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删禁、防失联: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学术通讯」订阅渠道。该通讯将在三个月内正式上线,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们的邮件!)编者按:「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创号宗旨之一是:构建一个友爱的学术共同体。这里的「友爱」并不等同于「一团和气」,而是旨在积极创建并维护一个更加专业、平等、开放、包容、有创造性活力的学术氛围与环境。我们惊喜地看到,《哲学评鉴》在推动中文哲学界的同行匿名评审和促进学术公正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并收获了良好的声誉,故转载其投稿指南以传播给更多读者和作者。![]()
为何投稿
一、你的论文被《哲学评鉴》录用,不影响在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我们会充分尊重其他学术期刊的版权,等待你的论文在其他期刊正式发表后,再在线刊载你的论文,注明期刊发表信息。二、《哲学评鉴》对论文字数不作要求,长短皆可,包括 6000 字以下或 12000 字以上的学术论文。三、《哲学评鉴》平等对待一切投稿,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的投稿。四、无论你的论文是否被录用,你会获得同行在不知道你是谁的情况下对你论文的反馈——没有任何人情因素的反馈。五、我们建议审稿人尽可能提供建设性反馈,有助于作者修改论文,或者有助于作者认识到最好放弃这篇论文。六、如果你的论文被录用,我们不但会在线刊载你的论文,而且会刊载审稿人的审稿意见,让更多人了解同行如何积极地评价你的论文。我们也会在社交媒体进行转发,并在适合的情况下向他人推荐,使你的论文获得更大的可见度。此外,我们也会定期从已发表的论文中匿名投票选出一些优秀论文,列入「优秀论文」栏目。七、如果我们跟一些学术期刊合作,将推荐被录用的论文给这些期刊(最终由期刊编辑决定,同时也尊重审稿人意见)。当然,如果你只打算在《哲学评鉴》发表,我们非常欢迎。八、一旦你的论文被《哲学评鉴》录用,你将被列为《哲学评鉴》审稿人(如果你愿意)。九、如果你的论文没有通过同行匿名评审,责任编辑和审稿人将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身份,也保证不以任何形式盗用你的论文(请保留 email 投稿记录以及我们的收稿确认信)。![]()
匿名评审
为尽可能避免学术发表中的偏见和人情,《哲学评鉴》实行三盲审稿制——在论文录用之前,责任编辑和审稿人都不会知道作者身份,作者也不会知道责任编辑和审稿人身份(《哲学评鉴》会尽量扩大审稿人范围)。如果论文被拒,责任编辑和审稿人永远不会知道作者身份。此外,我们将尽可能邀请同一小领域专家审稿,避免外行评审内行的论文。参见作者指南和审稿流程。
我们意识到同行匿名评审制度有一些弊端(比如一些原创性很高的好论文未必得到审稿人的赏识,但这属于英文说的 human error,任何审稿制度都会有这个问题),但与外行评审、非匿名评审相比,《哲学评鉴》更认可同行匿名评审。
![]()
作者指南
《哲学评鉴》自2022年4月起采用新的投稿系统:https://easychair.org/cfp/cpr2022。如果不熟悉此系统,可参考评鉴网站的投稿指南。(见 https://chinesephilreview.org/easychair_for_cpr_authors.pdf)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本刊联系:zhexuepingjian@outlook.com(主);cphilpapers@gmail.com(备)。一、限于人力,同一个作者一年内最多可以给《哲学评鉴》投稿四次。但如果您的投稿正在评审过程中,请暂时不要再投稿;《哲学评鉴》一次只接受一篇投稿。(请从 easychair 系统投稿)投稿人在投稿时应提供匿名化处理的投稿论文,建议宋体,五号,1.2倍行距,方便审稿人阅读,参考文献需在文末单独列出。二、在投稿之前,确保论文适合盲审:没有部分或完整地公开发表过(可以是在投某官方期刊),并且没有在文中透露或暗示任何身份信息(包括暗示自己是教授、留学生、在著名期刊发表过论文,等等)。三、在投稿之前,确保论文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风格和格式。《哲学评鉴》只考虑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s)和讨论(discussion notes)的投稿。综述和书评暂时只接受邀请稿(如果作者自荐,可先发个人简历给协调人)。论文领域不限,摘要不超过 500 字,关键词 3-5 个。关于参考文献,投稿时任何常见的格式(比如 MLA)都可以。录用后需要换成本刊要求的格式。关于字数,《哲学评鉴》不作要求,但建议在论题和论证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精简。同时需要注意,文章越长,编委和审稿人对其学术重要性的相应期待和要求也就越高。四、在录用之前,请作者与编辑助理联系一切稿件相关事宜,不要与责任编辑直接联系,以避免责任编辑带着偏见处理稿件。五、收到审稿意见后,如果作者觉得审稿人对自己的论文有粗暴的误解,可逐条详细反驳。如果责任编辑觉得反驳合理,将找第三个审稿人评审。如果作者对第三个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仍然不满,责任编辑将遵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惯例,不再处理,请理解。(注: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论文,是常见现象。这不一定意味着审稿人对论文有误解,也可能是因为作者表述不清楚,或表述虽然清楚,但没有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六、如果作者在投稿后 48 小时内没有收到投稿确认信,或者在投稿 10 个工作日(假期除外)内没有收到初审决定,或者在收到确认信后 70 天(涵盖初审+外审)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决定,请及时 email 联系编辑助理。如果编辑助理在 24 小时内没有回复,请直接联系协调人。七、录用之后,请作者按照《哲学评鉴》要求对论文进行校对。八、以上几条适用于《哲学评鉴》所有编辑和审稿人。责任编辑(每人每次轮值 4 个月,一年才会轮值一次)在轮值时不得投稿,不能以任何方式处理自己的稿子(每篇录用的稿子都会注明责任编辑的姓名,以防止其刊发自己的论文)。![]()
审稿流程
一、收稿后,编辑助理需要在 48 小时内做两件事:a. 如果稿件没有匿名,发回请作者重新处理;b. 确认稿件匿名后,编辑助理将带编号的稿子发给责任编辑。二、责任编辑收稿后进行初审。初审时必须回避知道作者身份的稿子,改由另一个责任编辑处理。稿件如没有通过初审,责任编辑需要简单说明退稿理由,发给编辑助理。由编辑助理转发给作者。三、通过初审后,责任编辑将找到两个论文相关领域的审稿人进行审稿。如果审稿人知道作者身份,必须拒绝审稿。四、外审的审稿期限为 2 个月。第 55 天,责任编辑会向审稿人发送提醒。有时候审稿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审稿人需要在 deadline 之前告知责任编辑。五、审稿结束后,审稿人向责任编辑提交审稿意见,并提供个人建议:录用、有条件录用、小修、大修或拒稿。《哲学评鉴》建议审稿人即使认为论文达不到发表要求,也要尽可能向作者提供如何改进论文的建议(这会有助于年轻的作者)。如果建议录用,审稿人需要简单解释为什么如此建议(主要是说明这篇论文的风格优点和实质贡献)。这个解释将随论文一起发表(审稿人自己决定是否实名发表审稿意见)。六、责任编辑根据审稿意见做出决定(录用、有条件录用、小修、大修、拒稿),并告知编辑助理。编辑助理转告作者。![]()
编辑信息
协调人(2024 年 9 月-2024 年 12月)郭昱辰(兰州大学)yuchenguo17@gmail.com 范震亚(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zhexuepingjian@outlook.com (主) cphilpapers@gmail.com(备) 注:编辑助理接收和处理投稿,回答投稿问题,通知审稿结果,是作者和责任编辑的中间人,承诺跟作者和责任编辑保持及时、友好的沟通。 注:责任编辑实行轮班制,每次 3-4 个月。请不要将稿件投给责任编辑。但如对《哲学评鉴》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与责任编辑联系,责任编辑将一切意见和建议转发给编委会。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本刊联系:
zhexuepingjian@outlook.com(主)
cphilpaper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