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内囊肿

学术   2024-10-22 19:01   安徽  


基本病史
一名61岁的男性患者出现左肩后部疼痛和活动受限6个月。已知无明显外伤。有什么发现?你的诊断是什么?


影像学表现

肩胛盂和中关节盂水平的2张轴向脂肪抑制PDWI。
发现

一个大的骨内囊肿(黄色箭头)位于肩胛盂后方,边缘清楚,硬化边缘,囊内容物复杂,包括间隔和少量钙化(蓝色箭头),邻近肩胛盂后唇撕裂(红色箭头)。


诊断
 后肩胛盂唇裂引起的骨内唇旁囊肿。

骨内囊肿

介绍

在医学上,高发病率疾病的不常见表现比罕见疾病的经典表现更为常见。在繁忙的MRI工作中,我们每天多次看到骨内囊肿和囊肿样病变。这种病变非常常见,尽管他们偶尔可能非典型的大或在某些方面不寻常。重要的是不要将良性骨囊肿误认为更具侵袭性的病变,并了解哪些是偶然的,哪些可能是重要的潜在异常的线索。本文章将不会详尽地回顾您可能遇到的所有类型的囊肿,而是讨论经常遇到的囊肿,看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形成,它们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不寻常的和潜在的令人困惑的表现。

与软骨缺损相关的囊肿

我们遇到的最常见的囊肿是退行变导致的,与软骨缺失区域和其他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有关。这些不是真正的囊肿,因为它们缺乏上皮内衬,因此有些人更喜欢称它们为假性囊肿或囊性变。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继续称它们为囊肿。关于其形成存在两种基本理论——滑液侵润和骨挫伤。侵润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关节液在压力下会导致局部骨骼破坏。移位的骨小梁和生长的新骨在囊肿边缘周围形成硬化边缘。囊肿可能对关节保持相通,但更经常是由纤维组织、纤维软骨或新生骨闭合的。骨挫伤理论的支持者解释说,失去部分覆盖软骨垫的软骨下骨更容易受到重复微创伤的损伤。这导致局部骨坏死和囊肿形成,最终导致关节交通。有些人认为组织学支持挫伤理论,因为大多数囊肿是闭合的,包含坏死的骨片和死亡的无核细胞,周围是一层含有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纤维结缔组织。然而,囊肿内容物也可能包含关节软骨的小碎片和囊壁中化生性软骨的灶状物,这表明两种机制都参与了。

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软骨下囊肿。在囊肿形成的侵袭理论中,囊肿开始开放,后来被覆盖。在骨挫伤理论中,囊肿在开放前与关节交通。非交通性囊肿可能被纤维组织、纤维软骨或新骨覆盖(箭头)。周围有一层可变的纤维组织和骨边缘。

重复性骨微创伤相关囊肿

骨损伤可导致骨小梁微骨折和后期囊肿形成。这可能是继发于急性挫伤或由撞击或牵引力引起的慢性重复性微创伤。骨上慢性重复性负重可导致骨肥大和囊性改变。骨基底的几个典型部位发生,如股骨髋臼撞击、肩峰基底(肱骨肩峰基底在肩袖撕裂的情况下)或尺腕基底部。

左图:慢性重复尺腕关节基底处月骨囊性改变并不罕见。注意囊性改变位于月骨尺侧近端软骨下(L)。这不是Kienbock's病,其囊性改变更为离散。注意钩骨近端边缘更微妙的软骨下囊肿形成(H),与慢性重复月骨基底处关节有关(II型月骨形态学,有额外的小平面与钩骨相连)。右图: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FAI)患者股骨头颈前上交界处囊性改变(黄色箭头),伴有肥厚性肿块(蓝色箭头)。该区域的孤立性囊肿可能是偶然发现的。然而,在肿块、股骨头颈偏移减小和特征性临床表现的背景下,FAI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外力也会导致慢性基底部改变,例如脚部。慢性重复性压力(通常是穿高跟鞋站立)会导致拇外翻和拇囊炎畸形。这些伴随着第一骨头内侧隆起处的骨肥大。
与拇外翻有关的骨肥大和囊性变。囊性变通常是轻微的,但如本例中,囊性变可以变得明显。

骨内盂旁囊肿

肩关节盂唇撕裂和髋臼盂唇撕裂通常伴有邻近软组织或骨骼的盂唇旁囊肿。这些是邻近盂唇病变的有用指标,因为它们通常比潜在的盂唇病变本身更明显(如我们的本次病例)。当关节液通过盂唇缺损向外推时,可能会形成盂唇旁囊肿。这可能会扩张到邻近的软组织或直接进入邻近的骨骼。此外,盂唇撕裂通常会导致邻近透明软骨的破坏,继而形成退行性软骨下囊肿。

盂唇旁囊肿。左髋关节检查,包括双髋的冠状面。双侧髋臼顶前外侧缘可见骨内囊肿(黄色箭头)。左髋关节矢状面图像证实髋臼前上盂唇撕裂(红色箭头)。虽然该研究未包括右髋关节的高分辨率图像,但右髋关节也极有可能存在盂唇撕裂。囊肿可能由液体通过盂唇撕裂处的缺损侵入或邻近透明软骨的相关退变所致。
韧带附着处囊肿
骨内神经节囊肿是胶状囊肿样病变,包含纤维组织、类似扁平组织细胞的胶原纤维,部分黏液样变性。虽然它们没有滑膜内衬,通常被硬化骨包围,但它们有一个厚度不等的纤维膜,这解释了它们的强化扫描程度不等。它们的发病机制尚未确定,关于它们是否与退行性、插入性或创伤后囊肿不同仍有争议。我们将假设插入性囊肿实际上是骨内神经节囊肿。当韧带连接处的骨附着处张力产生局部血管紊乱导致骨折和最终液体产生时,这些囊肿可能形成。或者它可以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退变和微撕裂导致胶原纤维之间积累少量黏液性液体。然后液体可以被迫向外进入周围组织或邻近的骨骼。大约一半在MRI上周围有轻度水肿,这不应被误解为侵袭性过程的迹象。囊肿即将形成时,通常可见一小片水肿。
膝关节ACL处最常见韧带退变。黏液样变导致液体融合和囊肿形成。起初为韧带实质内的一个拉长囊肿,但随后可能从韧带近端后方或远端前方投射到周围软组织。股骨和胫骨ACL附着处骨内囊肿形成非常常见,起初表现为小面积水肿,最终为明显的骨内囊肿。ACL附着处囊肿几乎总是与韧带的黏液样变和神经节囊肿形成相关。囊肿可能比相关的韧带病变更明显,是有用的标志。

ACL黏液样变性和神经节囊肿形成。ACL轻度扩张,T2高信号有一个小的囊肿突出到后方软组织(黄色箭头)。小的骨内囊肿(黄色箭头)通常形成于ACL股骨附着点的前缘和远端附着点的后缘。

腕骨骨内神经节囊肿非常常见,位于退变韧带附着处。囊肿可能是邻近韧带黏液样变的结果,或者退变和骨内囊变都可能单独由施加在韧带上的拉伸负荷导致。腕部神经节囊肿最常见于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分,通过背侧关节囊突出。骨内神经节囊肿也可形成于该韧带的骨性附着处。它们也是头骨的常见偶然发现,在桡舟头韧带附着处的掌侧发生。骨内神经节囊肿偶尔有症状,但有症状的神经节囊肿是排除诊断。

舟月韧带起源的神经节囊肿。典型的背侧囊性神经节囊肿(箭头),分叶状,位于其起源的舟月韧带背侧部分(S=舟骨,L=月骨)。矢状图像显示月骨背侧缘部分骨内神经节囊肿。

常见的偶然性头状骨中间的骨内神经节(C)。囊肿(黄色箭头)与骨的掌侧缘相连,由桡舟头韧带(RSC)附着引起。舟骨(S)由于急性骨折而水肿。

解剖图显示掌侧腕间韧带。囊肿通常在这些附着点的几个部位发现。(RSC=桡舟头韧带,RS=桡舟骨韧带,LRL=长桡月韧带,UC=尺头韧带,PH=桡腕韧带)

在掌骨头上经常偶然发现小囊肿。这些囊肿最常见的位置是位于示指和环掌骨头桡侧副韧带附着点附近,对应于抓握过程中承受最大应力的位置。有趣的是,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在这些相同的位置发生糜烂,而不是随机分布在任何裸露的区域。很可能韧带附着点附近的压缩力(胡桃夹效应)在糜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A中的炎症加剧了韧带附近骨损伤的固有趋势。这些部位的偶然囊肿在外观上与类风湿性糜烂相同,尽管后者往往更大、更模糊、更多,并且更经常与骨髓水肿或明显的滑膜炎相关。静脉造影可以增强两者。如果忽略月骨(由于尺腕关节基底处水肿的发生率高),相关性水肿对RA糜烂的特异性为87.5%。关节旁骨囊肿在RA中可变得相当大。

示指骨和长掌骨头上,桡侧副韧带附着处下(绿色箭头)有小囊肿。

另一个常见的囊肿形成部位是在跟骨中部,Gissane角下方。先前的研究确定它们是骨内神经节囊肿,表明它们可能发生在穿透微血管的部位,并注意到它们偶尔与距下关节后方相连。然而,下伸肌支撑带和距跟骨间韧带(距下关节的主要软组织稳定器)的附着点也在这个部位。与其他解剖部位一样,韧带附着点可能与囊肿形成有因果关系。该部位的韧带损伤和退变已有文献记载,可能导致跗窦综合征。该区域的软组织神经节可能由撕裂韧带的液体泄漏发展而来。距下中段的囊肿比跟骨的发生率低,但也发现在韧带附着点附近。

(左图)距骨窦附近的骨内囊肿。跟骨骨内囊肿(黄色箭头)通过Gissane角的狭窄皮质缺损(黄色箭头)产生,该缺损位于距跟骨间韧带远端附着点附近和下伸肌支撑的根部(绿色箭头)。(中图)相应的解剖图示。黑色箭头=Gissane角,TCI=距跟骨间韧带,C=颈韧带,ATaF=距腓前韧带,IER=下伸肌支撑。(右图)距骨囊肿(红色箭头)毗邻距跟骨间韧带附着点(蓝色箭头)。

跟骨上缘囊性变由外侧跟距骨撞击引起,与该区域偶发的骨内神经节囊肿区分开来很重要。该部位的撞击继发于后足外翻,通常是胫骨后肌腱病的晚期后果。关键的鉴别特征包括距骨外侧突略微前侧半脱位,腔狭窄,以及平台区域两侧的骨髓水肿。

胫骨后肌腱病继发外侧距跟撞击。跟骨囊肿性改变比常见的囊肿性改变更向前延伸,并伴有骨髓水肿。由于后足外翻,距骨外侧突向前半脱位,骨腔狭窄。负重时它们相互接触。距骨的相应部位皮下水肿(T)。轴位图像显示潜在的胫骨后肌腱病(红色箭头)。肌腱部分撕裂和不规则。

肌腱附着处囊肿

肩关节靠近肩袖腱附着处常有小囊肿,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与冈上肌和肩胛下肌腱的腱病有关,位于前部,另一种与腱病无关,位于后部肱骨颈裸露区域。
肱骨头上外侧缘下位置较后方的囊肿比位置较前方的囊肿常见7倍,在年轻和老年患者中均高发,且与肩袖状态无关 。囊肿与关节间隙相连,并衬有胶原结缔组织,有些人认为它们应该被视为正常变异体。虽然它们通常是偶然发现的,但偶尔它们会变得大到足以与肿瘤相混淆,或者覆盖的皮质会塌陷到形成一个槽状的凹陷,这可能会被误认为是Hill-Sachs畸形。当考虑该部位的鉴别诊断时,需要记住这些囊肿的特征性位置以及它们在大小、数量和形状上的差异性。

肱骨头后上外侧缘的囊肿,MR关节成像脂肪抑制T1WI。囊肿高信号表明与造影剂充填关节相通。在稍远的后方图像上,覆盖皮质已经塌陷或再吸收,类似于Hill-Sachs畸形。真正的Hill-Sachs畸形通常更长,边缘光滑。两者均可与骨髓水肿相关。

(左图)多发良性骨内囊肿,向下延伸。(右图)第二例患者,巨大良性囊肿,此患者有巨大的冈上肌腱撕裂,肌肉水肿(箭头),7年前的MRI未见肱骨囊肿。

内生软骨瘤。可见多个囊性区域(黄色箭头),可能为透明软骨。中央可见多发钙化(蓝色箭头)。可见肩胛盂旁囊肿,邻近肩胛颈(绿色箭头),由肩胛盂撕裂引起(此图未显示)。

囊肿位于更前方,靠近冈上肌腱处,与邻近肌腱病变高度相关。肌腱微撕裂和退变(即肌腱病)在该区域很常见。相关黏液不能通过滑囊或关节面撕裂减压,可在肌腱中纵向行进。在内侧,这可能导致囊肿积聚在肌腱交界处附近。在肌腱继续撕裂时,液体可通过小的皮质损伤渗漏到肌腱下。关节侧部分撕裂的囊肿在这一部位尤为常见,可能是因为这种撕裂使底层骨暴露于关节液中,促进滑膜和肉芽组织的长入。

冈上肌腱间质部分撕裂充血形成腱内囊肿(黄色箭头),脂肪抑制T2WI和T1WI囊肿开始向邻近骨骼扩散(黄色箭头),在T1加权像上更清晰可见,周围骨髓水肿。

前冈下肌内的小囊肿,与小间质撕裂相邻。目前尚不清楚这是肌腱囊肿向下延伸到骨骼还是骨囊肿向上延伸到肌腱。

腱附着处囊肿的另一个潜在影响是,对于接受肩袖修复的患者,囊肿可能会影响缝合锚钉的放置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骨移植。
位于小结节内的囊肿提示肩胛下肌腱上部的肌腱病变。滑车系统的相关病变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异常很常见。

小结节囊肿和二头肌腱病变。长头二头肌腱(箭头)纵向撕裂,中间半脱位,形成部分撕裂的肩胛下肌腱(箭头)。

半月板附着处囊肿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是退变和径向撕裂的常见部位,容易被忽视。骨性附着处下水肿和囊肿形成常伴随该部位的退变。因此,这些是对诊断有益的信号,提示应更仔细地观察后根部,并高度怀疑径向撕裂。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退变和撕裂旁囊肿。内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处附近有小囊肿(黄色箭头),邻近轻度水肿。半月板后根部退变,放射状撕裂。在冠状位上直接可见撕裂(红色箭头),在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幽灵半月板”(红色圆圈)。

囊肿形成与愈合

随着囊肿的形成,破坏与修复之间存在着平衡。组织学上这两个过程都很明显,有坏死组织、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也有修复组织、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坏死处可能出现钙化。偶尔囊肿会出血,然后以脂肪沉积愈合。随后可能形成新的骨小梁。
胫骨近端愈合的骨内囊肿。T1WI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影像平面外)附近的囊肿已完全被脂肪所取代。病变周围仍有一条细硬化线。
有趣的是,尽管骨内脂肪瘤被认为是罕见的病变,但它们在跟骨中相对常见,与该部位更常见的囊肿位于同一位置。跟骨的脂肪瘤伴有中心坏死和囊性变,可能与部分愈合的骨内神经节囊肿难以区分,后者周围已形成脂肪。有人认为,该部位的脂肪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脂肪的错构增生,而且大多数跟骨脂肪瘤实际上是由该部位的囊肿发展而来的。儿童和青年人囊肿的发生率以及老年患者脂肪瘤的发生率支持了这一观点,并且已经报道了跟骨囊肿向脂肪瘤的转化 。

脂肪瘤伴囊性变性或可能为部分愈合囊肿,周围有脂肪。T1加权像。病变中心为囊性(红色箭头)周围有脂肪(黄色箭头),可见小钙化(蓝色箭头)。

总结

本文讨论了日常实践中最常见的一些骨囊肿,包括它们的形成方式、可能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外观异常。大多数骨内囊肿是退行性囊肿、骨内神经节或插入性囊肿,尽管这可能只是语义上区分这些术语。这些囊肿可能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或两者结合形成。囊肿通常与邻近的病理有关,可以作为这些异常的有用标志。

重点

  • 软骨下囊肿
    • 滑液浸入、骨挫伤或两者兼而有之

    • 可以通信或与关节密封

    • 含有不同数量的纤维组织

  • 骨撞击引起的囊肿
    • 重复性挫伤引起的退行性囊肿

    • 在内部撞击(例如 FAI、尺腕)或外部撞击(例如拇囊炎)的部位产生

    • 可以很大,可以分叶

  • 韧带附着处的囊肿
    • 张力应激、退行性韧带渗入液体或胡桃夹子样现象导致的骨内神经节囊肿

    • 腕囊肿、掌骨头囊肿、前交叉韧带附着处囊肿以及可能与窦跗骨相邻的跟骨和距骨囊肿的起源

    •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糜烂发生在这些部位,通常尺寸较大且更模糊

  • 肌腱附着附近的囊肿
    • 大多数囊肿位于肱骨头后上外侧缘

    • 偶然的,发现于年轻人和老年人

    • 肱骨头前上外侧缘和小结节

    • 由于撕脱性应激、退行性肌腱的液体进入或延伸,或暴露于关节液

    • 前大结节囊肿是冈上肌腱病的有用标志

    • 小结节囊肿是肩胛下肌和肱二头肌肌腱异常的标志

    • 肌腱插入型

    • 裸露区域类型

    • 可以非常大或延伸得很深,并且可以模拟Hills-Sachs畸形

  • 半月板附着处的囊肿
    • 最常见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附着

    • 撕脱性损伤或液体侵入

    • 后根退行性和桡骨撕裂的标志

  • 骨内盂唇旁囊肿
    • 与关节盂或髋臼盂相邻

    • 潜在盂唇撕裂的标志

    • 由于液体通过撕裂延伸或邻近关节软骨损伤

  • 愈合囊肿

    • 可充盈纤维血管组织

    • 可以填充脂肪,从外围开始

    • 跟骨脂肪瘤的可能起源

参考文献

1.Pouders C, De Maeseneer M, Van Roy P, Gielen J, Goossens A, Shahabpour M. Prevalence and MRI-anatomic correlation of bone cysts in osteoarthritic knees. AJR Am J Roentgenol. 2008;190:17–21. http://www.ajronline.org/doi/full/10.2214/AJR.07.2098 ↩

2.Resnick D, Niwayama G, and Coutts RD. Subchondral cysts (geodes) in arthritic disorders. Pathologic and radiographic appearance of the hip joint. AJR: Am. J. Roentgenol., 128: 799-806, 1977. http://www.ajronline.org/doi/abs/10.2214/ajr.128.5.799 ↩

3.Williams HJ, Davies AM, Allen G, Evans N, Mangham DC. Imaging features of intraosseous ganglia: a report of 45 cases. Eur Radiol. 2004 Oct;14(10):1761-9. Epub 2004 Jun 25. http://www.encyclopediamagnetica.dk/doc/muskuloskeletal/intraosseos%20ganglia.pdf ↩

4.Schajowicz F, Clavel Sainz M, Slullitel JA. Juxta-articular bone cysts (intra-osseous ganglia):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eighty-eight cases.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9; 61: 107–116.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97270/ ↩

5.Schrank C, Meirer R, Stabler A, Nerlich A, Reiser M, and Putz R. Morphology and topography of intraosseous ganglion cysts in the carpus: An anatomic, histopatholog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rrelation study. J Hand Surg 2003;28A:52–61. http://www.jhandsurg.org/article/S0363-5023%2802%2905501-6/abstract ↩

6.Tan AL, Tanner SF, Conaghan PG, Radjenovic A, O’Connor P, Brown AK, et al. Role of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anatomic facto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ynovitis and bone erosion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 2003;48:1214–2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rt.10963/full ↩

7.Olech E, Crues JV 3rd., Yocum DE, Merrill JT. Bone marrow edema is the most specific finding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on non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hands and wrists: 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 RA and healthy controls. J Rheumatol 2010;37:265–74. http://www.jrheum.org/content/37/2/265.full ↩

8.Tehranzadeh J, Ashikyan O, Dascalos J, Dennehey C. MRI of large intraosseous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JR Am J Roentgenol. 2004 Nov;183(5):1453-63. http://www.ajronline.org/doi/abs/10.2214/ajr.183.5.1831453 ↩

9.Elias I, Zoga AC, Raikin SM, Schweitzer ME, Morrison WB. Incidence and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benign calcaneal cystic lesions on MRI. Foot Ankle Int. 2007 Jun; 28(6):707-14. http://fai.sagepub.com/content/28/6/707.full ↩

10.Lektrakul N, Chung CB, Lai Ym, Theodorou DJ, Yu J, Haghighi P, Trudell D, Resnick D. Tarsal sinus: arthrographic, MR imaging, MR arthrograph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in cadavers and retrospective study data in patients with sinus tarsi syndrome. Radiology. 2001 Jun;219(3):802-10. http://dx.doi.org/10.1148/radiology.219.3.r01jn31802 ↩

11.Sano A, Itoi E, Konno N, Kido T, Urayama M, Sato K. Cystic changes of the humeral head on MR imaging. Relation to age and cuff-tears. Acta Orthop Scand. 1998 Aug;69(4):397-40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798449 ↩

12.Williams M, Lambert RG, Jhangri GS, et al. Humeral head cysts and rotator cuff tears: An MR arthrographic study. Skeletal Radiol. 2006;35: 909–91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741738 ↩

13.Jin W, Ryu KN, Park YK, et al. Cystic lesions in the posterosuperior portion of the humeral head on MR arthrography: correlations with gross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in cadavers. AJR Am J Roentgenol. 2005;184:1211–1215. http://www.ajronline.org/doi/full/10.2214/ajr.184.4.01841211 ↩

14.Fritz LB, Ouellette HA, O’Hanley TA, Kassarjian A, and Palmer WE. Cystic changes at supraspinatus and infraspinatus tendon insertion sites: association with age and rotator cuff disorders in 238 patients. Radiology. 2007; 244: 239–248. http://dx.doi.org/10.1148/radiol.2441050029 ↩

15.Levy DM, Moen TC, and Ahmad CS. Bone grafting of humeral head cystic defects during rotator cuff repair. Am J Orthop. 2012;41(2):92-94. http://www.amjorthopaedics.com/fileadmin/qhi_archive/ArticlePDF/AJO/041020092.pdf ↩

16.Wissman RD, Kapur S, Akers J, et al. Cysts within and adjacent to the lesser tuberosity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rotator cuff abnormalities. AJR Am J Roentgenol. 2009;193:1603–1606. http://www.ajronline.org/doi/abs/10.2214/AJR.09.2377 ↩

17.Murphey MD, Carroll JF, Flemming DJ, Pope TL, Gannon FH, Kransdorf MJ. From the archives of the AFIP : benign musculoskeletal lipomatous lesions. Radiographics. 2004;24(5):1433–66. http://pubs.rsna.org/doi/full/10.1148/rg.245045120 ↩

18.Diard F, Hauger O, Moinard M, Brunot S, Marcet B.: Pseudo-cysts, lipomas, infarcts and simple cysts of the calcaneus: are there different or related lesions? JBR-BTR. 2007 Sep-Oct;90(5):315-24. http://www.rbrs.org/dbfiles/journalarticle_0471.pdf ↩

医学影像园
国内医学影像专业学术网站,致力学术交流,医学影像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