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班上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品性善良乐观,在同学们眼中堪称“优等生”。然而,初二时,他的家庭突生变故,父母陷入离婚大战,家中争吵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得不快速成长,不仅要照顾自己,还得安抚情绪极度不稳定的妈妈。他每日忧心忡忡,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然听不进去,学习时也难以集中精力。期末考试成绩一落千丈,连班级前 30 名都未能进入。实际上,这个孩子是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内耗之中。所谓精神内耗,就是把压力与心理冲突深埋心底,表面虽未呈现出消极情绪与行为,内心却饱受精神折磨,疲惫不堪。为人父母,若养出精神内耗的孩子,无疑是最大的失败。以下这六种家庭,极易造就内耗型孩子,父母们需格外留意。在《奇葩大会》上,有位可爱的姑娘刘可乐,她看似快乐洒脱,实则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她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也就是常说的“躁郁症”,抑郁时一心求死,狂躁时精力过剩。这背后的根源是她父母性格迥异,母亲要求严苛,连她考第二名都不能接受,父亲却自由随性,对诸事毫不在意,两人在一起生活,争吵不断,如同火星撞地球。幼时父母争吵的场景在可乐脑海中不断循环,即便长大成人,她仍深陷痛苦难以自拔。长期目睹父母争吵的孩子,内心的情感压抑与困扰会日益加重,产生强烈的无力感与绝望感,满心都是恐惧与压力。长此以往,孩子的精力被耗尽,只能不断进行自我攻击。曾有新闻报道,一名九岁女孩竟开始秃顶掉发,经医生检查,发现断发处多为人为拉断,询问后得知是女孩自己所为。原来,其父母时常争吵,长期的家庭不和让女孩内心焦虑,最终养成了拔头发的不良习惯。正如有人所说:“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有一个频繁制造内耗之人,不断挑起矛盾与争吵。”父母争吵时图一时痛快,却不知将夫妻间的怨气深植于孩子灵魂深处,成为孩子生命里驱散不去的阴霾。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何精神科医生不愿理会年轻抑郁患者?”有个高赞回答令人揪心:去北医三院隔壁挂号大厅待上半天便知。这些话很平常,但一早上就能看到 4 个家庭如此,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换来一句“指导”。都是些无关紧要、无所谓对错的小事,可如今抑郁的孩子却越来越多。还记得微博上曾有个热门话题叫“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比如鞋子放置位置不对、吃饭掉了一块肉、衣服沾了污渍、默写错一个字等等,父母都会揪住孩子的毛病,大讲特讲一堆道理。一个家庭最糟糕的情况便是像这样,在小事上不断内耗孩子。明明是可以忽略的小过失,父母却紧抓不放,唠叨不停,一个劲儿地指责孩子。父母若常在小事上计较,孩子内心就会缺失安全感,做事会异常敏感,小心翼翼,甚至可能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曾听闻一则新闻,有个 12 岁男孩离家出走,警察在桥洞下寻到他时,他已与流浪汉共处了一天一夜。父亲赶来后怒不可遏,斥责道:“我们每日在外辛苦打工,供你吃穿、供你读书,你为何如此想不开?”许多父母错以为给予孩子充裕物质便是爱,却全然忽视了孩子在情感层面的需求与心理上的渴望。《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提到:“要将一个孩子培育成情感健全、能与他人构建健康关系的成年人,父母需投入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以及持续的关注,这些如同成长的燃料。”一旦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漠视,自身感受与想法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回应,他们便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甚至走向绝望。父母给予孩子最真挚的爱,并非物质的堆砌,而是洞察孩子的内心并予以回应。一个能被倾听、被重视、被关注的孩子,才会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浑身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能量。在情绪化的家庭方面,台湾作家蔡颖卿曾讲述这样一段经历:她在咖啡厅用餐时,瞧见一对父母带着年幼的女儿入座。起初,母亲耐心地向女儿阐释带她外出旅游的缘由,以及赚钱和上网查询资料的重要性,说得条理清晰,可女儿却不买账,冷不丁冒出一句“这个我不要吃”,打断了母亲的话语。母亲面露诧异,仍和颜悦色地劝道:“这很好吃,尝尝看。”但女儿执拗地坚持拒绝,母亲瞬间情绪失控,音量陡然升高,一连串地数落:“你给我闭嘴,吃个饭哪来这么多话!”“烦死了,我跟你说,我已经没耐心了!”言罢,母亲抬手便是一巴掌扇向女儿,刹那间,哭声与吵闹声交织一片。然而,这般管不住情绪的父母,会使家庭沦为“精神刑场”,最终致使孩子陷入精神内耗:他们或是为取悦父母而战战兢兢地生活,内心终日惶恐不安;或是承袭父母的行为模式,脾气暴躁且难以自控,一遇事情便怒火中烧。至于充满负能量的家庭,作家刘继荣曾讲述自身经历,她曾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每日都在儿子面前不停抱怨,诸如上班的艰辛以及丈夫常年在外致使自己操持家务的劳累。她倾诉后自是畅快许多,可年幼的儿子却因此变得消极悲观,喟叹道:“我毫无幸福感,哪能笑得出来,生活太苦了……”源自父母的抱怨与诉苦,仿若一场“痛苦转移”,父母宣泄完负能量后一身轻松,而无辜的孩子内心却淤积了满满的痛苦与压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负面情绪如病毒般极具传染性,且传播速度极快,短短 20 分钟,一个人便可被他人情绪感染。长期身处负能量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也会被这种消极情绪侵蚀,内心产生强烈的匮乏感,渐渐变得悲观厌世。曾看过一个视频,孩子询问母亲:“你工作如此辛苦都是因为我吗?”母亲回答:“不是的,宝贝。工作辛苦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性质,无论谁从事都会辛苦,就如同柠檬是酸的,无论谁咬一口都会觉得酸。”这简短的话语,尽显母亲的睿智、乐观与豁达。成年人的世界固然充斥着疲惫、压力与困苦,但即便生活诸多不如意,父母也不应将负能量倾倒于孩子身上。唯有父母积极乐观,孩子方能从心底萌生出无尽的希望与力量。在当今全民内卷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希望孩子十全十美。为了孩子早日成才,拼命鸡娃,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十几个培训班。来自北京的琪琪,父母当年从农村考到了北京并且顺利扎根、成家立业。为了让孩子比他们站得更高,每天早上六点,父母便督促琪琪起床早读。琪琪起不来,父母就用冷毛巾给他洗脸,平常学习错题太多就加一张卷子。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琪琪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一所不错的中学。进入中学后,周围都是比他更优秀的同学,琪琪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天备受煎熬,而父母却依旧紧逼不舍。初二下学期,他紧绷的弦终于断了,被医院确诊为中度抑郁。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会变成困扰彼此的心魔,缠住孩子奔跑的脚步。“长期被过度期待的孩子,他就会逼迫自己,一定要达到父母的期待。如果他无法实现这种期待,就会引发压力、内疚、自责,最后深陷负面情绪之中无法解脱。”父母以为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却忽视了,那个被父母焦虑裹挟的孩子,内心正一点点坍塌。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他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很多的父母,对于孩子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都是无条件满足,但在孩子的精神、灵魂引导上却捉襟见肘。”好的教育应该带着光,让孩子成为有血有肉、自信强大、精神世界丰盈的人。 作者:静水,畅销书作者,心理咨询师,38岁裸辞,一支笔写尽人间冷暖,陪你把孤单过勇敢,已出版情感励志畅销书《经历过依赖的痛,再走向独立的美》,女性轻创业导师,李校来啦全国合伙人,天津分公司负责人,思静科技集团明星讲师,公众号:静水人生(jingshuirs),转载请联系静水:darenjingshui
如果你的孩子刚好有英语提分的需求,或者是你刚好有创业的需求,可以链接到我。给我们一个机会,也给孩子一个能够高效快速提分的机会!!欢迎大家留言和静水碰撞思想,戳下文章右下角在看,期待你的评论与转发,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