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访·大咖话双城② | 浙江大学黄祖辉教授: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摘   2025-01-07 14:51   浙江  

重庆专访·大咖话双城② |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席专家黄祖辉: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区域联动城乡共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硕果累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破题关键在哪里?成渝两地如何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重庆专访》特别节目“大咖话双城”,对话浙江大学求是特聘一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席专家黄祖辉。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新时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场。

五年来,成渝两地充分利用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平台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区域合作,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 首席专家 黄祖辉:

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的整个战略布局来讲,我觉得它有独特的意义。尤其现在国家从二十大提出发展和安全关系处理,我觉得西部的城市化也好,西部的经济区域布局,今后的战略地位还要提升。所以,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是对四川重庆这样的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对国家城市化战略布局、城市群布局,我觉得是特别重要。

重庆电视台 聂莹: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您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黄祖辉:

这样一种格局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它跟一般地区就不太一样。应该说,它的格局就比较大,这个就不光是一个省域。首先是两个大板块,它对整个西部城乡融合发展都有引领效应。具体说起来,城乡融合发展,首先是成都和重庆的区域联动问题,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我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但更重要的从经济发展、要素流动、空间优化当中,可以做进一步城乡之间的融合。我觉得“双城记”做好之后,它这方面是可以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既是城乡融合带动农村发展,全面振兴乡村,又要带动区域经济的中国一体化的发展,转型升级起步,这个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黄祖辉,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领域的权威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近期,他在重庆调研时指出,重庆和四川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点的先行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他也坦言,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差距巨大,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黄祖辉:

我曾经说过,重庆是中国城乡差距最大的一个区域,因为大都市与大农村摆在一起。当它们要做城乡融合发展,第一优势明显,它带动性强,稍微搞一下,边际效应,边际贡献很大,难也难在这里。把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放在县,这个很重要。如果县域经济发展得快,重庆的城乡融合的带动功能就更能够体现,要确立一个中间的承接,县域为重要载体,实际上要加强县域发展,来体现两大城市城乡融合的引领作用。

一直以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都市圈,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也要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强化协同辐射带动作用,以大带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聂莹:

您觉得在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者模式值得成渝地区学习和借鉴?

黄祖辉:

成渝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吸取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一体化,要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就像长三角一样,安徽也进来了,江苏,浙江,它的虹吸效应非常厉害。像这种同城效应,以及产业布局,有些东西就不一定放在上海,它可以分工。我们现在农村都在讲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那今后成渝这个地区,尤其重庆,它的制度效应或者直辖市效应,它还可以延伸出去一点,延伸出去,让人家感觉好像我们也是跟重庆是一体化的。

聂莹:

其实,在重庆和成都之间也有一个区县和中小城市群。您认为,它们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于这些中小城市和区县的发展,您有哪些具体建议,以促进它们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

黄祖辉: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可能要做一些研究规划,看哪些产业可以做一些区域之间的布局来考虑,产业能不能联动配套?或者定位应该有点差异性,这件事情最好能做成一个共赢的。

如今,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酒水饮料、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储能等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壮大;四川泸州市与重庆永川区、江津区已共建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重庆梁平区、垫江县与四川大竹县、开江县等相邻7县区共建起明月山粮油(糯稻)产业园。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依托资源禀赋、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等方面的优势,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毗邻地区呈现出协同发展的新气象。

黄祖辉对重庆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实施的数字乡村战略给予了积极评价,他同时指出,重庆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具备良好的生态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休闲产业,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黄祖辉:

休闲产业发展还有好处,带动当地的特色产业,要好好规划,打造一个区域公用品牌。比如库区,能不能打造?这么大的库区面积的休闲产业发展,在全国也很少有的。所以,重庆要发展这个,我觉得要好好谋划,要打造出特色和标志出来,让人家觉得非到你这里来不可。那你这个大库区就不是这个概念了,而是很好的地方了。

聂莹:

未来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黄祖辉:

当然可以,大的示范区。我觉得,成渝从双城发展的角度,应该打造这种城乡融合,就是把大城市、中小城市,广大农村实现一个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这三个方面的协同。然后这个“三化”又建立在县域的城乡融合基础上,就看县城的承载力、县域内公共服务的覆盖性怎么样。我觉得,能不能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你刚才说的成渝城乡融合的示范区,它可能是一个亮点,而且是有创新性。而且,它的效应超越了城市和农村,可以拓展到更大的界面,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在空间中的一体化融合发展,那就是城乡融合的根本。

   
(重庆广电-1TV记者 张嘉 聂莹 陈善培 曾石)

来源:重庆广电-1眼新闻


农地和乡村
传播更加新鲜的“三农”信息资讯,推送更具价值的“三农”理论文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