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志诚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记东北边疆行
民生
军事
2024-09-04 20:54
北京
长白山下的松花江
内容提要:
1中俄之战
2.中日之战
3.日俄之战
4.东北的回归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记东北边疆行
穆志诚
作者穆志诚,1969年12月到1978年8月在38军113师炮团,后调回长春。转业后在外贸、外企等工作到退休。
父母都出生在东北,“九、一八”事变后,陆续随家人流浪到关内。“在华北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后,先后走上了抗日武装斗争的最前线。父母告诉了我们东北的辽阔富饶,也告诉了我们日俄帝国对东北的垂涎和侵略。工作时,我曾若干次回到长白山下、松花江边的老家。在那郁郁葱葱的小山包上,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主峰,蜿蜒曲折静静流淌的松花江。
退休后拾遗补缺,把过去未去过的东北边疆州、市、盟都走到了。从大连到抚远到漠河,再到满洲里到锡盟,途经的每个市县、甚至每个乡镇,如大孤山(东港市)、河口(宽甸县)、防川(珲春市)、虎头(虎林县)、黑瞎子岛(抚远市)、瑷珲(黑河市)等等等等都故事多多。
同时,我也先后到境外的朝鲜平壤、清津、罗津等城市,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伊尔库茨克(北海)及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深深感到东北近代史就是和日、俄等帝国侵略与反侵略的战(斗)争史。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更流行的是:“要么读书,要么旅游,灵魂总有一半在路上”。
青少年时读过不少和东北相关的书籍,似懂非懂地啃过日、俄、朝等国有关我国东北的小说和人物传记。模模糊糊地记住了萨布素、东乡平八郎、穆拉维约夫等中、日、俄军统帅。但人名、地名、战役、条约等总是统一不起来。这一路走来,感觉书上的字似乎站起来了,地图上陌生的山川河流有了立体感,枯燥的编年史有如先人在讲述着引人入胜的故事,遥远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迎面走来。齐齐哈尔站前的清军统帅萨布素将军
俄军统帅穆拉维约夫塑像,现俄卢布最大币值也是其头像
日军统帅东乡平八郎,现建有东乡平八郎神社
我没有研究过历史,无法全面描述东北近代史。只是把自己的感触、记忆深刻的事记下来。
(一)中俄之战
苏武牧羊在北海(俄称贝加尔湖),史料中该地区始终为我国政府北方民族、部落所有,但历朝历代政府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时断时续。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鉴于沙俄军队对我国远东地区不断侵扰蚕食,当时清朝康熙皇帝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兵反击,在雅克萨城一带大获全胜,迫使沙俄政府与我就远东地区领土交涉谈判。奇怪的是握有绝对优势的满清政府却在《尼布楚条约》中把额古纳河以西(含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山脉以北,大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方。想以此求得和平安宁。
但事未如愿,俄方在条约里,通过模糊的字眼,指鹿为马,模糊标识,搬移界碑,造假地图等手段,占尽了便宜并在条约签订后,继续骚扰我国边界。雍正帝可能不胜其烦,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又割让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民间传说,康熙和雍正帝之所以如此大方,是因嫌该地区贫瘠荒芜,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在北海(伊尔库茨克),俄方讲十八个哥萨克骑兵攻占了该城,成为民族英雄。但实际上驻守在这里的清朝官兵嫌这里天气寒冷、苦不堪言,主动弃守跑回来了。
《恰克图条约》签订后的一百多年间,虽有俄军的骚扰,但总的来看中俄边境相对平静。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满清政府被迫对外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天国的崛起,英法等帝国在关内沿边、沿海地区的步步紧逼,让清政府顾此失彼,自顾不暇。沙俄军队在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带领下借机大举入侵我远东地区,清军大败。
一八五八年,中俄签订了《瑷珲条约》,中国又割让了《尼克楚条约》中确定为我国领土的额古纳河以东,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同时确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含库页岛)为中俄共管,实际上已为俄控制。事情并未结束,一八六零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又以失败告终。在中俄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正式将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地区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俄罗斯。当时的清政府不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的腐败。在确立界碑时,本来按条约兴凯湖中俄各一半,但在实际划分时,俄占了三分之二。
更有甚者,本来图们江入海口应归我国所有,但因确立界碑的清政府官员让俄灌醉了,俄方用车把他向回拉了十几公里,迷迷糊糊的清官员就在此立了碑。事后不知是此官员的努力还是俄方的“良心发现”,界碑又向入海口方向推进了几公里。但我国就因这个官员的醉酒永远失去了图们江入海口。现在到珲春还可以看到这两个界碑,更可惜的是对图们江入海口外的日本海只能是望洋兴叹了。俄军统帅穆拉维约夫因率军侵占我远东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视为民族英雄,在圣彼得堡、哈巴洛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等地广场上都有其塑像,现卢布中最大币值的纸币上也是其头像。瑷珲卫国英雄园
珲春中俄老界碑
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军港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车站>
瑷珲清朝时海关
俄国徽双头鹰<面向欧亚两洲>
一八九五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并赔偿2亿两白银。
沙俄政府为防止日本独占东北,就联合德、法对日施加压力,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关岛。羽翼未丰的日本政府被迫接受了这一要求,但要求清朝政府用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国库空虚的清政府向俄申请贷款赎回辽东半岛。正中下怀,俄在贷款的同时要求租借旅顺口地区,清政府幻想着“以夷制夷”,满口答应,由此俄军进入关东腹地。真是丢人丢到了家,花钱赎回自己的土地,贷款租出自己的土地,前门拒虎,后门引狼入室。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借口保护使、领馆和侨民为由,入侵北京。作为八国联军中的俄军趁机大举入侵东北,制造了江东(瑷珲黑龙江对面)六十四屯惨案,屠杀我四万多百姓并借口防止义和团出关,从北边跨过黑龙江,攻占当时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袁祟焕17世孙)以身殉国。从松花江攻占哈尔滨,从东边进占吉林、牡丹江等地,同时从旅顺派兵北上直取沈阳,短短几个月,占据了东北大部。腐败的满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次没有割地,但要拆除大沽口炮台,允许外军驻扎北京护守使馆,不许人员参加反对列强活动等不平等条约。同时要求清政府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卅九年付清,连本带息共九亿一千八百万两白银。
俄获得了赔偿中百分之三十的份额并得到了在东北修建管理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南到大连、西到满洲里、东到绥芬河,东、西分别和俄的远东铁路接轨)的特权。瑷珲历史陈列馆
黑龙江将军府
旅顺火车站
一九零二年,俄军在英、美、德、日等列强的压力下,同意用一年半的时间从东北撤军。但日本为进一步强占东北,于一九零四年对俄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并大获全胜,俄政府被迫让出旅顺的租借权及库页岛的实际控制权,并将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管理权交给日方。
一九二九年,主政东北的张学良为夺回中东铁路管理权对前苏联发动进攻,但终因实力不足而失败。并由此丢掉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360平方公里土地。黑瞎子岛因东北军惧怕俄军主动放弃,从此由俄方实际控制。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前苏联政府无奈将中东铁路卖给了伪满洲国。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九四五年,作为二战胜利国的中华民国政府在英、美政府的施压下,为取得苏军对日开辟远东战场的需要,再次承认了外蒙的独立,承认苏联从日本手里夺回旅顺港的租借权、库页岛的实际控制权并对中东铁路实行共同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零年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苏方同意一九五二年底交回中东铁路管理权,一九五五年底,苏军撤出旅顺并交回对其管理权。树欲静而风不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两国再起边界争端。一九六九年三月,在我国珍宝岛地区我军胜利击退了入侵的前苏联军队,这也是中、俄两国近百年边界战争中,我国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由此珍宝岛上立了一块碑“百年首捷、一岛独胜。”中东铁路横道河子机车库
远东第一哨,乌苏里哨所
(二)中日之战
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并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扩张之路。制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一八九四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七月廿五日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应战。日军在朝鲜迅速击溃清军,一路追杀,从丹东越过中朝边境,直逼金州、旅顺。而在黄海(现东港市外海)击败清北洋水师,把清舰队围困在旅顺和威海港。然后水陆并进强攻并占领了旅顺和威海港,日军大胜,清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清政府被迫乞和,签订城下之约《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两地并赔偿两亿两白银。但由于西方列强为防止日本独占东北,共同施加压力,迫使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而日因此又向清政府索要了三千万两白银。 现在看,当时日军和清军实力上相差无几,而清军大败,有人讲是西太后为了六十寿辰,挪用了军费修建颐和园。也有人讲是因李鸿章等实权派保存实力,无心再战。更多的讲道是满清从上到下的腐败,从上到下毫无国家、民族意识,军心涣散,只求自保,所以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日军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占领旅顺后即开始屠城,当时旅顺居民两万多人(只有几十人逃生),都被日军斩尽杀绝。至今旅顺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旅顺万忠墓
迫于西方列强压力,失去旅顺和辽东半岛的日军并不甘心,厉兵秣马,于一九零四年卷土重来。当时租借旅顺和辽东半岛的沙俄政府正面临着一九零五年的革命风潮,所以日军很快取胜,俄军投降。日本又重新占领了辽东半岛,开始了对旅顺地区四十年的殖民统治。
一九二八年六月,日本关东军策划了炸死反对日本强权的东北军军阀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一九三一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占领了全东北。但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并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对日斗争的完全胜利。日军占领东北(满州国)期间,残酷的镇压我国人民,曾用活人、借用马鹿答(日语原木)单词在哈尔滨建立残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所(731部队)。同时疯狂地剥削和掠夺我国人民的财产和自然资源。
一九四五年,东北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本土,仅次于美、苏、英三国,位列世界第四。东北人民永远忘不了为国捐驱的先烈们,在东北随时可见以抗日英雄赋名的城市和单位,如尚志市、靖宇县、翰章乡(敦化)、一曼中学(尚志)、兆麟公园(哈尔滨)等等。一九四六年二月,残居在通化市的关东军死硬分子和国民党特务勾结在一起,妄图推翻我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建立中日联合政府,于大年初一进行了暴动。我军在通化支队司令刘西元(抗美援朝时曾任38军政委)将军的指挥下一举全歼了日蒋匪徒。网上是这样描述通化事件的:“`通化事件'是唯一的一个真实的“抗日神剧”,我军共毙、伤、俘日本关东军余部一万(也有讲三万)多人的。
从此,日本在东北地区再无有组织、有规模的军事行动。
沈阳张氏帅府
长春伪皇宫
哈尔滨731部队遗址
杨靖宇烈士陵园
尚志市赵一曼烈士殉难处
集安鸭绿江边在日军炮楼前脚踩日军山炮
(三)日俄之战
上个世纪曾有人讲: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尤其是晚清的七十年。说东北,却讲到日俄两国,实在让人心酸。二十世纪前期,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东北的控制权,在我东北地区曾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武装冲突,史书上也有称作战役的。作为主人的中国政府毫无办法,只能做壁上观。满清政府甚至行文,让地方政府约束军队和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保持中立。一九零四、零五年发生在辽东半岛的日俄战争,双方在陆上、海上都发起了大规模的战斗,共动用九十多万兵力,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如速射炮、机枪、卡宾枪等,历时十九个月之久。双方共伤亡三十七余万人,被部分军事专家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最后以日军胜利告终。在我国国土上作战,最倒楣的还是我国老百姓。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一九零六年十月十八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旅顺军港
旅顺港老炮台
一九三八年七月卅日,日军为了夺取控制图们江入海口,向占据我珲春地区张鼓峰的苏军发动了进攻。日军投入兵力七千余人、火炮三十七门,苏军投入兵力一万五千人,二百三十七门火炮,二百八十五辆坦克、出动战机二百五十架给予支援,实力的悬殊注定了日军的失败。
这是俄军(苏联)一九零五年在辽东半岛向日军投降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激发了苏联作者创作了歌曲《喀秋莎》,抒情的词句,优美的乐曲让这首歌很快流行起来。张鼓峰战斗是火箭炮第一次投入战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战果。当时火箭炮尚在试制阶段,还未正式命名。浪漫的苏军士兵看到印制在炮车上的俄文字母“k”,联想到歌颂胜利的《喀秋莎》歌曲,便用`喀秋莎'这个俄罗斯姑娘常用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式火炮。喀秋莎火箭炮在以后苏联的卫国战争和我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显神威、屡建奇功。
生活在关内的人很难想像满山漫野盛开着梨花的情景。珲春地区山野里的梨树和关内果园里种植的梨树大不相同,长的又高又大,梨花也没有那么娇媚,长的大气奔放。所以《喀秋莎》用“正当梨花开遍了原野”描述了战地(珲春地区)的秀美景色。
珲春中、俄、朝三国交界处
哈拉哈河(诺门罕)战役是一九三九年侵华日军和外蒙(苏军)军队为中蒙边境诺门罕(蒙古)至哈拉哈地区(我国呼盟)的归属问题而引发的战争。
哈拉哈战役历时一百三十五天,双方投入兵力二十余万人,飞机九百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火炮五百余门,死亡六万余人,以苏军的惨胜而结束。
这场中等规模的战役,却对苏军有着重要意义。有军事专家这样评论该战役“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
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对苏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过兵的我,走到这些发生在我国领土内,日俄抢占我东北的昔日战场,总感到有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心上、刺痛着神经。
莫斯科红场入口处的俄军战神朱可夫雕像
阿尔山火车站
和战友们在中蒙边境的阿尔山哨所
(四)东北的回归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可我们这个战胜国不仅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没有收回被列强霸占的国土,国内还依然存在着列强的租界和驻军。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中华民国的外交部长宋子文及蒋经国曾赴苏交涉蒙古和辽东半岛的回归及中东铁路管理权。当时的苏联政府领导人斯大林轻松地谈道:“今天是你们求我帮忙,如果你们自己能打跑日本,我自然不会干涉你们,而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角度考虑,如果有一支军队从外蒙古进攻苏联,那我们不就完了?”这段话前几句可以说是傲慢,后几句则是出于地缘政治,担心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如果说斯大林的话还有些隐晦,十多年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寻求和西方“和平共处”时,对当时的西德政府总理阿登纳,毫不掩饰地谈到了对东边“黄祸”的担心和警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世界认识了新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前苏联政府在一九五二年向我国移交了中东铁路管理权,一九五五年底向我军移交了旅顺军港并同时撤走了驻扎在旅顺地区的军队。东北地区真正、完全的回归到祖国。自一八四零年以来,至此我国国土上才没有了租界,没有了外国驻军。有人讲若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前苏联政府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不会从东北撤军。但历史没有假设,严格讲没有一个统一强大的新中国,前苏联政府会象对待蒋介石政府那样置若罔闻,弃之一旁,不予理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三十年前在我国驻朝使馆内留影
志愿军烈士魂归祖国
志愿军司令部跨过鸭绿江的宽甸县河口村中彭德怀司令员的塑像
曾几十万铁骑席卷中原的满清八旗军,割让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仍未能挽救灭亡的命运。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既保卫不了国家,也保护不了自己。走在东北边疆,就会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走在东北边疆,就会深刻体会到“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2024年8月9日
【精彩留言】
王胜利:好一篇东北游记,有历史,有地理,有感悟,有深度,边读边想,使人入境。能得一见的好文!静水流深(小兵):老穆的史学功底,文字功底了得!跟着美篇学历史,长知识。李世东:此美篇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史料详实,分析深刻,教训惨痛,警示震撼!哲义:穆兄的美篇之所以成之为“美篇”,除了文字功底扎实与图片丰富外,最核心的基础是有爱、有情怀。老黄牛:漫步在松花江畔,清晨薄雾笼罩着大地,让人心旷神怡。天道易莲瑜伽室:看着长白山下苍劲挺拔的树木,在心中掠过一丝无比自由奔放之感。罗五:家在松花江上,童年时光总是和江水相伴,仿佛永远不会停止流淌。熟悉的TA:记事起,就跟着父母流浪在东北边疆,那种历练与坚韧令人钦佩。新建路明德学校四年级一班:每次读到关于东北的文字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想去那里走一趟。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如果您想传播38军历史,您投稿。欢迎各位子弟后代战友投稿,前辈业绩,父辈情,战友情,军旅情,大院子弟情,旅游摄影等等,写出精彩,留住记忆,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