模对陆攻击、NIFC-CA、反临反卫、跨域无人集群防御等任务。

随着编队持续建设发展,遂行各种任务的战术运用规则逐步明确,护航水面舰艇的数量需求、配属阵位、战术机动等也逐渐固化。随着美国海军战略转型以及军事科技发展,各属舰搭载的武器装备变化较大,功能上由侧重反潜、对陆攻击向攻防并重转变。

为了给航母编队实施“由海向陆”联合作战提供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并降低舰载机的保障复杂度,美军削减F-14战斗机、A-6攻击机,增加F/A-18战斗/攻击机的数量,后续将配备更先进的F-35C战斗机,凭借其态势感知和隐身优势,先敌发现、先敌开火,或分担预警机的侦察、指挥职能,引导其他舰载机和属舰攻击。

在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的发展历程中,配属潜艇的数量变化最为显著,这体现了其灵活多变的水下威胁应对方式。美军主要依托侦察卫星从源头开始监视跟踪敌潜艇兵力行动,辅以音响调查船、海底声呐基阵等水下预警手段,发现潜艇后调动全球海外基地以及盟友大量部署的P-8A、P-3C、P-1等岸基反潜巡逻机为美国航母编队在任意海区提供可靠的反潜保障。

五、作战能力

1.制空作战

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体系是一个以航空母舰为核心、舰载机的对空作战和舰艇的对空作战相结合、远程防御和中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相结合、光电干扰的软杀伤与防空武器的硬杀伤相结合的防空体系。

在距离航母185-400千米处,设置l-2个空中巡逻区,在每个巡逻区中配置1架E-2C预警机和2架或4架作战飞机担负截击作战任务,距离航母70-l85千米处为空中截击线。航空母舰上的F/A-18C/D战斗攻击机是其夺取制空权的关键。这种舰载机采用“甲板待战”的方式对敌来袭目标进行截击,可拦截距离航母1100千米处的敌高空轰炸机、830千米处的敌低空轰炸机、780千米处的敌低空战斗机、730千米处的敌舰船和640千米处的敌低空巡航导弹。舰载战斗机日平均出动量可达72架次。当目标距离航母350千米时,对每批来袭的空中目标可以使用2-4架战斗机进行拦截。如果按80%的出动率和投入三分之二的战斗机计算,采用甲板待战的方式,一次最大可以出动26架,拦截来袭飞机的数量可达52-78架。

距离航母45-180千米,由航母编队中装备“标准”型空对空导弹的水面舰艇担负区域防空任务。个标准航母编队拥有4艘“宙斯盾”系统的防空作战舰,共有8个MK-41垂直发射系统,含424个发射筒,其中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装备射程137千米、速度3M的“标准Ⅱ”4型防空导弹,预计可发射“标准Ⅱ”4型防空导弹212-282枚。4艘防空舰可全方位拦截来袭的56个空中目标。若每次齐射2枚,击毁飞机和反舰导弹的概率分别为0.9和0.65,并对一个目标可以进行1-3次拦截。这样,4艘“宙斯盾”防空舰可拦截来袭的飞机或反舰飞航导弹64-96批(架/枚)。

距离航母45千米以内的近距离防空区,采用舰载“海麻雀”、“拉姆”舰空导弹、密集阵快炮系统和有源、无源干扰武器进行近距拦截或对抗,主要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由于距离近,各类武器对同一目标通常仅能拦截1次,编队同时能拦截l2-16个近距目标。

2.海域作战

对海进攻作战是航母编队的传统作战任务,目的是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具体作战行动包括封锁作战海区、突击敌水面舰艇和运输舰船等。航母战斗大队和航母战斗部队对海进攻作战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水面舰艇要想抵近航母编队实施攻击,难度相当大。但潜艇具有隐蔽性能好,不易被对方发现等优点,对航母编队可构成较大的威胁。

航母舰载机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编队时,通常由E2-C/D型预警机引导和控制,由EA-18G型电子战飞机对舰艇编队实施电子干扰,担任攻击任务的F/A-18E/F型战斗攻击机多个双机编队。E2-C/D型预警机发现目标后,通过战术数据链将目标位置及运动要素传给攻击编队。攻击机降低飞行高度,低空进入目标区,距目标40海里时(在舰艇防空导弹射程之外),突然跃升至305m,发射反舰导弹,然后低空退出。若4架飞机参与攻击则分成两组,从两个方向同时对舰实施导弹攻击;若6架飞机则分成3个组,从3个方向同时对舰实施导弹攻击。对装备防空导弹、电子对抗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作战舰艇编队攻击时,通常出动由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战斗攻击机组成的多机混合编队实施协同攻击,同时进行电子干扰、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和捕鲸叉导弹。

攻击小型舰艇时,由于防空能力比较弱等原因,在攻击方式上,与对大、中型舰艇编队的攻击有所不同。攻击时,一般使用SH-60B型反潜直升机实施单机或双机攻击,发射2-4枚捕鲸叉或企鹅空舰导弹或制导炸弹,命中1-2枚就可将目标击沉或重创。

水面舰艇攻击敌舰前,由反舰战指挥官发布捕鲸叉和战斧导弹发射标准。如果符合发射标准,水面舰艇将按要求进行导弹发射,如果不符合发射标准,反舰战指挥官重新进行评估。导弹发射前由反舰战指挥官下达发射命令。发射导弹的舰艇按照反舰战指挥官的命令,确定导弹齐射时间、齐射间隔时间和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前各舰尽可能宽地在基线上展开,以便更有效地对敌舰进行电子(战)支援侦察、音响交叉定位,打乱敌编队的防御队形,并从不同方向发射战斧导弹或捕鲸叉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实施有效打击。

攻击型核潜艇反舰作战时,通常直接受航母战斗群指挥员的指挥。其攻击的水面舰艇可以是攻击型核潜艇自身观察设备发现的目标,也可以是航母战斗群中其他兵力发现的目标。但核潜艇攻击的目标及攻击的时机一般要受航母作战企图的制约。攻击型核潜艇使用战斧导弹攻击水面舰艇时,导弹从水下按近似目标方位方式发射,导弹出水后,即向目标区域飞行,然后进行目标搜索。在进行目标定位和目标识别以后,即对目标进行攻击。攻击核潜艇使用鱼雷发射管发射潜射捕鲸叉导弹,与战斧导弹一样,捕鲸叉导弹的火箭助推器推动导弹出水进入空中,然后涡喷发动机自动点火启动,攻击11-110千米处的水面舰艇。

海空协同攻击时,为防止参加攻击的各种飞机发生碰撞,并防止空舰、舰舰导弹及火炮之间相互干扰,飞机和舰艇进出目标区对敌水面舰艇进行攻击时按F/A-18E/F型战斗攻击机、EA-18G电子战机、P-3C型反潜巡逻机、导弹攻击舰艇的先后顺序进入、退出。进行舰机导弹协同攻击时,通常按时间协同,由水面舰艇向攻击机提供目标位置和提出攻击机飞临目标上空的时间,由携带捕鲸叉导弹的攻击机在E2-C/D型预警机和EA-18G型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下首先进行捕鲸叉导弹攻击,继而水面舰艇实施战斧和捕鲸叉导弹协同攻击。舰艇导弹攻击前,将留出足够多的提前时间,让攻击机飞完预定的攻击航程。当P-3C型反潜巡逻机单独与水面舰艇协同攻击时,一般情况下,由P-3C型反潜巡逻机首先实施捕鲸叉导弹攻击,随后水面舰艇进行捕鲸叉或战斧导弹攻击。美军对水面舰艇海空协同攻击的战果判断,当空中攻击时,由飞机自身作出;当舰艇攻击时,通过舰艇的电子支援侦察、音响比较和情报支援完成评估。攻击后,攻击机或舰艇立即向反舰战指挥官报告攻击情况。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伤亡、武器消耗及库存、目标毁伤程度、目标的最后位置、航向、航速和实施再次攻击的建议。

3.对岸打击

航母打击群对陆打击目标主要是指敌预警探测设备、岸导部队、各级指挥机构和各类战略战备工程设施等。航母打击群对陆作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由其舰载机或舰载巡航导弹对敌地面目标进行打击,同时编队反导系统能够防御来自敌岸导部队的反舰导弹威胁。

舰载机对陆打击范围为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加上其携带武器的射程,如F-35C的作战半径超过600海里,其携带的激光制导1000磅炸弹射程超过120千米,所以其对陆打击范围超过1200千米。其命中精度近程发射为0.1-1米,中程命中精度大于10米,远程为10-15千米。F/A-18E/F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为400千米,携带的AGM-84增程型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射程为120千米。此外,空中打击平台还得到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以及E-2C/D预警机的情报保障。

舰艇装备的对陆攻击导弹也可以直接对陆地进行攻击,如装备的对陆型“战斧”巡航导弹,巡航高度为15-100米,可携带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采用地形匹配导航系统制导,圆概率误差80米。其带常规弹头的“战斧”射程为1300千米,圆概率误差10米,“战斧”Block4射程提高到1600千米。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于2016年10月服役,配备了2个155毫米口径舰炮系统,可发射远程对陆攻击炮弹(超过63海里),为岸上部队提供精确的火力支援。

4.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是航母编队使用侦察监视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空中预警机、侦察巡逻机、电子侦察机、舰载雷达系统、水声探测系统等电子侦察装备,探测、确定、削弱和破坏敌方电磁频谱的使用,并保护己方对电磁频谱的有效使用的作战行动。

支航母战斗部队共有EA-6B型专用电子战机和E-2C型预警机各8-l2架,主要担负信息进攻任务;其他舰载机均装备有综合电子战装备,由空勤人员用来对付威胁自身安全的电磁辐射和光电跟踪;航母、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核潜艇等作战舰艇均装备先进的自卫用电子战系统和水声对抗系统,舰上的作战部门专门编有电子战部队,负责舰载电子战系统和水声对抗系统的作战使用。

航母编队在信息进攻作战中强调综合使用电子战、网络战与实体摧毁,力求获得信息作战的最佳效果。在反舰作战和对岸打击作战中,要求在进行电子干扰的同时,一旦发现敌方威胁性辐射源即进行反辐射摧毁,给对方以更大的杀伤。美航母编队正是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作战能力,夺取和保持战区信息优势,确保进攻和防御作战有效实施。

5.反潜作战

航母编队远程反潜区主要依靠固定翼反潜机和攻击型核潜艇;中程反潜区主要依靠水面舰艇及其反潜直升机;近程反潜区主要依靠水面舰艇和反潜直升机,包括航母上的直升机。

远程反潜区是航母编队最外层的防御区域,位于距航母80-200海里的环形区域。担负远程反潜任务的主要包括P-3C岸基固定翼反潜机、“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P-3C反潜机负责空中搜索,速度快,留空时间长,使用雷达等非声搜索器材不干扰其他兵力的搜索,搜索海域机动灵活,可围绕航母进行全向搜索,亦可在某方向进行重点搜索。

中程反潜区为距航母20-80海里的环形区域,在中程反潜区实施反潜作战时,先由水面舰艇携带的SOR-19拖曳阵声呐进行搜索,发现潜艇后对水下目标实施判型、分类并提供跟踪数据,再派遣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或声呐浮标确定该潜艇的精确位置,然后对潜艇实施攻击。

近程反潜区是以航母为中心半径20海里的圆形区域。近程反潜任务主要由航母、巡驱护舰及搭载的舰载反潜直升机承担。在近程反潜区,警戒舰艇配置在航母的周围,活动于距航母或综合补给舰4-10海里的海域。在来袭潜艇威胁强烈时,航母搭载的反潜直升机(SH-60F和MH-60R直升机)通常配置在航母前方,距航母11-15海里,利用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磁探仪等对潜艇进行侦察。个别情况下,如直接警戒舰艇数量不够,反潜直升机也可配置在航母的后方,距航母4-20海里。10海里以内为鱼雷威胁区,一旦来袭潜艇进入该区域则可以直接用鱼雷攻击航母,航母打击群的反潜力量必须尽力防止来袭潜艇进入该区域。

(来源:刊天下智库)




扫描码关注 “刊天下智库观察  






刊天下智库观察
立足于坚持以网络舆情分析、融合前沿跟踪、涉军决策参考、战略新兴领域及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并为国家有关机构做支撑,提供独立、客观的战略咨询与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