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书》札记(十七)
作者 叶一鸣
112.贤哉二大夫!
1. 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2.“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
3.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
——《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
疏广年少好学,深明《春秋》,为皇太子刘奭的太傅,其侄子疏受也因“辞礼闲雅”被拜为少傅。二人教授皇太子五年。其时宦官、外戚、权臣相互勾结,盘根错节,搞的朝廷乌烟瘴气。疏广突然看透世事,远离权力中心,让侄子和他一起明哲保身,回家自然终老。离别时,“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真的是“贤哉二大夫!”成为汉朝一道亮丽的风景。疏广回到家乡后,散尽千金天天宴请父老乡亲,他说留下金银会成为子孙的累赘:“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二人都得以寿终,如其所愿。
113.王吉因一枣休妻
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
——《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
王吉,琅琊人,好学。因为妻子摘了房东家的枣子,便休妻。房东家听说后觉得过意不去,要砍掉惹事的枣树,邻居们劝阻了,又硬让王吉把妻子请了回来。放在今天,你王吉想离婚,不是三瓜两枣就能打发了的!给分手费、净身出户,还要打几年官司才行;想复婚,恐怕得几百吨狗头枣!
114.黄霸狱中好学不倦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汉书卷七十五·夏侯胜传》
夏侯胜是西汉今文《尚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经学不明,不如归耕。”经术不明,不如回家种地。也不知道“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是不是从这演化而来。公元前72年夏侯胜、黄霸因汉武帝尊号和庙乐之争被下狱,关在牢里过了很久也没审判定刑,黄霸就提议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自己身犯死罪为由拒绝了他。黄霸引用《论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觉得他说得很好,于是就教他学习《尚书》、阴阳五行等经术。黄霸是朝闻夕死的好学者,且是闻道不死的幸运儿。三年后49郡地震,全国大赦,二人得以出狱,夏侯胜任谏大夫、给事中。夏侯胜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子弄明白五经、六术,取富贵就如同捡拾地上的芥菜一样容易。地芥也有可能是地软(地耳),潮湿之地尤多,我小时候经常捡拾,味道鲜美。
黄霸在狱中3年没有白学,真的是明经术后一路高升。他出狱后任扬州刺史,后成为一代名相。也许还有很多好学者,可能真的是朝闻夕死了,所以史书不载。
115.酷吏均无好下场
1.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天子可其奏。吏民守阙号泣者数万人,或言“臣生无益县官,愿代赵京兆死,使得牧养小民。”广汉竟坐要斩。
2.广汉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汉书卷七十五·赵广汉传》
西汉酷吏首推张汤,赵广汉步其后尘。唐朝有酷吏有来俊臣、周兴,明朝有锦衣卫、东西二厂,蒋介石有中统、军统,康生也可算是酷吏,在延安抢救运动、推行土改、文革中整人无数。前车已覆后车至,历代酷吏不绝于朝,但酷吏都不得善终。肃反酷吏夏曦长征时落水,红军战士无一人施一援手,看着他被淹死。保卫局的邓发,自己在七大上作检讨,毛泽东为其说情,仍然得不到红军战士的谅解而落选,后因飞机坠毁死的面目全非。唯独大侩子手康生善于隐身藏奸,虽得善终,但最终被开除党籍,移出八宝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真应了佛家语:自做枷自作自受。
116. 尹翁归文武兼备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敖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汉书卷七十五·尹翁归传》
河东太守田延年选拔人才,让有文采者站在东边,有武力者站在西边。尹翁归认为自己文武兼备,居中不动,很自信也很可爱。田延年被选入朝中担任大司农后,尹翁归随之提升为都内令和弘农都尉。不久又征拜为东海太守。汉宣帝选用良吏,入朝治事,看到尹翁归政绩卓著,便提拔他担任右扶风。他以酷法威震京师,使扶风很快出现了大治的局面。由于他治盗有方被称为三辅中的第一贤能。尹翁归于元康四年(前62)病卒。他生前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汉宣帝对他的早逝深表痛惜,制诏赏赐其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祠祭。尹翁归的三个儿子后来也都当了郡守。
117.王莽开通子午道
其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
——《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司马迁(前145?~前90?)之后大概过去了近250年,到东汉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视察褒斜道时,感叹同乡杨涣开凿石门之功,作《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简称《石门颂》,其中有:“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焉。”这便是刘邦由子午道入汉中的最早记载。按说司马迁距离刘邦不到100年,王升距离刘邦有350年,司马迁可能更清楚一些。汉平帝元始五年(5),王莽因为他的皇后女儿有了身孕的祥瑞征兆,就开通了子午道,从杜陵直达汉中。当然这条古道可能早已存在,以前不过是毛路、小道,不是官道,没有“子午道”这个官方名称而已,所以司马迁就没有明确记载这条古道的名称。
杜南、杜陵,蚀中、汉中,是不是一个地方呢?从长安往南到汉中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几条古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当时汉中郡治如果在西城(安康),是可以直达的,如果郡治在南郑,则不能直达。班固又说“汉王既至南郑”。
司马迁、班固、王升的记载,谁的准确呢?因为年代久远,史料阙如,刘邦到底是走哪条栈道来汉中的,就成了一桩千年争论不休的公案。王莽虽然为自己女儿庆贺,滥用国力开通子午道,但毕竟方便南北的百姓互通有无。
【作者简介】 叶一鸣,生于1974年,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勉县三国文化研究院会员,爱好文学、历史。发表作品40余万字,散文《木牛流马亭祭》被收入2018年版《勉县志》。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魏来安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赵贵元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罗茹 胡丽岚 陈照国
审核:田也,责编:国文,序号: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