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浙大的一篇奖学金推送帖引起了众怒。
一开始看到标题的小编满脸问号,24/67656是个啥?
点进来后才发现24指的是获奖的人,67632则是被充当分母的“普通人”。到今天为止文章还挂着,标题没改,只是关闭了评论区。
表彰优秀的人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各大高校的官媒纷纷“造神”,“寝室全员保研!”“本科发表一作SCI XXX篇!”“神仙情侣双双上岸”,官媒清一色这样的推文,宣传那些拥有出色六边形背景的优秀学生,以供后生“瞻仰”。
尽管之前类似的报道屡见不鲜,但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所以浙大的这一篇推文,为什么能引发全网吐槽?
来看看大家对浙大分母事件的评价⬇️
“离了浙大,谁还把我们当分母”
“公众号推送天天都是学霸宿舍”
“只有他们才是灿若星辰”
“分子分母完全就是侮辱”
可以看出,大家反对的不是优秀,而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形式,把其他大多数同学沦为分母。这种把活生生的人异化成冰冷的数字排名的形式,是让学生十分厌恶的。
但这些被点爆的浙大学子,也曾是高中和高考的优胜者,也曾是分子的存在。所以有人指出,“你不应该只在自己成为分母时才反对成绩至上主义。当你被浙大录取时,你作为分子受到了赞扬和吹捧,而到了大学成为分母时就开始反对,这也太双标了。”
这样的观点确实不能说有错,但在一个普遍强调成绩的社会中,大多数人是在无意识中被异化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失败后、在光环褪去后才开始辩证地看待一件事儿。可以说,在绩优主义这条评价体系下,没有永远的赢家。
浙大的这篇推文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揭示了大家对绩优主义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这种声音,在我们看来真的是一个好事。
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这种内卷现象导致更严重的情况——扼杀所有的创造力之前,这种反抗的声音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卷绩点这条路并不一定适合你,绩优主义这个制度是有问题的。
在绩优主义下,大家都怕成为分母,因为分母意味着“普通”。但BeBeyond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而又不普通的。
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已经成为了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但每当你站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后,你会发现你目前拥有的一切荣誉这个平台上的人都有,这些被社会认可的东西——国奖、发过Paper、大厂经历、高GPA等,大家都有,这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这很正常。
但每个人都是不普通的,因为抛开社会所推崇的荣誉外,每个人的内涵其实都非常丰富,你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接触过的人、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所有的一切才成为此刻的你,少一点都不是。
那些“主流”之外的东西,可能才更深程度定义了你的独特性,而很多时候也正是这种独特性决定了未来你适合走的道路。这也是BeBeyond在留学申请中让学员做自我认识以及自己做选择的原因。
现在,我们也能听到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了,不论是国外还是在国内。
比如悉尼大学近期发布的官方贴——
“你的价值并不是由考试成绩决定,你远比分数更有价值”
国内的南京大学——我在南大做普通人专栏⬇️
还有关于这个 24/67656 格式的反差宣传版⬇️
“4/34636,这个寝室,全员不保研!”
是时候告诉学校我们爱看的是什么了!
二月十三:把压力给到学校!
《这所985,全校保研!校长是怎么做到的?》
南雍山有山的错落,我也有我的平仄。请允许自己的普通,但也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不普通。
我们生来不是为了甘当谁的分母,也不是为了拼命成为所谓的分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并且坚定地走下去,这就足够了。
扫码预约一对一咨询
推荐阅读:
BeBeyond,1999年成立于芝加哥,用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理念和方法做留学申请的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