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从行医治病到从政治省

文摘   2024-09-22 10:04   江苏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并将其作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总牵引。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用算术题巧妙解释“三高四新”战略。

“第一道算术题是‘3+5+3’,就是我们为‘三个高地’分别明确了3个、5个、3个一共11个标志性工程。”沈晓明表示,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方面,湖南有培育10个千亿级企业、打造“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三个标志性工程。

“我们做的第二道算术题是‘4×4’,也就是明确有16个重点产业方向组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沈晓明进一步说明,在这个体系当中,根据湖南产业发展的实际,把产业分成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4大类,每一大类当中又明确4个方向。

“第三道算术题是‘4+4’,就是推动建设‘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沈晓明说,“它不是挂一个牌儿,是推动实体化运作。”湖南建设的“四大实验室”分别为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是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

对过去一年解题答卷的成绩,沈晓明称:“我们自己认为,三道数学题做得还可以。”以数学题作答,形象而生动,也彰显了沈晓明的学院派气质。

公开资料显示,沈晓明,男,汉族,1963年5月生,浙江绍兴人,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研究员、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01


求学经历

沈晓明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据沈晓明日后回忆,他在这个江南水乡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小学、初中和高中就读于本土本乡的学校,三所学校均在他家方圆数百米之内。

1979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16岁的沈晓明应届高中毕业后考上温州医学院(今温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关于选择医学院,沈晓明曾透露,当年妹妹遭遇了严重的发育问题,家人几次三番到大医院求医,却徒劳无功,“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家庭”。填报志愿时,父母鼓励原本热爱乒乓球的他填了儿科。

在温州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后,沈晓明被分配到杭州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今浙江大学附属一院)做住院医师。1988年,沈晓明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从此在上海学习和工作了28年。期间,沈晓明曾赴美国纽约的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的Montefiore医学中心儿童环境医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

沈晓明后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三个老师》的文章,回忆了他在温州医学院读儿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时的导师黄达枢教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念儿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时的导师郭迪教授,以及他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Montefiore医学中心儿童环境医学科做博士后研究时的“老板”John Rosen。这三个老师,正是沈晓明三段主要的求学经历的见证者。


02


从医之路

1991年2月,沈晓明博士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儿科”医生,成为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副教授。1996年,从美国求学回来后,沈晓明担任当时正在浦东筹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副院长,此后历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新华医院副院长、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环境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

2012年3月,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一篇题为《沈晓明:为改善人的健康寻根求据》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时任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的沈晓明,几十年求学、从医、科研、育人的经历。

在从温州医学院获得学位后,沈晓明开始在当地繁忙的儿科医院工作。沈晓明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国家很缺训练有素的儿科医生,我只能承担起双倍的工作量,确保每个等候着的病人当日能够看完。我一天大约要看100来个病人,苦苦支撑,筋疲力尽。”然而,疲乏和劳累也为他的思绪打开了窗户——如果可以研究出如何防止儿童患病,这不是比一个一个诊治更好吗?实践这个想法的机会在1989年出现了,沈晓明为一群患严重贫血症的儿童治疗,他的诊断是铅中毒,这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被当作一个公共卫生的威胁。

在后来的15年里,沈晓明和他的研究小组在上海进行了一系列儿童铅中毒的深入试验,发现车辆燃油是铅的主要来源。沈晓明对铅中毒的研究工作没有止步于研究,他开始向政府建言使用无铅汽柴油,最终获得成功——上海政府部门决定从1997年起作为一项试点工程逐步淘汰含铅汽柴油。很快,儿童中血铅含量超过100μg/L(微克/升)的比例下降,从1997年的57·8%降到1998年的25·7%。2000年7月,含铅汽柴油在全国禁止销售,血铅超标的儿童比例进一步下降到5·8%。

在纽约期间,沈晓明就指出,许多早期诊断出先天性耳聋并给予干预措施的儿童,能够在正常学校上学。他一回到国内,就和耳鼻喉科的专家以及言语治疗专家一起,为建立一个听力筛选和早期干预系统而努力。在成功地进行了试点研究之后,沈晓明和他的团队又向政府部门提出把听力筛选加入到新生儿筛选项目之中。沈晓明又一次成功了,上海听力筛选的覆盖率从51·5%上升到98%。

2012年沈晓明在接受一家健康类报纸采访时曾表示:“我半辈子只做了三件事: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和儿童睡眠研究。”这三项研究成果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03


弃医从政

2006年2月,沈晓明出任上海市科教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党组书记,2个月后获任市教委主任,时年43岁。从此,沈晓明开始了从政之路。2008年1月,他晋升上海市政府副市长、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45岁成为一名副部级干部。

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期间,沈晓明主管科技、教育和卫生工作。这段时间也是上海新医改动作频出的时期,沈晓明投身上海新医改,为上海医改搭起框架。当时中央提出的任务包括:建立一个广泛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政策,建设社区初级保健护理队伍,保障公众公平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进行试点等等,可谓任务繁重。

当时医疗领域的改革举措,成为上海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得以区别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重要抓手。沈晓明曾在“两会”期间谈及医改时表示,医改是个很长期的工作,不是靠群众运动能够解决的,也不是靠喊口号能够解决的。国家对医改的要求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上海不想急功近利,也清楚地认识到不可能急功近利,所以又增加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要求。

沈晓明还首创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并在上海率先建设电子保健系统,以收集超过2千万人的从出生前起直至死亡的健康信息。原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这样评价沈晓明:“目光远大,这既反映于他对科学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也表现于他提出的众多思考和政策主张。他对工作怀有巨大的热情,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04


主政浦东

2013年,沈晓明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浦东新区。沈晓明是浦东新区第六任区委书记。此时的浦东,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这一年是浦东综改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随着全国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深化推进,浦东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局面,“二次创业”已经迫在眉睫。从卫生、教育领域,到全面负责浦东新区事务,沈晓明面临诸多新挑战。

“二次创业”需要各类人才。2014年底,沈晓明曾亲赴北京面向北大、清华等16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并发表演讲,事后感慨“早该来了”。在清华大学校园招聘会上,沈晓明说:如果你不是拼爹一族,上海浦东是最好的选择。上海,只有包容没有排外,不看背景行不行,只看自己行不行。他还举了自己的例子:“我就是个新上海人。当年,我以自己的求知欲和能力,用3年时间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用8年时间成为全中国临床医学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在不同场合,他也曾说起,当年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是海纳百川的上海接纳了他,成就了他。

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自贸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实行一体化合署办公。沈晓明兼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在此后一次专访中,沈晓明说,浦东新区政府从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后勤部队”,变成一线“作战部队”,其最大价值在于:以开放倒逼改革,用自贸区试验倒逼政府职能转变。

而对于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沈晓明始终认为人才是本质。沈晓明说,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没有可以依靠的固定资产,金融的比拼就是人的比拼,人才对于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另一方面,2014年浦东的GDP中,金融的增加值占比高达21%,金融对经济的贡献显著,因此人才堪称浦东开发开放事业的”命根子”。沈晓明直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是人才,离开人才谈金融中心建设是空谈。


05


南下海南

2016年9月,沈晓明离开学校和工作了28年的上海,进京履新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沈晓明在教育部任职时间不长,2017年3月即南下海南省任省委副书记,同年5月当选为省长。2020年底,他接替刘赐贵任海南省委书记,直至2023年3月卸任。沈晓明在海南工作了整整6年时间。

在海南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沈晓明的从政风格被认为务实而高效。海南省工作后不久,他就鼓励官员讲问题,非常直白,接地气:“大家知道我是医生出身,医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医生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病,都是问题,因此我平时讲问题比较多,而且表达的方式比较直接,希望不要介意。第二个特点是逻辑思维,先搞清楚是什么病,再研究开什么药,还要进一步想想怎么让病人不再生病,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问题导向’”。

2020年1月,来自海南省12家三级医院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管理等科室骨干147人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在海南机场为海南医疗救援队送别时,沈晓明说:“大家代表的是海南,代表的是海南人民。去了以后,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尤其是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大家可能会被分散在不同的岗位,甚至不同的医院,一定要多互相关心。希望大家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累了就要说,不要硬抗,医护人员生病比普通病人生病的危害还要大。我今天一看,大部分人可能都是我学生辈儿的人。所以这个(讲话)是领导对你们的嘱托,也是老师对你们的嘱托!”

当时,沈晓明这番嘱托被网友们称赞为“最疼医护人员的省长”。但也正是沈晓明有着一线从医的经历,才会更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艰辛,因此临别赠言显得既懂行又务实。

2023年2月24日凌晨,时任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率团出访归来,他成为疫情后中国首位出访的省委书记。医学博士出身的省委书记率先出访,对于疫情后的信心恢复是一个积极信号。此次海南省代表团出访的目的地是:中国香港和印尼、越南。10天的访问,海南省代表团行程密集,开展了39场高层会晤、综合推介、经贸招商、友城交流、侨务联谊、座谈调研等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

2023年3月,海南省举行“蓬勃兴起正当时——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五年来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恰是对过往5年海南发展的总结。5年来,海南基本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市场调控成功闯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非房地产投资占比五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2.4%。四大主导产业占海南全省 GDP 比重由53%提升至70.6%。“旅游+”新业态全域拓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激活消费引擎,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逐渐成为自贸港“金字招牌”,离岛免税销售额五年超1300亿元。


06


入湘履新

2023年3月,沈晓明离开海南,任湖南省委书记。这是近年来,继张庆伟之后,第二位在其他省份担任省委书记后,转任湖南主持全面工作的“一把手”。

在当时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评价沈晓明:“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大局意识强,领导经验丰富,改革创新意识和统筹驾驭能力强,作风硬朗,自我要求严。”沈晓明也在会上表示,将改革开放求实效,按照“‘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的方法论,不断挖掘、集聚并释放湖南在区位、政策、资源、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为各项事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和在海南一样,沈晓明最后再次重申:“今后如果有人打着我的旗号或以我的亲友、同学名义要求办私事、谋私利,无论真的假的,请大家一概拒绝并向我通报。在湖南,我没有私利要谋;我唯一要谋的,是湖南各族人民的福祉。”

上任之初,沈晓明就因穿着牛仔裤,脚蹬运动鞋,头戴草帽去基层调研,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人物。沈晓明的这一身穿着,让人耳目一新,也无形中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

湖南是中部人口与经济大省,湖南南通珠三角,东连长三角,位于长江中游,区位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6604.0万人,排名全国第七;2022年全年GDP为48670.37亿元,位列全国第9名。湖南先进制造业基础扎实,拥有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湖南是粮食大省,2023年湖南粮食面积7145.3万亩、总产量613.6亿斤,居全国第10位,其中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尤其是杂交水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面向未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进程中,湖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才、资金、产业配套等多方面的新挑战。

今年7月1日,沈晓明在《求是》上发表《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中提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等。

“聚焦‘奋勇争先’的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在协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沈晓明说。


资料:《中国经济周刊》《柳叶刀》《求是》《我的三个老师》(沈晓明)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吏部风云
悉世事,知人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