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实”师能建设】且教且研——实中青年教师成长之我的教学反思(九):语文组 陈永清

文摘   2024-11-07 18:58   江苏  

且教且研

-实验初级中学-

青年教师成长之我的教学反思(九)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


语文组 陈永清



《往事依依》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写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本文选材精当,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整个文章在美的旋律中展开记叙。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对读者的启迪深刻,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健康的人生之路。

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文章的开头,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首句用“年华似流水”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飞逝的特点。第二句将思绪一下子拉回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且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学生进入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能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语言中饱含的深刻感情,这优美的语言以及文中那深邃感情的情状,把每一位学生引领到借助想象和联想而展现在学生心中的五彩纷呈的世界。在这样五彩缤纷的境界之中学生徜徉其中尽情地感受那美的一切。然而这美的一切都是学生走进文本后所感受的。当学生走出文本后,他不仅要问:“我已和文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对话,我又有哪些收获呢?”这就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紧联系起来,也就是作者通过文章而告诉读者的人生道理。

在这篇文章中,所讲的四件事都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得注重从情感方面上去感染他们。作者在写到自己读《千家诗》时,引用了里面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等,这些诗句的出现让文章很有文彩,可以想像,一个文静的小女孩此刻正在沉醉于诗歌当中,她一边读,一边沉浸在美的享受当中,一个人认真到这种程度,她的生活就是美好的,这种心情就能让她更热爱学习,在讲到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时,作者小时候认真听课的情景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所以我就此向学生说,我们要是在上课时也是这种听课状态,那我们就能以一颗纯净的心去接受教育。文末提到一个人要多读书,也要读好书,这就是作者的忠告,也是肺腑之言,上课时注重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会让学生受益匪浅。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由读往事,品往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能够梳理清楚文章内容;

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 通过写推荐信的方式,体悟作者在文章中传达出的情思。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教育大先生于漪老师的文章,题目是——往事依依。从题目中我们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回忆—往事,所以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那题目中的“依依”又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师:你说的真好,有个成语依依不舍,就是这个意思。咱们来看看“依”字的字源,依,倚也,一个人被轻柔松弛地包裹在衣服里,往事如果依依,是不是就是这安静的、温柔的,独属于一个人的静默和美好,让人十分地留恋不舍。从题目中我们发现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

带着这种留恋之情,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往事依依

任务一 寻“依依”往事

1.概括往事  

同学们,于漪老师在文章中写了几件往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们概括出来吗?一人说一件。

生1:看山水画

师:根据哪一句话得出看山水画的?你给大家读读看。

读书有方法,段落开头的第一句话往往会有一些暗示或者领起的作用,再看看第二段里面除了看山水画,还有没有看别的画?你来说。

生:还有看名著图像

师:同学们,第二段里面写到了小时候的两件事儿,谁能把这两件事整合一下再概括起来?

生:看图画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几个字啦?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看”,第二个字,第二个词语是名词“图画”。所以你看一概括三个字就够了,而且把第二段两件事做了整合,说的真好——看图画。

2.三个字概括其余往事

我们来用他学习的这种方法继续往下概括,后面还写了哪些事情?能不能也用三个字就把它概括出来?

师:好了,课文当中一共写了4件事,一起读,(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铭教诲)

3.整合事件

其中有三件事儿可以把它再整合在一起,哪三件事你能找到一个关键的段落,说明把它整合在一起的理由吗?你来说。

(1)归类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因此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又有了新的整合方式。文章写了两大类的事情,一是小时候看图画,二是学生时代读书。

(2)找领起句

那么同学们一个段落或者说一个段落的开头的句子,如果对后面的某些语段起了一个领起的作用,我们就会把这些句子称之为领起句。你看看,这篇文章还有哪些领起句或者领起段?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五段第一句,领起本段剩余部分

第三段,领起第4段

(3)小结

所以课文当中在阅读的时候圈出领起句,我们就能够把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这其实就是一个阅读的方法。

任务二 品“依依”之语

第一段总领全文,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作者用了两个成语: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两个成语都在说这些往事在自己的心里分量很重,一件一件都在眼前展开,重新想起来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那么同学们这就说明这些往事在作者的心里有着很深的意义,很重要的影响。

1.品味第2段

老师希望,大家读这篇文章不仅只是读作者写了什么往事,还要读作者怎么写往事。那么同学们,作者怎么写才会让这些往事在我们的眼前也会历历在目?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整个第二段。

(1)齐读

(2)其中看山水画的部分,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思考:有没有哪个词用的特别好,写得特别精彩?大家好好琢磨琢磨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徜徉

徜徉是什么意思?安闲自在地步行,仿佛自己看看画,他已经走进了山水画当中,所以画与人已经融为一体了,这个徜徉就写出了这幅画对他的吸引力。

凝视

什么叫凝视?这个话对他有多大的痴迷吸引力,用了一个凝视,这个动词也把它圈出来。可是前面用的动词可不是凝视,用的是什么?看,写了几个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只是一幅,预备起。

一个小小的句子当中短短的句子,高频率的出现了4个看字,说明什么?你来说。师:联想于漪在画前的姿态、神态?

(3)小结:品味词语时,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词语的意思、画面、心情、神态、动作。

2.默读全文,找寻精彩词句。

接下来大家自己读,默读课文,加快速度,说说看那个句子、那个词非常精彩?

沉浸

第四段还有另外一个词语叫沉什么?有圈出来的同学举手,我当时注意到了沉醉,我们一起来读读。

为什么于漪在写的时候前面用的是沉醉,后面用的是沉浸,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继续——

雕镂

师:雕镂什么意思?

生:意思是雕刻,雕镂意思是雕刻下深刻的印象,雕镂可以写出老师的讲课非常丰富有趣,在我的心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怎么写他的两个老师讲课的。第一位老师看看细节描写怎么写,一起读——

(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第二位老师读——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师:凝注在眼睛里圈出来,所以你看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给人印象就特别深刻。雕镂指在石器或者木器上刻下精美图案,非常精细的。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我的老师的讲课也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所以雕镂这个词儿就把老师的课讲的有多么好给写出来了。

这样的词还很多,所以同学们通过不同的字的理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词给人带来的味道慢慢琢磨出来。好的诗句像一坛酒,好的诗句像一幅画,如酒就把人陶醉其中,如画就吸引人,让人浸润其里。所以作者走在千家诗里,作者获得了极大的享受,不信,我们来读一读

师:吟诵这样的诗句就觉得生活很美,生活如花一样,让人沉醉其中。

任务三 悟“依依”深情

1.写推荐信

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1999年,当时她70岁应一家杂志的邀请写的。我给大家提供4本杂志,如果你是其中某家杂志的编辑,你怎么说服主编收录于漪老师的这篇文章呢?注意格式、从文中找出依据。

《成长》《中学生阅读》《美的熏陶》《中国教师》

同学们,当我们认真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发现这篇文章除了阅读的道理,还给我们讲到了很多别的道理。比如他会告诉我们人该怎么成长,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比如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审美,比如他会告诉我们教师的引导,榜样的力量等等。甚至从这篇文章当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清晰地读到家国情怀。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篇文章发表在哪家杂志社?——《中学生阅读》想告诉在座的你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2.总结 

于漪通过这篇文章,其实她获得了生活当中许多的营养,难怪她把这些往事在最后一段话化成了5个字,哪5个字?

生:金色的回忆,

师:一起读最后一段,预备起。

生读: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醒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师:所以简洁的结尾也在告诉我们,我们要从她的往事当中得到力量,催我们不断努力!珍惜青春,把握现在,用双手编织我们青春的美丽花环!

3.诗歌结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小诗,从诗歌中汲取力量。

下课!

















END

















扫码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