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下午15点,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精彩的中医讲堂——“当emo填满我的生活,我该怎么做”。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利敏教授从身体问题谈到精神疾病,为我们初三年级同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王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emo情绪产生的原因与合理解决的方法。第一,“如何认识情绪”。老师用范进和林黛玉的例子,一喜一悲,都体现了人体本身有情绪需要发泄,但是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接下来我们探究了为何情绪影响身体健康,随着“怒伤肝”等等五脏六腑所对应的情绪被揭露出来,我们也知道了情绪不好影响身体机能的原因——导致气血运行缓慢并进一步导致身体各项机能不正常。第二,“中医整体观”。王教授引用中医古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这不禁让我自我反思起来:古人的这套理论很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那么,我们的作息与自然协调吗?也许不。于是我怀揣着一颗想要探求解决问题的心进入了第三部分,“保持淡人小妙招”。在这一部分,老师讲述了各种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心情不佳导致的问题,并介绍了许多缓解办法:按压穴位,泡养生茶等等。
总而言之,这次的讲堂让我收获良多,对中医有了更多理解。
2024年11月15日,我校C22级本学期中医讲堂在体育馆拉开帷幕。此次讲座嘉宾王利敏老师在上学期就给同学们带来过生动有趣的中医药课堂,此次跟大家第二次见面,勾起了同学们对上次精彩课堂的回忆,纷纷挺直腰板,似乎上次S形脊柱侧弯的画面历历在目。
王教授依然秉持着她幽默的讲授风格,开篇借网络流行词emo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身为初三学生,有压力是在所难免的,这次家长讲堂便是教我们如何解压释压、如何判断自己身体状况是否良好,以及怎样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王教授的ppt多为图片,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有的让同学们忍俊不禁,有的则令同学们凛然生畏。
王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中医如何认识情绪,中医整体观和保持淡人小妙招。王教授告诉同学们,中医讲究将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情绪都对应着相关的身体器官,过度保持某种情绪会影响到身体对应部分的健康。中医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思悲忧恐惊”七大种类,分别对应了“心肝脾肺肾”五大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王教授还举了范进中举后神智不清是因为过喜而伤到心脏,林黛玉过悲导致肺结核等例子,使情绪所对应的症状和发生部位更清晰明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同学们豁然开朗。接着,王教授还说中医不仅仅是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医全身,药到病除。
王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判断体内湿气重的三大症状,并展示了一些病态舌相,告诉我们要牢记这些舌相,以便在自己生病时能够及时自我诊断,或据此了解最近饮食习惯的不良之处并及时改正,同学们或赞叹或点头,一瞬间懂了不少自我诊断的良方。
最后,王教授教给我们一些自我养生的好方法,并指明了一些重要穴道。他以互动的形式亲自动手给同学们找到合谷、阳陵等穴位,教我们怎样按揉调理,缓解疲劳。令同学们想不到的是讲座竟然还有彩蛋,王教授亲手指导,教同学们打八段锦前三式,同学们颇感兴趣,津津有味依葫芦画瓢地学起来,场面一度热闹非凡。
此次中医药讲座取得圆满成功,反响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宝贵机会,也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收获了一次良好的解压体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医药的种子将在更多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从梦境到情绪,解码身体的密码
——以脾胃为中心的探索
2024年11月15日,我校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利敏教授为我们C22级学生上了一堂关于中医智慧的课,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讲座以我们感兴趣的emo为引子,缓缓展开了一幅中医哲学的画卷,引领我深入探索情绪的奥秘与身体的健康之道。而在这场讲座中,我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关于脾胃的论述,因为我自己脾胃不好,所以每一次老师提及脾胃,都仿佛是对我个人健康状况的深刻写照。
讲座的老师从“emo”这一现代流行词汇讲起,巧妙地将它与中医的智慧相结合,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老师提到,情绪如同四季更迭,有喜有悲,而中医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喜则气缓,悲则气消,过度的喜悦与悲伤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对脾胃的影响尤为显著。听到这里,我不禁点头赞同,因为我自己就深受其害。长期的学习压力,让我时常陷入焦虑与悲伤之中,这无疑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导致我经常感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当老师讲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例子时,我更是感同身受。林黛玉长期沉浸在悲伤之中,伤及了肺气,进而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最终导致了肺结核这一在古代难以治愈的疾病。我深知,虽然自己并未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但脾胃功能的下降已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我更加关注老师接下来关于脾胃调养的建议。
老师强调了情绪与气血、脾胃的紧密关系,并分享了许多实用的中医养生知识。她提到,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与形态,可以判断脾胃的健康状况。比如,舌头中间白四周红,可能是肝火旺盛、脾胃虚弱的表现。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次脾胃不适时,我的舌苔总是显得格外厚重,颜色也偏白。而老师提到的按摩合谷穴、太冲穴等穴位来调养脾胃的方法,更是让我如获至宝。我决定在日后的生活中,将这些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养生计划中。
此外,老师还提到了晕车这一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其实也与脾胃功能有关。这一点也引起了我的共鸣。每次乘车出行,我总是容易感到头晕恶心,这无疑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表现。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更加明白了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随着讲座的深入,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没有简单的病因与症状,只有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深刻体会到,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调节情绪、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养脾胃这一后天之本,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今后,我会注意将中医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要更加注重情绪的管理,避免过度悲伤或喜悦对脾胃造成伤害;更加注重饮食的调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给脾胃带来过大的负担;还定期按摩合谷穴、太冲穴等穴位,以调养脾胃的功能。我相信,在中医智慧的指引下,我一定能够走出脾胃不好的困境,迎接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今天听了学校组织的讲座,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中医看舌象就能知道我们的身体状况,舌尖红是心火旺,舌苔厚是湿气重,若是舌边有齿痕,那可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更神奇的是,如果舌面有裂纹,可能是阴虚火旺的迹象。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中医的智慧。
而且,中医还关注我们的心理。情绪不好,中医会说是肝气郁结,告诉我们要放宽心,保持好心情。因为中医认为,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气血调和,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就像讲座里提到的,保持愉快的心情,能让肝气舒畅,从而避免一系列因情绪不佳引起的身体不适。
这场讲座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智慧,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今天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由中医专家带来的讲座,不仅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亲身体验到了传统医学的魅力所在。
一开始,老师详细介绍了几个常用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穴、太冲穴等,并耐心地讲解它们的位置及功效。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互相找到这些穴位,轻轻按压。奇妙的是,当手指触及那些小小的点时,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微妙的能量流动,或是舒缓疲劳,或是提神醒脑,效果立竿见影!
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我对中医的兴趣,也教会了我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学会了基本的自我调养方法。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索、去传承。
审核 | 李书霞 张波
撰稿 | C2203 李秉震
编辑 | 史可婧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公众平台
微 信 号 | qhfzsdxx-2015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