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级在我国行政体制是很有‘说道’的级别。一是在地方上,已经超越了地市首长,是地方大员。在中央层次,也是各大部委的班子成员。在国央企,基本锁定了一把手的位置,在高校,一定是部属院校的校长、书记。可以说,达到副部级就已经是手握大权的高官了。
自然而然,哪些人能够从数以万计的正厅级领导中杀出重围,就是大家关注的重点。2010年,组织部门首次开展的央地干部交流。时至如今,其中半数以上的干部晋升省部级,因此,能出现在央地干部交流名单里的人,也就成了被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
2024年9月末,各地就开始启动央地干部交流。截至目前,全国已公布的有51人(不完全统计)跨省、跨领域履新,今天我们就以目前掌握的情况为样本,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简析。
原地市级书记、市长(区长)
异地履新地市书记或市长(区长)
代表人物一:
原上海市某区区委书记姜领导。该领导45周岁便成为区委书记,三年后调任某发达省份地市任市委书记。按照干部任用规则,两年后,姜领导将有机会在该省份提拔为副省级领导,按照惯例可能是该省副省长或省会城市市长。
代表人物二:
惠州市市长温领导。该领导1973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长期在粤任职。虽已年过50周岁,但依然跨省到北部某沿海省份任地市书记,可谓官升一级,55周岁前,有冲击副省级的机会。
原省直机关正职异地任地市级政府负责人
现阶段掌握的情况看,省直机关的一把手绝大多数异地任用到地市(州)任政府主要领导,也有从省直机关交流到其他地区省直机关和国央企的案例。
代表人物一:
东部发达省份发改委常务副主任(正厅长级)金领导,调任某直辖市下辖区任区长。该领导1975年生人,曾在鲁迅老家长期任职,有过丰富的乡镇工作经验,本次调动也是第一次跨省(市)交流。
代表人物二:
东部某发达省份商务厅厅长陈领导,调任南部沿海发达省份任地级市市长。该领导1971年生人,南京大学毕业,曾长期在省商务厅工作,并有在地市工作的经历,具有一定的地市工作经验。
代表人物三:
某中部省份自然资源厅厅长郜领导,调任某直辖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市林业局局长。该领导1974年生人,具有很强的农业专业背景,曾在高校任职,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又有在地市党委工作经历,履历比较丰富。
代表人物四:
某中部欠发达省份科技厅厅长张领导,调任某央企出任党委副书记。按照干部任用规则推断,下步将任总经理。该领导1971年生人,曾长期在北京某金属科研院所工作,官至副厅级,后交流到地方提拔为正厅级。此次属再次回京任职。
原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业正厅级干部
到省直机关或地市任正厅级领导
代表人物一:
商务部某司长杨领导,调任某直辖市自贸区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正厅长级)。该领导1975年生人,经济学博士出身,曾长期在商务部任职,调任自贸区有发挥其专业素质,推动自贸区发展的考虑。
代表人物二:
人民日报社某部门主任谢领导,调任某中部省份任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旅厅厅长。谢领导1974年生人,国际关系学院毕业,有国外求学经历,从人民日报社某部记者起家,逐步走到领导岗位。此次任用,也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给予更大的舞台去发挥其专业素质。
代表人物三:
某央企董事长闵领导,调任上文代表人物三空出的科技厅厅长岗位。该领导1980年生人,是这次央地交流中为数不多的80后领导干部。该领导长期在科技导向型国企任职,此次交流到科技厅任职,也有发挥其专业特长的考量。
总结来看,与以往央地干部交流相比,此次大规模干部任用,出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级别控制精准。正厅级干部是本次交流调整的主力军,也是本次交流任用的核心所在,为2~3年后储备了大量副省级人才库。
二是出生年月范围固定。基本在1970年—1980年之间,符合2~3年后,年龄在46-56周岁区间,正是提拔为副省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段。
三是跨地交流频繁。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欠发达地区相互交流,直辖市和相关省份相互交流的特点,是对领导干部跨地域历练得很好尝试。
四是提升多地域地市工作经验是重点。提升基层治理经验是此次干部交流的重点,不论原岗位是地市级还是省级,多数都出任地级市市长(区长),可见抓紧一切时间刷满基层经验,才有机会向副省级进军。
五是专业素质得到重点考量。本次干部交流充分考虑了干部的专业、年龄和任职经历,特别是一些从企事业单位到机关任职的人选能充分看出对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考量,起到了人岗相适、人岗匹配、人尽其用的目的。
汪教授今天要向大家推荐我们的新伙伴——新北辰功能医学健康管理。新伙伴那里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普及内容,对常见的生活现象也会进行健康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欢迎大家前往新伙伴处 “串门” 哟!
END
来源:智北辰读书
作者: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