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句顺口溜:干部干,群众看,干的看的都抱怨。
众所周知,基层工作非常不好做,因为你既要忍受官僚主义,又要应付形式主义,还要为人民服务。
原本,基层工作之核心应该是为人民服务才对,但现在呢,你恐怕要分出一半时间精力去做前两者,只能无奈笑笑:向上管理。
基层比牛马还累,群众却体验不到,反而觉得他们不作为,怨声载道,网络上各种骂、私底下各种吐槽。
有时候,我们不敢说自己是体制内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怕被「连带」骂几句。
有次,恩师发了个朋友圈,祝贺某某朋友获得省级XX优秀。
他的朋友是基层民警,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扎根(不管是不是自愿)基层,而且还获得这种级别的殊荣,是非常不容易的!
于是,我留言说了几句祝贺的话,结尾是:基层工作很不好做,贵友是榜样,值得学习啊!
遇到不好的现象,咱们就提建议;改进了、进步了,咱们就要表扬。
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二、
回到正题,基层很忙,群众却不买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的水平肯定不足以分析,所以整理《半月谈》一篇文章的部分观点。作者署名韩朝阳、熊家林。
-制度设计不接地气,执行落实激化矛盾。
许多制度只存在理论可行性,没有相应的政策、人力、物力做支撑。
具体操作上,只会把繁重的任务分摊给几个干部头上,通过「下死命令」「喊口号」「开动员会」等方式推进,而无实际支撑。
-看上级眼色为人民服务,眼睛向上走群众路线。
许多工作初衷是好的,但成效甚微。
因为领导也不可能「微服私访」去考核成效,都是通过是否符合指标、材料质量如何,等等。
至于那些基层干部,一个人头上可
能有好多顶「帽子」,如矛盾调解员、基层网格员、法制宣传员、信息排查员、禁烧协理员,等等。
-政策解释不够到位,信息不对称。
「端午节赛龙舟是热门民俗活动,有的地区出于安全考虑,做出时间、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一方面,部分村民觉得扫兴,有些怨言;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费心费力,难获理解。其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比如有的村庄传出限定水域是为了收费的谣言,实际上限定水域不仅不收费,还免费培训,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干群之间的怨气悄然产生。」
-资源有限。
这是永恒的难题。
在未来,这个难题只会越来越突显。
报告也说了,以后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为。
为什么?
就是因为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