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拆维权:当事人要求履行补偿安置,应当就符合补偿安置的条件提供初步证据

文摘   2025-01-08 15:49   北京  


征拆补偿,依法有据,应依法维权。



01

案件回放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施某丁与施某甲系兄弟关系,施某乙、施某丙系施某丁与杨某生育之子。

施某丁、施某甲祖上在××街道××街沿街北侧遗留有三间祖房。1980年左右,施某丁小家庭户将该临街三间房屋中的东侧一间予以拆除后,与西侧剩余两间合山新建了两间房屋。在临街房屋北侧位置靠通甲河建设了三间住房,在两排房屋中间靠西侧位置建设了厨房一间。施某甲、施某丁大家庭户中,施某丁一家户籍在上述老房内,其余家庭成员户籍均不在上述房屋内。施某甲的户籍约于1964年左右因工作原因从该村迁出。

施某丁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时形成的宅基地平面布置图显示街道北侧临街朝南房屋面积8.3×5,与西侧房屋合山而建,西侧房屋标注“施某戊”,“施某戊”房屋北侧为一间面积3.6×4的房屋,最北侧靠河一排房屋面积为11.75×5.2,北侧房屋的西边为罗某户、东边为葛某户。四至位置具体为“东至路约1.4米、南至街道、西至施某戊合山头、北至河”,批准文件备注“80年建”。1994年,XX街办向施某丁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证载土地使用者施某丁、地址XX镇解放街、用途住宅,四至为“北至通甲河、东至葛某和路弄、南至街道、西至罗某”,该证所附的建筑占地平面图为街道北侧临街房屋为东侧8.3×5.22房屋及合山而建西侧6.9×7.5的房屋,最北侧邻近通甲河房屋面积为11.74×5.15,中间靠西侧一间房屋面积为3×4.08,即宅基地平面布置图中标注“施某戊”的房屋也在国有土地使用证证载占地建筑中。

2011年5月4日,XX街办发布《XX镇镇区旧镇改造拆迁安置实施意见》,对青年东路以北至通甲河、小海竖河以东至振先路区域内实施协议搬迁。该项目拆迁安置实行居民合法住宅、合法且仍在正常营业的营业性门面房实行统拆统建、合法面积拆一还一、货币结算的原则,其他房屋实行货币补偿原则。该实施意见对评估办法、拆迁奖励、补偿项目及标准、合法面积确认等内容作了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镇区持有国有划拨土地的居民,按现行相关政策,以国有土地使用证载明的合法面积减去合法占地建筑面积部分,每平方米补偿150元”。施某丁户房屋以及案涉争议房屋位于协议搬迁区域范围内。

2011年5月4日,XX街办委托测绘单位至施某丁户现场进行房屋测绘并形成了房屋面积测绘分层图,分层图中记载的房屋分别为临街路北两间砖木平房45.65平方米及该房后侧搭建的石棉结构棚披10.27平方米、通甲河南侧的砖木结构平房63.13平方米及该房后侧搭建的砖木棚披14.42平方米、两处房屋中间一间砖木平房16.98平方米,以及施某丁户购买的解放路路南的建筑。分层图中未有施某甲主张的临街西侧两间房屋。2011年7月21日,南通正达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就施某丁户被拆迁房屋出具房屋拆迁估价报告书。11月25日,施某丁出具书面材料一份,载明“同意在拆迁时土地计算价值划50平方给施某甲”,当时XX镇房管所的陈某在该材料下方签署“施某甲的土地误登记在施某丁名下(该房屋已倒塌),经土管所和村调解,施某丁出具以上承诺,故在拆迁计算国有土地赔偿时,从施某丁名下划50平方米国有土地计算给施某甲”。12月9日,XX街办(搬迁人、甲方)与施某丁户(被搬迁人、乙方)签署《XX镇镇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书》(0001051号),约定乙方被拆迁房屋平房主体面积497.13平方米、其他面积27.03平方米、厕所和棚披面积71.37平方米,平房主体合法面积497.13平方米,乙方应安置人口为:农业人口1人,非农业人口2+2+2人,可照顾2人,可安置面积500平方米,合法面积拆一还一面积497.23平方米,按现行建房政策,享受安置面积减去拆一还一面积后,可优惠购房(空房)面积2.87平方米,乙方应得补偿、奖励费用为:被拆迁房屋建安成新价239805元、装饰装修补偿54855元、附属设施树木等补偿53016元、按期交房奖励65862元(合法建筑120元/平方米、违章建筑80元/平方米)、搬迁费补助6586元(合法面积12元/平方米)、过渡费补助65862元(过渡期24个月,按认定的住宅房屋合法面积每平方米120元,超过24个月,从第25个月开始,每月每平方米8元),以上合计485986元。协议另对安置房结算价格、评估适用规定等作了约定。施某丁、施某乙、施某丙在协议上签字。同日,XX街办对施某丁户出具安置房购房凭证,由施某丁、施某丙、施某乙签收。2012年4月9日,XX街办与施某丁签署0001057号增补协议,约定就施某丁户附属设施、树木等增加补偿11155元。施某丁户于签订协议当日以及此后分批领取了约定的补偿款,并签署《XX镇镇区改造拆迁补偿经费结算联系单》《XX镇镇区改造拆迁搬迁费、过渡费付款联系单》《XX镇镇区改造按期交房奖励结算联系单》《经营性门面房搬迁补贴凭证》。2012年12月9日,施某丁、施某丙、施某乙在交房验收证明单上签字,将房屋交付拆除。

在施某丁户协议搬迁期间,XX街办与施某甲签订《XX镇镇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书》(0001064),约定补偿施某甲建材搬运费2000元,协议首部被拆迁人一行后注明“该户为非拆迁户,本合同费项为建材搬运费”,该合同未注明落款时间。2011年12月15日,施某甲在《XX镇镇区改造拆迁补偿经费结算联系单》上签字,领取补偿费2000元。2014年9月3日,施某甲签署《国有划拨土地补偿凭证》,载明施某甲在镇区改造中被占用国有划拨土地5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50元补偿7500元。审批意见为“同意支付,从施某丁家中拆迁土地补偿中结账”。

2020年,施某甲认为其有祖房在拆迁时并未完全损坏,尚有墙体、梁柱、地基存在,应当给予50平方米安置房的问题,向XX街办、通州区政府提出信访。

2023年7月12日,施某甲向XX街办邮寄《履行行政职责申请书》,认为其父母在XX街道×××村有三间祖房,其父母均已过世,故房屋应当由其继承并合法使用,房屋于2011年被征收,要求XX街办履行征收补偿安置的法定职责。7月20日,XX街办作出书面回复,内容为施某甲随信邮寄的宅基地登记材料系施某丁户历史登记材料,与施某甲无涉,申请中所述的施某甲父母三间合法房屋,经查询未发现存在上述房屋,亦未查询到上述房屋的产权资料,拒绝履行房屋征收安置补偿职责。

2023年9月18日,施某甲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XX街办对施某甲履行征收补偿安置职责。

另查明,施某甲主张的祖房为临街与施某丁两间房屋合山建设的西侧两间,以及房屋后方朝东一间,即第三人主张由其家庭户建设的厨房。杨某、施某乙、施某丙均陈述施某丁所主张的临街西侧两间因年久失修,早已倒塌,拆迁时,现场仅有西北角一个角,北墙剩余一点墙体、西墙剩余四分之一左右的墙体,东墙、南墙及屋顶已经全部倒塌。临街房屋北侧的厨房系其家庭户于1980年建房时所建,用作厨房,并非祖房。

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驳回施某甲的诉讼请求。施某甲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施某甲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02

裁判理由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一审判决及各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施某甲以祖房被先锋街办拆迁为由,要求先锋街办履行补偿安置职责,是否具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对合法房屋的认定依据是不动产权属证书,集体土地征收则可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数计算安置面积。案涉地块拆迁时,先锋街办发布了《先锋镇镇区旧镇改造拆迁安置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了合法建筑面积的确认方式,即“按有权部门核发的《房产所有权证》或有效批准文件所载建筑面积并现存建筑物完好的确认合法建筑面积”。由此可见,案涉拆迁行为认定合法建筑并给予补偿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持有合法有效的不动产权属证书,二是建筑物保存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施某甲要求先锋街办对其补偿安置,应当就符合补偿安置的条件提供初步的证据。

首先,施某甲的户籍至迟于上世纪70年代即迁出先锋街道×××村,故此后不具有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施某甲是以其父母房屋被拆为由主张补偿安置利益,但施某甲父母生育数位子女,在当事人未提交遗嘱或其他涉及分家析产证明的情况下,即使存在合法祖产,先锋街办也不可能直接将补偿利益全部支付给施某甲。其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逐步对房屋和土地形成更加规范的登记管理制度,当时广大农村普遍实施的土地清查,就是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土地房屋权属的重新认定和登记。因此,无论相关房屋之前为何人所建造,对于其权属及性质的认定,应当以当时的书面记载为准。施某丁户先后领取了宅基地使用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其中1994年领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所附的建筑占地平面图对施某丁户的房屋四至进行了记载,先锋街办依据合法有效的不动产权属证书对施某丁户进行安置补偿并无不当。再次,施某甲并未提交涉及祖屋的不动产权属证书或审批手续,在拆迁过程中,先锋街办也委托测绘公司对施某丁户现场进行了测绘,从拆迁实践来看,测绘公司是对被拆迁户现存的所有房屋客观现状进行测绘,即使非合法建筑,也存在作为违法建筑予以补偿的可能,但测绘图未反映存在施某甲主张的临街西侧两间房屋。先锋街办提交的2010年9月的卫星图也显示该区域无建筑物。最后,在搬迁过程中,先锋街办与施某甲签订《先锋镇镇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书》,虽然施某甲主张协议中“该户为非拆迁户,本合同费项为建材搬运费”系先锋街办事后补填,但施某甲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理应知晓双方签订协议时就何项补偿内容及补偿金额进行的协商,且施某甲于2011年也实际领取补偿费2000元。先锋街办另基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记载的权利人施某丁“同意在拆迁时土地计算价值划50平方给施某甲”的事实,依照拆迁政策按每平方米150元补偿施某甲7500元,不能据此推定先锋街办认可施某甲对地上建筑物享有所有权。


03

案件要旨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对合法房屋的认定依据是不动产权属证书,集体土地征收则可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数计算安置面积。案涉地块拆迁时,行政机关发布了XXX旧镇改造拆迁安置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了合法建筑面积的确认方式,即“按有权部门核发的《房产所有权证》或有效批准文件所载建筑面积并现存建筑物完好的确认合法建筑面积”。由此可见,案涉拆迁行为认定合法建筑并给予补偿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持有合法有效的不动产权属证书,二是建筑物保存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当事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其补偿安置,应当就符合补偿安置的条件提供初步的证据。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库


京尹律师提醒:如果您或者身边的人在拆迁过程中权益受损,应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把握维权黄金时间,最大化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京尹律师提醒

多学习法律知识,少吃亏。有法律问题可咨询京尹律师。


维权热线

400-612-5618


关于我们

01

律所环境




02

律所活动


















03

律所文化






04

京尹生日会

















05

锦旗荣誉


擅长领域





往期精彩:

【律所要闻】



关注我们
FOLLOW US

扫码关注
京尹抖音号
扫码关注
京尹快手号
扫码关注
京尹视频号

FOLLOW US

扫码关注
京尹服务号
扫码关注
京尹民商号
扫码关注
京尹征拆号




北京京尹律师征拆团队
已通过法律为近千人解决征迁问题,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