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有山头、没学派”?先问西东,再行前路
作者:王轶楠
原文请参阅公众号“SelfCulturalPsy”:原文链接
主评: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评者:东振明
文章的题目涉及了“心理咨询流派”的问题,并且在文中提出“要想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学派,就需要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体系”这一点我非常赞同。那么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好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参照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我认为它至少应该包括3个层次:硬核、保护带和可检验的具体预测。
硬核是稳定而确定的基本理论,是不容反驳和改变的。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硬核”必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的“超心理学陈述”;第二部分是对心理问题成因的根本假设;第三部分是对心理问题如何好转的根本假设。
保护带则由可以随时调整与改变以应付或忽视反常情况的辅助性假设和应用理论构成。对照而言,弗洛伊德提出的“力比多”、 “死本能”、“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等是对人的“超心理学陈述”;“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是致病的根源”是对心理问题成因的根本假设;“通过把潜意识意识化可以消除心理症状”是对心理问题如何好转的根本假设。但实际的观察结果很多时候与他的硬核不符,比如人们大多数时候做的梦并不是潜意思愿望的达成,但不能因此否定硬核里的“潜意识”这一基本假设。这时弗洛伊德提出的“凝缩”“置换”“象征”“润饰”就属于精神分析理论的“保护带”。当某些人怎么也联想不出某些特定内容时,为了保证硬核里关于“潜意识”这一基本假设不被否定,他提出“阻抗”理论,这也属于保护带。当某些病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精神分析治疗时,这也不能否定精神分析“硬核”的正确性,弗洛伊德据此提出的“自恋性神经症”和“移情性神经症”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反常”现象而在保护带里增加的理论。
对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而言,“形成倾向”、“实现倾向”和“自我实现倾向”是对人的“超心理学陈述”;“自我概念与有机体经历之间的不一致是心理障碍的根源”是对心理问题成因的根本假设;“真诚一致、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是对心理问题如何好转的根本假设。当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时,罗杰斯提出了“价值条件化”“不一致”“防御”和“整合失败”就是为了维持硬核正确性的保护带。
认知疗法里的“核心信念”和“图式”是对人的“超心理学陈述”;“负面核心信念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对心理问题成因的根本假设,“通过改变认知可以改善心理症状”是对心理问题如何好转的根本假设。当某些人说在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之前没有任何想法时,认知疗法认为“自动思维是非常快速并难以觉察的”就是保护带;当某些具有负面核心信念的人却适应良好时,认知疗法认为“核心信念可以处在休眠期也可以处在活跃期”就是保护带。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中的保护带除了为了应对“反常”情况的辅助假设,还包括为了为了拓展和指导“硬核”的应用而增加的辅助性理论和假设。比如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防御机制”;以人为中心理论中的“理想自我”;认知疗法中的“中间信念”和“自动思维”等。保护带的理论和假设属于中间层次的理论,根据硬核和保护带还可以提出很多低层的“可检验的具体预测”。比如精神分析疗法认为的通过“面质、澄清、解释和修通”可以使潜意识意识化从而消除来访者的心理症状;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成功的心理咨询可以减少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认知疗法认为的“通过认知技术可以改变认知”等;这些都是可检验的具体预测”。
审校:吕仁慧
编辑:陆浩慧
心理学评介组
如果您对《心理学评介》的内容感兴趣,可加星标★,以便即时看到我们的公众号更新 ;如您觉得主评或追评很精彩,可以采用下划线的方式在文中标注重点;如您也想对评介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向我们留言。
往期内容
一、评《功夫取向心理咨询》:为中国心理学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术语
四、评《时代空心病和焦虑经济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学研究
五、评《内证: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之独特研究方法》:中西方心理学的本质差异
六、评《聚焦心理治疗——体验式释梦》:人心中最本质的内容,唯有靠主观体验来确认
八、评《中国成年子女同父母和解的经历》:东海西海, 心理攸同
十、评《历史的共情:基于中国知识传统的心理治疗可能》:共情的深度和广度
十二、评《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融入现代心理治疗》:怎么融入?
十三、评《时空的心理建构——从体验到概念》:体验与推理的无缝衔接
十六、评《佛教因缘哲学与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如何衡量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好坏
十七、评梁永佳《以中释外:基于文明互鉴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文化是拿来用的
十八、评《中医"郁证"与抑郁症的比较》:本土化的“守”与“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