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梧桐-城村拼图”第九届深双南头古城分展场开幕

旅行   2023-08-23 18:22   广东  

©白羽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简称“深双”)

南山区南头古城分展场

2023年8月18日开幕

展览为期3个月,展期至11月19日



©白羽


本次展览由张宇星博士、韩晶博士担任策展人,以“春景梧桐-城村拼图”(Urban Village Tangram)为主题,通过六幢城中村自建房的微改造、47组艺术家共97件作品以及9个快闪空间,回应了当前城市发展当中的焦点议题。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一个以“城市与建筑”为固定主题、以关注城市和城市化为使命的双年展品牌,作为伴随深圳特区共同成长的一种独特的空间与社会现象,城中村一直是深双所持续关注的话题。

2017年,深双以南头古城作为主展场,将城中村正式纳入深圳城市研究的主流视野,为深圳及各地城中村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积累、工具平台和实践样板。今天,南头古城发展为城市创意文化街区,十字形主街沿线展开多元复合的业态组合,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探访。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作为曾经岭南地区的行政、军事中心,完好地保留了一横、六纵的古城空间格局。2019年,万科开启了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项目,2020年焕新开街至今三年了,城中村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被人们正视,再往前探索的实验意义促使这次展览选择了在“喧嚣”背后的街巷。

深圳就像是从村子里长出来的城市,不少城中村所在的位置都在城市较为中心的位置,与城市紧紧相邻。

城中村容纳了四面八方来的人所带来的日常习惯、方言口音和生活方式……深圳的城中村已经融合为城市生态的一部分,是读懂深圳的一面镜子。这里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有人间百态的群像,有多元包容的想象力,是城市文化的蓄水池。

在深圳,城市和城中村之间关系紧密,每个进入这个城市的有低成本诉求的外来人士,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城中村本身也已经成为深圳文化的一部分,而南头古城的发展,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天的南头古城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它究竟何去何从?在策展人张宇星博士和韩晶博士看来,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城中村里最普通的日常现象转化成深层文化的东西,去发现南头古城的精神内核。

本届展览主题“春景梧桐-城村拼图”,以古城内其中两条纵向街道春景街、梧桐街命名,它们贯穿了古城的南北,串联起了内街里巷的出租屋、菜场、小店、神龛,并在最南端与热闹的商业街——中山南街一坊交汇,街道曲折有致,不同年代的农民自建房杂陈其中,空间形态丰富、日常生活气息浓厚。


©南头古城


策展人韩晶博士认为,在语义上,“春景”代表春天,梧桐则代表“秋天”,暗喻了春去秋来的时光流转,也寓意着南头古城在时光中的不断蝶变。

以“春景梧桐”作为展览主题,不仅直接明确点出了展场区位,引导观众深入到城中村的内街里巷进行观展,也强调了本次展览立足于城中村日常生活的文化价值,将日常生活要素最集中、空间冲突最剧烈的街区作为展场所在地,并在两条街上选择六个地点进行空间实验,表达了勇于面对冲突,在冲突中解决矛盾的基本价值观。

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同角色的空间产生着裂变,城中村则以高密度应对着城市发展的挤压,“城村拼图”的概念,提炼于深圳城市的发展特点,也是共生关系的发展。

策展人张宇星博士指出,主街的改造重塑了人们对古城的想象,城中村已经成为了深圳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在过去,城中村的人文只能称为“城中村现象”,那么这次展览传达的信息,就是城中村正在创造深圳新的文化,“春景梧桐-城村拼图”从文化角度重新赋予了南头古城价值,将被无视的物质、现象和格局,通过改造、设计和策展的手法,从遗产的角度,重新观看传统和城中村的文化。


©白羽


策展人张宇星博士、韩晶博士以微改造作为前提介入展览,是本届展览的一大亮点。与美术馆的策展方式不同,城市作为展览现场是深双一惯的工作方式,而本届展览策展设计团队——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的策展理念、建筑改造与空间本身关联尤为紧密。



在设计改造过程中,策展也是一种设计,设计也是一种策展,展览场景的选择、空间的设计与作品的考量同步进行,在不断的磨合、沟通过程中达成协调。前期改造的六栋建筑物,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叙事方式,根据空间改造和业态运营的理念,六栋建筑分别命名为“平台市集”“我的宿舍”“改装之家”“街市美术馆”“城墙遗产工坊”和“梧桐村友会”。



平台市集是春景街上一栋巨构握手楼的一层。这栋握手楼体量庞大、容纳了众多居民,沿春景街的底层还设有六间商铺。建筑师对其中的四间店铺进行微改造,在室内暴露出红砖、混凝土等真实、素朴的建筑材料,并用温暖的木地板和充满时间感的老木头对空间进行柔化和编织。此外,建筑师还在内墙置入了四个玻璃橱窗,让自然风景渗透到店铺的深处。沿着春景街,建筑师在店铺入口的台阶上设置了三组悬挑平台,它们高低错落,提供了观赏街景和建筑的多重视角。这些平台既是展台,也是公共开放空间,“平台市集”的名称就来源于此。




由一栋三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和一栋沿春景街的两层坡顶小屋组成,它的上下左右都充满了不同年代加建的痕迹。在砖混建筑的改造中,建筑师延续了其固有生长逻辑,用波纹钢板和红砖对加建的体块进行强调,并用三条玻璃天窗在加建体块之间引入自然光线,让原本密集的空间变得灵动。在沿春景街的两层小屋,建筑师保留了一层的斑驳墙面,并用六根钢柱将一个新建的钢盒子托举到二层,钢楼梯穿过切割的楼板将新的钢盒子与旧的底层空间联系起来。砖混结构的主楼在改造完成后,将作为快递员的宿舍。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春景街上的钢盒子就如同内巷中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回家的路。




原本是一栋建于城中村发展初期的二层民宅,带有一个沿街小院和一个宽敞的屋顶。也许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房主将上二层的楼梯一半建在了院内,并在院落中和露台上见缝插针地加建各种小屋,使它的空间非常丰富。建筑师延续了这栋楼的野生建造智慧,精心保留防盗网、苔痕等日常生活印迹,并对建筑局部进行“空间改装”,打开院落围墙,创造出两个立体交叉的楼梯,强化了空间体验,也大大增加了公共性。此外,建筑师还借用钢结构塑造出两组广府民居的典型坡屋面,并在立面上局部插入红砖墙,用古老、人性化的材料对南头古城民居的生长过程加以还原。




街市美术馆是一栋保存完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宅,外表覆盖着那个年代典型的建筑材料——水刷石。矗立在热闹的商业街中心,它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建筑师保留了它的水刷石外观,从一个楼梯入手对它进行微改造,通过置入一个新的三跑楼梯间,使楼梯周围的空间出现丰富、有趣的错置关系,同时,在面向中山南街一坊的二层转角房间外,设置了两片巨大的花纹钢板,以及一段曲折的小外廊。人们可以在这里走出建筑,来到街道的上方,身临其境地感受城中村的烟火气,两块花纹钢板也成为观者的背景,观看的同时人们也在相互被看,建筑由此融入了街市生活,并成为一个舞台。未来,这栋建筑将真正作为街市中的美术馆,鼓励艺术家去发现城中村里无所不在的日常生活艺术。








建造在南头古城明代城墙基址上的两栋民居,一棵巨大的龙眼树从其中一栋建筑中生长出来,它见证了南头从古城到城中村的历史。面对消失的城墙和城外的考古遗址现场,建筑师采用了遗产保护的策略,用一组悬挂在建筑之外的楼梯和连廊重塑了人们对城墙的身体体验。同时,保留了龙眼树,并将其生长的树屋转化为一个具有精神性的空间。此外,建筑师还以城墙为线索,强化出建筑的文化遗产属性,用素朴的红砖、水泥、花纹钢板对每一个面向城外、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进行室内改造,它们将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作工坊,让南头古城的文化不断延续、遗产重获新生。






梧桐村友会是梧桐街上一栋瘦高的握手楼,它的面前有一片三角形的狭长广场。建筑师结合广场,强化了这栋建筑的公共属性,对它的一、二层和屋顶进行微改造。一层空间在改造后直接对广场开敞,成为城中村居民的客厅,楼梯间的入口也因此被释放出来,变成一平方米的小画廊。二层空间将和广场上未来建设的公共设施相连,为所有路过的人提供停留和交往的契机。此外,建筑师还延续了城中村的天台文化,把五个彩色钢盒子放置到屋顶,这里将成为一个“天台美术馆”,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艺术品、尽情交流,也可以透过每个盒子的高侧窗,看天上云卷云舒。


以上图片©白羽




春景梧桐交代展览的地理信息,那么城村拼图则是由不同层级空间的交织、不同阶层人群的共处和丰富多元的文化面孔,刻画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拼图。

展览是起点,核心实则是探索城中村的可能性,是对周边人的影响。本次展览分为“72家房客”“二手城市”“改装建筑”“艺术日常”四大展览板块。


©白羽

相对于城中村自建房空间均由业主自行分隔的无序,城市房地产的产品具有更清晰的空间组织逻辑和更高的空间利用效率。如何用更加具有多样性、且更符合市场机制的方法将72家房客——城中村丰富多样的居住人群留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次展览将研究对城中村自建房的空间进行产品化组织、用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案例,研究产品化地提供城中村蓝领公寓、城中村家庭公寓等多种城中村在地居住产品的可能性。


©南头古城

相对于城市消费的过度消耗环境资源,城中村的消费更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比如,南头古城之前就有很多二手家具店,大部分住户为了节约成本,在搬家的时候都会让二手家具店将家具回收,很快,这些家具又流动到新的住户手中,多次加以使用。

本次展览以“二手”为关键词,对城中村日常生活中的低碳消费原则进行提炼,将它作为展览空间改造的基本原则,探讨如何用干净、廉价的方式营造出宜人的空间体验,以此引发城市人群对低碳、环保、去物质化生活方式的思考。


©南头古城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本次展览思考一种新的城、村空间组织观念,参照现代产品体系中的“改装”理念和方法,对“住宅机器”进行局部改装。以城中村自建房为载体,打破空间壁垒,对城、村的诸多要素进行立体化整合与局部重组。将办公、消费、展览等城市要素引入城中村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城中村空间的风貌特色。

展览将探索改装建筑作为一种城村拼图新空间范型的可能性。


 ©白羽

自1917年杜尚要求将一个男用小便池作为艺术品展出后,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就已经渐渐消解。艺术作品纷纷走出美术馆,介入到城市的公共空间。本次展览倡导将艺术创作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之中,从城中村的街角巷尾,到建筑的楼梯间和外墙,甚至是一间店铺的货架与橱窗,一切日常生活场所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载体。

最终,展览的艺术创作也将成为点亮日常生活内在灵魂的火花。艺术日常板块,就是对这些深入到日常生活细节中的艺术作品的全景展示。


©南头古城


作为一起发生在南头古城春景街、梧桐街上的一起艺术行动,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如何找到自己的锚点?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本次展览共有47组艺术家,呈现97件作品。




深双的到来,无疑再一次为南头古城的发展提供契机,在历时一年的筹办和协调下,南头古城试图在规模化拓展之外,将脚步放慢,以微改造的方式渗入城中村的基底,让南头的居民和访客能够在包容而有生命力的社会空间里了解城中村。


©白羽


8月18日-11月19日,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期间,深双南头古城分展场将举办一系列展期活动,从学术、艺术、媒体等多个角度为大家带来“春景梧桐-城村拼图”的多元解读。



文章转载需注明来源



展览信息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分展场:南山区南头古城

展览主题:春景梧桐-城村拼图

策展人:张宇星、韩晶

展览时间:2023年8月18日-11月19日


指导单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深圳万通南头城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南头街道办事处

空间设计:趣城工作室

视觉设计:韩家英设计

传播策划:打边炉


Exhibition Info


9th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Shenzhen)

Sub-Venue: Nantou City of Nanshan District

Exhibition Theme: Urban Village Tangram

Curators: Zhang Yuxing, Han Jing

Exhibition Time: August 18-November 19, 2023


Supervisor: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rganizer: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Committee Publicity Department,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Culture, Radio, Television, Tourism and Sports Bureau

Co-organizer: Shenzhen Wantong Nantou Cit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Shenzhen Vanke Co., Ltd

Supporter: Command Office of the Nantou City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Leading Group, Nantou Sub-district Office

Spatial Design: ARCity Office

Visual Design: Han Jiaying Design

Communication Officer:artdbl






城市星球研究所
CityPlanets LAB:用有趣、多维的角度解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