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xun 在大学前三年里一直都确定不了未来的方向:
"工作好像不是很有意思,专业深入下去也不开心……以后去读市场营销硕士?行为经济学博士?“
“诶?~~~这个方向有意思!”
“哇,最喜欢的offer来了!”
然而,从找到投缘的实习,锁定能发挥自己对教育热爱的心理学项目,到第一个offer就拿下了梦校、实现和女朋友一起去UCLA的梦想……他在6个月里一口气搞定!
一直都很迷茫可怎么办?
很多人会呆在想法里打转。
Shuxun最终选择的破局办法就一个字:做!
Shuxun
北京大学心理系
GPA3.5 GRE 323 TOFEL96
UCLA 社会研究方法论硕士录取
MA Social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只申请了一个项目)
01
哇,最喜欢的offer来了!
收到UCLA 的offer letter的时候是2月16号,我正在杭州准备上台演讲。这是女朋友的公众号办的线下活动,我准备了一个长长的讲稿,主题是“边界”。
演讲应该还挺成功,虽然二十分钟的演讲里,脑子掉线了好多次,压抑一下激动的心情真不容易。以至于在演讲后的问答环节里,脑袋也基本一片空白,很久才缓过来。
回想大一时候,我都无法想象我在大学里一定能找到女朋友,也不太确定四年以后会怎样。可能会出国?还是说找一个喜欢的工作?还是浑浑噩噩地生活?
到了现在,申到了最喜欢的项目,可以和女朋友一起去美国做有意思的研究,终于感到放心了。
图源画师 汀Ting
02
我的迷茫期,真的很漫长……
大二下学期,我下定决心准备出国。考了第一次托福,报了GRE班。那时我真的比较迷茫,我觉得什么方向都不适合我,又觉得什么方向好像都行。
我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如果读PHD,基本会走认知神经科学的方向。但是,对这个方向的实验我还挺头疼的(比如,观察视觉在一个震荡波的序列中视觉搜索能力能不能得到提高……),并不想以后继续研究下去。
然后,我决定尝试一下做marketing,因为之前有过在系学生会外联部工作,和市场工作听上去有些关系。
BeBeyond老师推荐给我几个marketing的硕士项目官网,建议我先看看,确定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兴趣。我对着几个项目网站读了一小时,并没有发现刺激我兴趣点的信息。
培训老师糊涂奶奶也推荐给我一本市场营销的书,要求我三个月看完。我是准备认真读的,但是真的有点看不进去,硬着头皮看了50页就扔在旁边了。回想在此之前,我自己曾经看完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但也是吃饱了饭有时间瞅瞅,并没有要深入研究下去的意愿。
同时,我开始观察我身边学marketing的人、也去了解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发现我确实活不成他们的模样: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很圆润地做事,也不能很快的接上别人的想法、很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经过以上短暂而认真的探索,我觉得marketing是不适合我的。
03
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犹豫上
先去做,做着做着就有目标了
能够走出迷茫,我觉得关键就是这一条。
我第一次找实习是在大二上,被拒了,然后难过了很久,很长时间没有再动过找实习的念头。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太玻璃心了。
去年3月份在BeBeyond的workshop上,培训师Sara评估我的情况后给到的建议是:一边准备申请,一边做实习。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以前我一直是一个把什么事情都想好了再去做的人。可是我发现不应该是这样的,你要先去做,才能把事情想好。在做的一步步中,你没准就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了。
在Sara老师的督促下,我在BBS上一页页翻,每个实习都有看。我发现其实找实习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害怕。很多公司的实习要求都比较高,但你可以试着投简历,即使被筛选下来也不亏,但是一旦被选上就很赚。
我在海投实习简历的时候大致是7月份,当时看了腾讯、爱奇艺、百度、滴滴等等一系列公司,一边投一边反思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最终我拿到了一个互联网教育公司的实习。而且就因为这个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成就感和优势。
当时公司缺少专业人才来研究模型,需要专业的同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何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我被派去研究新的模型并给他们的模型理论提供反馈。
我很喜欢《红辣椒》,它讨论梦境的产生与现实的融合
一开始我看文献、学东西我还是一脸懵逼的,觉得好像很复杂。但是几小时后我渐渐开始享受这种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我理解了这是一个定位学生能力的规则空间模型,我开始主动搜索与这个模型有关的所有文献,还有其他几个改进的模型……学着学着的感觉是:
哎?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很想继续学下去!
在我学习了这个模型的原理之后,我有很强的成就感——按照模型里的思路定位学生属性,那种感觉就跟自己研究成果发表了一样,而且感觉到自己能用这个模型做很多事情。
老板给我一周时间看他给的文献,我用了一天就看完了,而且在之后给他们讲模型的时候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这让我发现,我在寻找模型,领悟的方面还很有优势的。
所以,当我在看社会心理学方向的各个项目,看到UCLA的研究,觉得他们做的事情真的好符合我的预期:一群可爱的人在研究模型,在帮助老师更好的评估学生,在做各种支持项目。
我就想,Oh! That’s it!
我把UCLA暂时定为我的梦想项目(也是女朋友的)。这时离申请截止还有两周不到。我和Sara老师一起火速做文书材料,修改了6版以后,提交了申请。
04
一定要深挖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一定要深挖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为什么要来这里做
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有什么优势
并且坚持做下去。”
这是我做完申请最深的感受。
我比较喜欢研究各种模型(数学的心理的)、也很喜欢教课。在申请材料的字里行间,我有体现出对这个项目真的热爱,想在这个领域做出点什么。
在简历和文书里我只写了一份实习经历。但是这份经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真的在里面收获了这个项目看重的东西,例如MIRT模型、DKT模型以及R语言的很多编程知识。
我也具体阐述了在未来的实验中,我计划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来更精准的处理数据(R语言自带很多数据处理包),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编写程序来完成实验。另外我也着重陈述了自学的模型、数据处理技术,这些都是对方项目很看重的。
因此,我虽然有一些条件其实都没有达到项目要求(托福只有96分o(╥﹏╥)o),但我最终拿到了UCLA的offer。
反思回忆,申请流程中最支持我的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是在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越深挖这个项目的内容越觉得我很爱(比如我特别喜欢教学生,本科的时候教高中生,同学们挺喜欢我,能够提升他们我也很有成就感。他们会安排学生去参与高校的教学评估,给高校教学组提意见),所以有很强的动力去一直改我的材料,也是在一遍遍和老师Sara交流的时候感受自己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自己有什么优势。
这里也想提醒大家:
如果你的规划中正好有你感兴趣的那个point,你会变得如饥似渴的想去接触它的每一点,最后帮你更好地完成它的。
超爱推理小说,和大家安利我最喜欢的《三口棺材》
05
最后顺利申请到这个项目
要感谢很多人
特别要感谢Sara老师!
在实习、申请的各个节点把关进度,并给到实时的评估和建议,这个对于当时忙碌的我来说很给力,特别是在我迷茫的时候,跟我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具体可以去找什么样的实习、该去看哪些学校项目(UCLA在心理系同学眼里含金量当然很高了,这个项目倒是比较少人知道,因为大家大部分都去申美国博士了,申硕士的好像都不是去美国。)
最重要的帮助就是跟我一起聊PS怎么写,一起挖掘我的特点以及对学校的吸引力在哪,把我的竞争优势展示充分了。
还有就是女朋友!
谢谢你经常督促我这个做了没有、那个做了没有,分享各种各样的的信息。
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的语言成绩考了5次仍然很不理想,达不到学校的baseline。那段时间我很低落,觉得硬性指标都达不到怎么会有学校要我,甚至一度想gap吧gap吧,或者随他吧随他吧,有可能我这辈子就留在中国打工了……而你说:
这个项目最适合我们,我们一定要试!
Love you!❤亲爱的!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希望我们以后能一起在美国定居,平时养养生,每天开开心心自由地生活!
-END-
推荐阅读:
1. “读了不喜欢的本科,我选择了转学”|这是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故事
BeBeyond,1999年成立于芝加哥,专注于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留学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