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创作、职场和生活的100条思考

学术   科技   2023-12-31 10:59   上海  

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啦!

今年1月份开始玩即刻,发表了近700条动态,获得了14000+点赞,积累了4500+关注,还有幸被全站推送过。

这些碎片化的表达,也许没有很高的含金量,数据反馈相比于其他体量更大的平台也显得寥寥无几,但因为即时、真实,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我拜托小助手 @乐由 帮我精选了今年的100条动态,按照创作、创业&职场和好好生活进行了分类整理,在年底的这个时间进行一轮自我回顾。如果你感兴趣,也欢迎阅读,希望能产生点滴共鸣和启发~



关于创作的观察和思考

 
1.
信息不值钱,对信息的利用效率更值钱;内容不稀缺,让内容流动的能力更稀缺。
 
 
2.
好的社群是信念的集合
 
 
3.
媒体是一个放大器,好或不好的东西都会被放大,所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更要谨言慎行,考虑自己发东西的后果,共勉。
 
 
4.
坚定创作,坚定表达,用文字去链接世界真的是性价比很高的方式。
 
 
5.
魔鬼都在细节中。
 
 
6.
可能从用户角度看叠甲很有喜感,但从博主角度来说那是求生本能,每一句叠甲都代表脑海过了一批被骂的可能性。
 
 
7.
今年听到的关于个人IP最好的理解:修好自己,吸引到对的人,然后带大家一起共赢。
 
 
8.
最近有个强烈的感受:做内容,一定要与用户共舞。 
 
从三个层次来展开:

① 代入用户,与之共情
最近发现用户思维是大家做新媒体的一道坎,而如果要我说啥是用户思维的话,可能就是能否代入用户、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
 
所以我在研究不同的平台、面对不同的用户的时候,会让自己“浸泡”其中,让自己也变成用户可能是理解用户最笨但也最有效的方式。
 
此处点一下,该不会还有想做小红书的人不刷小红书、想做播客的人不听小宇宙吧?快醒醒别偷懒啦😂 
 
② 给用户搭舞台
前几天写了篇B站【进击的沈帅波】的拆解文,里面有一个可借鉴的点就是用ugc的模式做内容,具体说来就是他的破产系列,一开始是讲他自己以前创业失败的故事,但后续常态化更新其实是征集用户故事。
 
还有个例子,就是即刻最近收集类的帖子很热,很关键的原因是激发了大家的参与感(转发、评论)
设计一个好的玩法,调动用户参与,比一个人苦哈哈地运营强多啦(自勉🤡     
 
③ 给学员晒成果
如果有付费用户,那么初期可能是靠自己宣传,后期就得出学员成果和案例,让用户为你扩散口碑了。
 
比如我的专栏读者里经常有小伙伴帮我做推荐,尤其是自己做出成果的小伙伴,推荐起来就更有说服力。而我自己也能更专注在帮大家取得成果、而不是费劲巴拉自卖自夸上。
 
这条就说到这,起舞吧朋友们💃🏻💃🏻💃🏻
 
 
9.
自媒体人,两台手机是刚需。
 
倒不是因为要注册多个号,或者要装很多好友,我感觉最高频的场景是:看发布的内容在用户视角是否正常显示
(所以没有两台手机的话,有一个能随时抢手机过来用的同住人也行🌚)
 
 
10.
同样的内容,观测层级不同,得到的信息密度差别也会很大。
 
比如我日常看内容会这么看:
第一层是内容本身
第二层是ta怎么做
第三层是ta为什么这么做
第四层是如果是我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我看了范冰老师视频号直播:
第一层,他讲了一些关于个人IP的玩法,不卷抖微快红B该怎么做IP;
 
第二层,他是用视频号直播,内容显然有准备过,条理很清晰,讲得很流畅,但一开始奇怪的是没有互动;
 
第三层,听着听着我意识到其实冰神是在录播客,顺便把播客录制过程直播出来,所以中间没有互动,避免被问答打断节奏;最后录制完成后,冰神开始从头翻评论,并跟大家开始互动起来了,此时留下来的观众基本都是铁粉或者老用户;
 
第四层,正好我最近也有计划尝试视频号直播,内容的准备度、直播的互动方法、怎么和播客结合这些点都可以有所启发,具体就不展开了~
 
 
11.
【涉及他人案例如何要授权、防踩坑?】
问别人案例要授权为自己所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学员/用户案例;一种是IP案例(而且很可能这个IP你不认识)
     
💁🏻‍♀️前一种比较简单,肯定是要授权更保险,唯一缺点就是麻烦,可能会耽误发布流程。
 
建议的方式就一开始触达就要好授权,比如我用户给我好评反馈的时候我就会说:
「谢谢宝的反馈,我可以要个授权以后用来打广告吗?」
 
💁🏻‍♀️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hard模式:
1.首先你这个拆解是什么用途,用于变现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因为算是拿别人的内容盈利
 
2.另外就是看你拆解的角度,是夸还是贬,夸相对来说好一点,贬出问题概率很大而且会树敌
 
3.还有就是内容方面,务必要专业,如果有自己臆测的部分还猜错了就很容易让人反感,常见踩雷就是猜别人营收规模,我收到很多类似吐槽。
 
我自己的实例就是我写了一篇沈帅波老师的拆解发公众号付费阅读:

他不仅付费,还转发说我写得好,还主动加了我微信 。
 
内容尺度方面,我那篇文章主题是分析B站财经类账号的商业化,只有三分之一是拆解,且用到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在我的梳理和合理推测下用于服务内容主题。
 
当然不能忽视的就是,波波本人很nice,格局很大,换一个IP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反馈哦
 
 
12.
不进行商业化的抄袭也是不行的,不是拿去直接卖钱才叫抄袭。就算免费分享,抄了就是抄了。因为,你所谓的分享,不过是慷他人之慨。 
 
提醒一下爱学习、爱分享的你们,听课笔记自己看看就好,拿出去分享,也得问问原作者的意愿,否则,可能是违法著作权法的哦。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违法,而是没有被追究罢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这样一个总是被诟病版权意识差的环境里,在有能力原创之前,也尽量不要伤害原创者的利益,这样,用心做内容的人,才不会寒了心。
 
 
 

给创作者的心灵补剂

 

13.
做自媒体就像播种,并不知道这个种子是不是能活下来,是不是能开花。
 
但播撒得多一些,勤快一些,忙到自己没空去想七想八的时候,反而会感觉收获更多。
 
 
14.
当不更新和更新都能增长,且增速差不多的时候,主动保持更新真的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但更新是给自己打开可能性,增加成功的概率。
 
快速增长的节点都是非线性的,如果不是天赋异禀条条都能爆,可不得是多更新以换取更高的概率来爆吗!
 
 
15.
有一份努力的原因是:
希望支持我的用户觉得没有选错人
 
 
16.
被吐槽:更适合普通人的翻车方式。
早一点脱敏,早一点收获快乐。唯一的缺点就是失去创作冲动。
 
 
17.
写文章真的是一个很治愈的过程。
 
在写要更新的专栏文章之前其实我还挺焦虑,因为今天有非常多的工作量,专栏更新的主题也没有想好,昨天的直播也有各种小问题。
 
但是写完直播复盘文,这几个问题我一下子都解决了:直播复盘出来了很多踩坑点,之后可以改进,还可以写sop;专栏文章也写好了;而且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顺利,从构思到发布不到一小时,所以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完成其他的工作。
 
整个就是很爽! 推荐大家也都试一试~~
 
 
18.
对一个内容创作者来说,
最珍贵的不是头发,是表达欲
 
 
19.
保护你创意最好的办法就是:
快点把它做起来
 
 
20.
“被骂说明火了”
一句话治好精神内耗,反正对我很管用

 
21.
因为有人不喜欢自己而难过的时候,如何一秒治愈:连刘亦菲都有人不喜欢!我凭什么!

 
 
 
22.
有小伙伴在小红书收到恶评不开心
安慰之余,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保持快乐的秘诀了:
“打造自己的快乐茧房!”
 
具体来说就是:
1. 恶评不用管,甚至不用细看,直接举报拉黑,不要在不喜欢我们的身上浪费一点精力
2. 跟自己感到快乐舒适的朋友在一起,远离让你感到不舒适的环境和人
3. 少吃与自己无关的负面瓜
4. 积极点开搞笑视频和搞笑图文,让大数据知道你是个没心没肺的乐子人
5. 看了好内容记得互动,送上三连让作者一起开心,一个免费的评论就能让两个人都快乐!(我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23.
鼓励大家善用删除、拉黑、取关、屏蔽功能,不喜欢看的内容不要看了,都来打造自己的快乐茧房~
 
 
24.
“害怕搞砸的人一定搞不砸”
 
 
25.
「曾经做到过」也是很有力量的
 
 
26.

这时代
不缺观点,缺践行
不缺谩骂,缺善意
不缺偏见,缺包容
不缺说教,缺自勉
——谨以自勉

 
 
 

一些暴论

27.
关于自媒体的20条暴论    

1. 要做哪个平台,首先去平台浸泡。
2. 定位是一边做一边生长出来的,一篇没写过别谈定位。
3. 值得做的平台并不多。
4. 平台用户基数和你能影响的用户是两码事。
5. 播客是目前数据含金量最高的新媒体。
6. 公众号目前适合做留存,不适合做增长。
7. 纯分发没啥意义,顶多是“附加权益”。
8. 不同平台有不同的话语体系。
9. 自媒体1.0:用户在哪你去哪;自媒体2.0:你在哪用户去哪。
10. 做好新媒体最重要是懂用户。
11. 泛粉没有意义。
12. 想吸引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内容。
13. 你是你能批量影响的用户的理想自我。
14. 新媒体硬技能(排版、剪辑等)并不难入门,但做到顶尖也会自带流量。
15. 一鸭多吃是新媒体必备技能。
16. 自媒体是放大器,但前提是有东西值得放大。
17. 可以靠直觉火,但不能一直靠直觉。
18. 热点没那么难追,热点数据也没那么大意义。
19. 内容的第一读者永远是自己,不要制造垃圾。
20. 不要全职自媒体。

 
 
28.
关于小红书的20条暴论

1.保持在场,苟住别封号 
2.小红书不值得花太多时间,请善用写作的复利 
3.流量来了就要用上,不然多大的爆款都白费
4.轻违规问题不大,违规导流禁言过的号可以基本放弃 
5.除了影响广告报价,粉丝量绝对值意义不大 
6.小红书用户并不是真的想学习 
7.不能归因、复现的爆款没有意义 
8.标题+封面>>内容 
9.笔记小眼睛不过千,白发了 
10.评论和关注权重最高,哪怕负面评论都好过没有评论 
11.有流量就有赞,和笔记内容好不好关系不大 
12.产能过剩,不要一天发多条,可以做矩阵号 
13.卡到一个关键词top1没啥,持续卡才是本事 
14.没被抄说明不够爆 
15.爆款定义:百赞小爆,千赞爆,万赞大爆,十万赞超大爆 
16.封面没必要放logo,除了降低点击率没有任何意义 
17.每个人都可能在小红书火一次,偶尔火不要太骄傲
18.几十个粉丝的时候不用纠结定位的问题,大胆尝试就完事
19.不要删笔记 ,隐藏即可
20.不要改笔记,重发即可 
 

 
29.
关于义乌的10条反常识

1.义乌的常住人口中,本地人不过半
2.义乌有全国最正宗的中东菜
3.义乌现在主要市场在海外,外销内销73开
4.“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在叫国际商贸城
5.如果在商贸城的每个摊位停留三分钟,全逛完要一年
6.商贸城基本不零售,但它是4A景区
7.义乌重视履约,把按时交付看得更重(本条需要细品)
8.义乌房价不低,稠城街道均价超过3w/㎡
9.义乌零售商品性价比不如pdd(不砍价的话)
10.义乌站提前8分钟就会关闭检票进站"
 
 

创作小tips~

 
30.
暴论小能手来跟大家揭密一下:
如何不写正确的废话?
 
如果写观点,要挖掘出不一样的认知,更深刻更精辟;
如果写关键点,要能让人带走,产生行为上的改变。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带来改变,要么思想,要么行动。

 
 
31.

高质量的表达,可能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门槛最低的杠杆。
 
如何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

1.  想到就写,写的时候避免只写一句话,而是至少拆三点,形成一个粗略的框架

2.给自己创造多维度的反馈机制,比如发给(总能夸你夸到心坎里的)朋友,比如发到有奖励机制的知识星球,比如发到可能给你推热门的即刻😝

3.主动加入有价值的群聊话题,积极输出观点,利用群话题练习结构化输出,利用群氛围给自己正向反馈
 
4.  提前做好输出规划,减少内耗
 
5.一鸭多吃,一文多发,让自己的思考产生复利
 
6.搭建适合自己的输出流程,比如写标题,写大纲,找素材,写文章,排版,然后针对每一步做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7.每天有输入,不一定是看书,看优质的文章、视频,有价值的交谈也是输入
 
8.状态不好时不勉强,但定的目标要完成,所以状态好的时候可以提前储备裕量
 
 
32.
写观点怎么刻意练习?
 
在群里面不要当复读机,多表达观点,尤其是多讲金句,如果大家反响好,说明金句有效~(水群爱好者可以参考,不爱水群的线下聊天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总之就是从交流中获得反馈嘿嘿)

 
 
33.
表达欲好像也有峰谷期,但是专业选手(自居的)就是得在表达欲低谷期依然能日均写两千字左右的文章     
    
 感想:
 1.趁着有表达欲时赶紧写
 2.继续打磨自己的写作流程
 
 
34.
把内容的复利效应纳入流程。
 
 
 

一人企业创业者的思考与感悟

 
35.
用20%的精力获取用户,用80%的精力经营信任      
 
 
36.
成为主动发起邀约的那个人
 
 
37.
人是很多面的,不要对「Ta是某某的朋友」有滤镜,人际关系只不过是价值观的某个侧面的体现。
 
 
38.
爽快成交的本质是让客户觉得超划算。
 
 
39.
接了单咨询,客户发了挺多材料过来,但问题提得很大,大致就是说想看看怎么从内容和传播两个角度提升课程效果。
 
前几年的我可能会直接看材料,挑一堆问题出来到时候挨个聊,但这次我提出让客户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再细化一下。
 
这不仅仅是咨询流程上收敛预期的小技巧,其实也是我想看看他们自己视角里的questions和我视角里的problems是否能够重合。
 
虽然中文都叫“问题”~
但question和problem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这两个不同出发点所提出的问题能恰好对上,双方沟通就能更同频啦!又是一个小技巧😉
 
 
40.
“把问题定义到可执行的程度”

近期的一个小感悟,关于有效沟通。国人往往习惯性模模糊糊地发言,比如“回聊”、“改天约”,但这就和“下次一定”一样虚无缥缈难以落地。
 
没有评判这种情况不好的意思哈,只是文化使然,作为背景先说~
然后分享两段算是有效沟通的对话
 
【对话1】某朋友X与我
 
X:给你看个up主
我:(看了一会儿)所以你为什么会让我来看他呢?
 
X:他这号可以怎么包装下,做个什么课?
我:那可以等他来找我咨询…毕竟看一个项目会花挺多时间精力的
 
X:好,其实他是我一个朋友,一直找不到变现方式
我:那我说说我刚刚粗略浏览下来的判断吧,目前看来,如果我要合作课程,不会找他,两个方面的原因blablabla
 
——这里其实就是X想通过我获得一些给up主朋友的建议,但她一开始没有明说,在后续沟通中,定义清楚了问题的边界,才输出了有效信息
 
 
【对话2】某产品经理L与我
 
我:打算做个什么什么事
L:说说你的诉求,我看怎么安排
 
我:某项目到时候可能需要xxx
L:展开讲讲xxx,我看能不能做到
 
——在聊的过程中,我很明显感觉到,他是真的想把问题定义清楚,继而判断解决的可能性,所以也促使我把原来没想太清楚的事情想得更清楚了
 
这两段都是最近两天发生的对话,我分辨扮演了澄清和被澄清的角色,明显感觉到:
 
1.我喜欢直接沟通,也接受直接沟通的风格
2.我的沟通技巧没有那么好,给对方带来的舒适感还可以提升
3.提升方式,就是让对方感觉到,我是以你的诉求为核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4.有话直说,效率就是高哈!"
 
 
41.
想出选题之前:我是小垃圾 想不出选题 呜呜呜
想出选题之后:我真是天才 我无所不能 耶耶耶
 
完成一点小小的工作,就又是开心圆满快乐的一天哈哈哈,这就是我离不开工作的原因🌚
 
 
42.
很骄傲的一点:我做了那么多付费课,真的很少有负面评价。甚至我一度反思自己是不是课卖得不够多,为什么我的同事们有那么多客服消息要回,我周末都不用看工作群…🌚
(要知道我们阿B的用户是被成为互联网最难搞的一群人!)
 
我的秘诀就是,比用户本户更挑剔,更严格。比如课程断更这件事,是用户吐槽非常多的一项,而我这里,连up被封控都没断更。
 
表象只是没断更,背后是做了很多用户看不到的事情:
比如我会在一开始就跟合作方说清楚用户最介意的一些问题,把标准说清楚;
比如我会有一个更新看板,更新前的一到两天就会提醒老师传课;
比如我会有一个应急预案储备库,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就调用;
……
最重要的是我敬畏用户,尊重他们花的每一块钱和他们的每一分时间,在公司并不考核差评率的情况下,我还在默默坚持做一些老板不关心的事。
如是而已。
 
 
43.
有点不太喜欢给陌生人发模板化自我介绍的一个原因是,不希望被标签化、工具化,互换自我介绍这样的结识让我感觉太快餐了。
 
但这样确实是现代社会比较高效的人际关系模式,哪有那么多时间细细了解,一开始都是靠标签去切入的,这也无可厚非。一方面能理解,一方面又不喜欢,好难哦。
 
 
44.
一条关于做自我介绍的小洞察:

一般大家都是说自己名字,再具体展开介绍。实际上可能,更好的方式是,在说完介绍后,最后再说一遍自己的名字。
 
因为第一遍说名字的时间大家大概率记不住,但是最后说名字,对个人标签和经历感兴趣的人就知道怎么去找你啦~
 
 
45.
关于“不会营销自己”这件事,还蛮想说一说的

1.我感觉自己已经很经常打广告了,但经常有小伙伴来说我怎么还不发广告…可能是因为我不怎么发硬广,总是希望带一点新东西给大家看,就不像那么典型的广告?🤔
 
2.我极少参加线下活动,即使参加也不喜欢拍照,所以几乎没有那种看起来高逼格的合影,之前有个合作方想要包装我,我把朋友圈翻烂了也没找到几张能用的照片……😅
 
3.如果从第一次在微博感受到99+流量开始算,我已经在网络“出道”10+年了,经常有小伙伴说自己从大学时就知道我,在这个短平快的时代能以年、甚至十年为尺度去认识一个人是太可贵的事情了,我希望自己可以长长久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相比于爆红难道不是更酷嘛?😎
 
4.我宣传自己和作品时不吹牛,不夸大,甚至为了避免麻烦确实会故意低调一点,但这样我比较踏实,我喜欢看到用户带着惊喜给我反馈,我希望能超出大家预期,这也算是一种“小心机”吧哈哈~😝
 
5.就算我是真的不会营销自己吧,但我现在可以不上班养活自己,不想工作的时候就可以休息,财富和幸福并不是成正比的,要那么多钱不如拥有自洽来的更快乐呀~😉"
 
 
46.
跟一个合作方聊了聊退出机制。
 
之前很少会去考虑万一做不成怎么样的,即使是上班的时候,也有种使命必达的责任感,但最近压力大到要溢出了,忍不住和一个朋友聊了聊,她建议我可以考虑终止合作,最坏的可能性就是退款,但释放出来的时间精力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然后合作方那也很坦诚说可以,皆大欢喜!还好我打了这个电话!
 
这只是一件小事,在压力放松之余,我又想到其实这个思维方式应该代入之后的项目中,一开始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roi划不来就及时收掉,反而是对大家都好
 
毕竟时间精力和快乐是如此宝贵呀~
 
 
 

重新认识创业&职场

 
47.
职场时期,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找答案;
离开职场,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找问题。
 
 
48.
all in的前提是深度思考
 
 
49.
一切短期看起来没意义的工作,可以当成是借假修真。当遇到你的本命事业,客观上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主观上又有那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你会知道,“就是它了”。
 
 
50.
总结了一些对创业的典型误解
1.创业需要大量启动资金
有很多控制成本的创业方式,反过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需要很多钱,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路径
初期,注意力和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2.创业风险高
相比于上班,单一的收入来源,创业反而可以设置不同的收入管道分散风险
 
3.创业需要招人
「一人企业」了解一下,工业时代的工厂肯定不能就一个人,但现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无边际成本的产出,一个人实现规模化生产完全可行
 
4.创业要赶风口
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好一波用户就很好
很多生意模式是分散度很高的,没必要一开始就争个你死我活,偏安一隅也是一种活法
 
5.创业很累很忙
一个创业者事业的强弱,关键看他管理资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投入时间的多少;如果觉得创业一定会很累,一定要透支健康,很可能只是自我感动"
 
 
51.
发现自己好适合创业哦!
1. 喜欢挑战新事物
2. 很抠门,会控制成本
3. 很全能,一个人就能完成商业闭环
4. 格局打开,愿意让利
5. 圈粉体质,有被喜欢的能力
6. 有点迷之自信在身上(所以前面几条都不一定客观🌚)

 
想起一个朋友离职创业的原因:「我这么多才华,怎么用来上班了!」
说到心坎里了哈哈哈🤣
 
 
52.
有句话我用来劝一个创业很拼的朋友,也想说给最近经常头疼的自己:这个事业咱要做一辈子,不急于这一会儿呢!
 
 
53.
今天写了句自己很满意的slogan~
「职场是一场无限游戏,BOSS不过仅此而已」"
 
 
54.
之前在职场的时候一周面9个候选人感觉自己已经挺拼的了,如今我24小时内安排了8场面试,人为自己做事的时候真的是潜力无穷。
 
 
55.
最近招助理,收到了50+封简历,对写简历这件事有一些想说的大实话。
 
比如,简历中经常有个很典型的自我评价是说自己学习能力强。
这个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特点,但不好的方式是只写这五个字,没有论据来支撑。还有一种看起来有论据,但论据是“在xx天内学习了xx课程”,这个也不好,学完课程证明不了任何事情,这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比较好的方式是,直接说那个结果,比如学画画,你可以说学了多少天之后接到了参加了什么比赛拿了奖,或者接到了多少价格什么客户的商单等等
 
拿结果说话!
拿结果说话!
拿结果说话!
 
 
56.
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四个机会:
做事的机会 
学习的机会 
赚钱的机会 
晋升的机会
 
 
57.
发现一个被低估的新职业:拎包小弟
 
职位收益:
跟大哥学知识、见世面、攒人脉
 
所需技能点:
1.体力好、能拎包
2.懂审美、会摄影
3.熟悉各种投影设备
4.有眼力见,知道啥时候倒水
5.能帮大哥打理妆发服装、提升形象气质优先"
 
 
58.
在别人的群里未经允许打广告真的是一种蠢到家的行为。
现在真实用户转化有多难?有信任基础都很难一次曝光就成交,更何况你是个群里分寸感挺差的陌生人。而且得罪群主,路走窄了。
 
 
 

“打工糊弄学”

 
59.
大家好,我是偷懒狂魔乌素,分享一下我的“打工糊弄学” 。
 
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会让我们的工作产生复利效应,平时的积累,不仅能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还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所以,能营造出一种明明在偷懒,但其他人觉得你很努力的错觉🌚
分享3种私藏的思维方式!(最末有太长不看版总结)
 
1️⃣清单思维
 把工作步骤转化为清单,每次工作的时候只需要对照清单无脑执行即可~
错漏的机会大大降低,也不怕被打断,完成到哪一步再续上就可以啦!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费脑力,不要看有些工作虽然不复杂,但几天没接触的话,就需要消耗大脑的CPU去回忆、处理
 
而跟着清单走,大脑处于“低能耗”状态,一点也不累!
 
2️⃣偷懒思维
 跟我一起念这句话:
 
「凡是重复的工作,一定有偷懒的办法!」
 
啥叫重复的工作?比如:
·一键给PPT换字体
·根据日期自动生成星期几
·把多个Word文档的内容合并到一个里
 
这些都可以用笨办法来慢慢完成,但其实都有偷懒的捷径
 
我宁愿去多花几分钟学习一下这些偷懒技巧,也不会“图省事”直接用笨办法,因为这份时间,只花一次,以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会省下来~
 
3️⃣提前思维
提前思维也极大程度上帮助我告别加班!比如每个月都要写的月报,大家是不是会在提交前一晚开始写?
我不是,我的月报,从月初就开始写了
别骂我别骂我,我不是卷王,你听我解释🤣
 
我是会在月初把月报的框架搭好,然后把这个月发生的一些工作亮点、工作思考随手填进去。
因为月底的时候很难回忆全面,但随时想到随时记录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
1️⃣清单思维,降低你大脑的能耗
2️⃣偷懒思维,省解决问题的时间
3️⃣提前思维,摊平未来的工作量"
 
 
 

AI相关

 
60.
最近老被问到对AI的看法/觉得自己的岗位会不会被取代,一把子说说自己的观点吧~
 
1.作为课程产品经理
任何做到行业顶尖的人都不会那么容易被取代(迷之自信),另外还有一点就是,AI无法代替人类提供情绪价值
是的,课程产品经理某些时候是“老师鼓励师”🤣
 
2.作为内容创作者/自媒体
我认为用户喜欢的一定是具体的人,这点AI无法取代。我今年开始想录播客、做直播、多走到线下去,也是因为,在线上仅通过文字,大家感知不到立体的人,情感链接效率会弱很多。本质就是,我们不能只在提供“实用价值”这一方向上卷,那样太工具人了
 
咱们可是鲜活可爱的人类呢!
 
 
61.
「把自己作为AI」
这几天的新闻太容易让人焦虑了,尤其对我们这种无产打工仔,本就是出卖时间和劳动力谋生,这下来了个不用吃饭、不用休息、情绪稳定、知识渊博、技能全面、还能秒回的卷王……代入一下真的会绝望啊。
 
但我还挺乐观的,因为我一直把自己当AI来训练,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剩下的就沉淀经验、整理SOP、搭建自动化流程。
 
这下有了卷王加持,可以更专心去打江山了!对此我想说:搞快点!
 
 
62.
劝大家不要信那种AI副业轻松赚钱的合集哈。
刚看了一个,里面讲什么PPT接单,文案接单,接广告的,可信度真的不行,不代表人家没有做到哈,但这种帖子的深度是不可能告诉你其中真正的难点并且如何解决的。
 
比如客户从哪里来,怎么让客户信任你,怎么谈商务,怎么确保你交付的东西是合理的。技能本身并不是很大的壁垒,从来都不是,有了AI就更不是了。
 
 
 

好好生活~

 

63.
整了几个快捷指令,混入top widgets,极度舒适

假装自己做app 😎
 
 
64.
现在不都流行放下助人情结吗?
但我放不下。而且我想通了,因为帮助别人真的使我快乐!
 
小时候有个同学评价我“多管闲事”,是打引号的啦~因为有次课上老师讲卷子,有道题老师问“这题有人不懂吗?没有我们就过”,然后我瞥到她举手了,但老师没看到,我就也举手说老师讲讲吧
 
真·举手之劳,我自己其实都不太记得了,是之后有次她闲聊时跟我说起,说喜欢我的“多管闲事”
 
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很骄傲~
帮助别人,就是很快乐,很有意义呀,为什么一定要放下呢哈哈哈
 
但是不要因为帮助不了,或者说渡不了别人就难过,这个倒是真的,因为能对别人有帮助,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指望自己凡出手必有用也太自恋了哈!
 
 
65.
这个世界上,真心希望你好的人是很有限的,大部分人无所谓甚至不希望你好,如果去听后者的声音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自闭,而且也不要指望改变他们,这就是人性。
 
我们的努力应该向着团结更多愿意看到你更好的人,把盟友搞得多多的
 
 
66.
近期感悟:人还是要过事情
 
 
67.  
没有什么随随便便成功,看起来简单可能是因为你不懂
 
 
68.
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很难,对大多数人来说既要又要、贪心不足的内耗才是常态
 
 
69.
追随谁,就会成为谁
 
 
70.
文学作品对我的意义可能是:
在紧绷的理性日常里迫使我感性泛滥,又因为不足为外人道显得后劲更大了。
 
 
71.
“着急是因为责任心重”狠狠被治愈到了
 
 
72.
哪怕是暂时不够理想的局面,能支楞起来结果总不会太差
 
 
73.
低谷就是起飞的预兆
 
 
74.
顺境中藏着机会点和爆发点;
逆境中藏着迭代点和故事点。
 
 
75.
年轻时行动力强的一个好处:
多试错更容易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方面,那里藏着你的天赋
 
 
76.
认真聊聊年龄这件事哈
30+了,经常被人误以为是95后,本来还挺开心的,毕竟对女孩子来说,看起来年轻往往是一种夸奖。
 
以及我也确实总跟年轻人一起玩,混迹在年轻人常常出没的社区,冲浪一线选手,熟悉各种00后黑话。
 
但最近突然感觉有点儿五味杂陈。
一方面是因为,我还是很希望自己的专业度受到认可,积累近十年的行业经验,如果总被当成小朋友,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表现得不够专业,或者更现实一点:看起来不够成功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当年也被夸过是很厉害的年轻人,现在看到那么多00左右的人崛起,被夸前途无量什么的,突然意识到自己好久没有听到这种话了,也会有些落寞
 
于是常常感慨,年轻真好哇,年轻人是真厉害哇。
 
但我又觉得,就算不再被定义为年轻人又怎么样呢?就算没有获得大家眼里的成功和体面又怎么样呢?开心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着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还有啥可不知足的呀~
套用去年30岁生日时写过的一句话:
 
「我才三十一,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77.
发现别人的问题,比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容易得多
 
 
78.
我发现自己很擅长“打击”别人🤡
 
从小就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也因为喜欢分享得到了很多美好的反馈。但明明我自己是喜欢正反馈的,却老是下意识去看发现问题、给出批评
 
这样不可爱!
 
为此自我复盘一下相关认知和改进计划
1. 把找茬的习惯改一改,多主动发现亮点和闪光点
2.克制给建议,尤其是别人没有向你提问的时候,避免给人说教感
3.教学初期切忌频繁纠错,以鼓励为主,避免打击对方积极性
4.即使跟亲近的人,也慎重负面表达,避免因为直接而伤害对方的感情
总之,三思而后行……人贵而语迟……慎行慎言!
 
 
79.
想做的事儿要立刻去做,不然遗憾会让你捶胸顿足
——当我发现上星期想吃的川辣嫩牛五方下架了🤡
 
 
80.
不饿或太饿,都是对美食的辜负
 
 
81.
这个月基本都在跑医院,今天打算写写就医SOP

包括停车、陪诊、挂号、检查、随身物品等等

已经可能还会补充一下心态部分,比如去医院去多了已经熟门熟路也不恐惧了,这样想想也蛮好滴! 
 
82.
一些过冬的仪式感:换上看起来比较暖和的头像
 
 
 

生活小妙招

 
83.
突然发现我经常痛苦和烦恼的一个来源:是因为我爱人类这个群体而讨厌一些具象的人
 
于是每当发现新增讨厌都会平添痛苦。
 
今天意识到可以反过来:
「讨厌人类这个群体,但偶尔爱一些具象的人」
这样每次都是平添一点欢喜啦!
 
 
84.
一句话治好信息焦虑

坏消息:信息是看不过来的
好消息:没看的信息里99.99%都是垃圾
 
 
85.
相对论时间管理法:

觉得等待的时间太漫长,可以做一些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的事情,比如等空气炸锅的十分钟里刷即刻🐶
 
觉得快乐的时光太短暂,可以做一些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的事情,比如在周末上班或者搞学习🐶"
 
 
86.
「全局最优 Vs 局部满意」

最近睡得有点晚,但每天睡前的心情还挺不错的,还经常灵感爆棚在flomo里面chua chua写。
 
回想自己26、7岁的时候,也经常失眠,但那会儿半夜就emo,总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愁得睡不着,靠写正反日记才能稍获治愈(就是模拟俩小人对话,用来梳理情绪)
 
细想了下其中的区别,可能是当时总期待找到一个「全局最优解」,什么都想要,又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患得患失;
 
但现在经过社会的毒打,已经十分清楚自己的脾气秉性,对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更清晰,可以坦然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如意,更加追求的是「局部满意」

总结一下就是:
1.别贪心,要敢于有所舍弃
2.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坚定信念
3.尽量早点睡🌚
 
 
87.
不要苛责别人,也不要内耗自己
 
 
88.
最近经常看到朋友们为这样一个句式困扰:
「你一个xxx,竟然xxxx」
干嘛啦,别管他,不用为别人的见识太少和刻板印象买单
 
 
89.
存款就是底气啊朋友们
 
 
90.
有钱人也会(甚至可能更会)控制成本
 
 
91.
事情多起来,遇到的人多起来,我开始渐渐更依赖自己的直觉。
 
刚碰到一个主动来加我但是根本不认识我的人,虽然话术很礼貌客气,但我直觉他并没有花时间看过我做过的东西,只是想要扩列。
 
于是我说:你把我删了吧
好友位很宝贵,只留给气场对的人
 
 
92.
手机抗用幸福感有两个关键:
 一个是不卡 
一个是不掉电
 
尤其第二点,现在大家换手机很少是因为手机坏了,很多时候是电池不够耐用,一天N充非常麻烦
我这手机日均使用10+小时,霍霍了一年半,健康度还有90%,如果早点系统学习一下还能保持得更好
所以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总结+网上学习的手机抗用小妙招!
 
以🍎为例,但逻辑应该都是相通滴
 
🔋1.蓝牙和WiFi,不用时关闭
蓝牙是真的费电,除开适配手表必须保持蓝牙常开的情况,大部分时间其实没必要开蓝牙,直接在设置中彻底关掉(注意不是点一下变成白色的状态)
 
嫌麻烦的话,可以像我一样,喊Siri关(喊Siri太顺口了有时候把小爱同学都会喊成Siri😂)
 
🔋2.充电时不玩手机
边充边玩很容易手机发热影响电池健康,静置一会儿其实充电很快的啦~
 
而且本身手机上瘾也不是啥好事,利用充电时间短暂断舍离一下也蛮好的!
 
🔋3.尽可能不要让电池电量低于20%
据说,如果经常用到极低的电量再充,会影响电池健康
 
🔋4.出门在外电量不够的应急方案
如果没带充电宝,手机电量不满没有安全感怎么办?低电量模式了解一下~
 
设置-电池中即可开启,当然我一般都是喊Siri开😆(Siri:进这个家遭老罪咯)
 
真的很抗用,虽然据说低电量模式对电池不好,但对于我这种出门不多、安全感很重要的人来说,低电量模式蛮香的,结合前面几点做好,这点伤害应该不痛不痒👀
 
 
93.
好运方法论
1. 多笑。
2. 但行好事。
3. 转念练习,正面思考。
4. 倒霉事不要说超过三次。
5. 收拾自己。
6. 环境布置。
7. 记录夸夸。
8. 主动,不拖延。
9. 远离负能量的人。
10. 养成吸贵人体质。
11. 埋下好运的种子。
12. 选择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
 
 
94.
这是一份防割指南~
因为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传统小偷已经很难生存了,但网络诈骗多了起来,而且很气人的是,有些骗子博取你的信任,浪费你的时间,还披着“对你好”的外衣,给你营造“变得更好”的幻梦。
 
没错,我就是在说那些卖“课”割韭菜的。
 
我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大几年了,一直试图和知识付费划清界限,就是因为太多人披着知识付费的外衣赚不义之财,盯着所谓的信息差,而对内容和用户没有敬畏心。而近两年,这个趋势已经开始蔓延,德不配位的人也敢收高价,怕不是“能骗一个是一个”?
 
我势单力孤,不指望能规劝失去本心的人,但我可以凭借我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下练就火眼金睛的方法。
 
说明一下我的立场,我自己就是做课程的,也是坚信好的内容能帮用户解决问题,所以我不是说大家以后不要买课卖课,我只是想给大家一些行之有效的辨别方法,让卖课骗子原形毕露,让不靠谱的“老师”,无生可招,无人可骗,哼。
 
防骗核心是警惕三种感觉:
1️⃣ 警惕高级感
2️⃣ 警惕获得感
3️⃣ 警惕崇拜感
 
这三种感觉下,人会更容易下单,所以需要格外警惕,这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对方给你营造的感觉?
全文在👇
 
 
95.
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目标管理&任务分类法,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下:
 
「主线任务」
·概念:即主要目标,一般是比较重要且长线的任务,建议不超过三个
·举例:比如考个什么证,比如存款达多少,比如减肥多少斤
·追踪:拆解为主要环节的milestone,定期复盘
 
「日常任务」
·概念:即每天都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是从主线任务中拆出来的微习惯
·举例:比如每天学五分钟日语,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喝水多少量
·追踪:可以用打卡软件、手账本,每天勾选完成情况
 
「支线任务」
·概念:非主要目标,没有那么重要,但也是自己很想完成的事情
·举例:比如旅游,比如精进自己的爱好,比如一些探索型的工作
·追踪:感觉可以作为主线和日常任务完成后的彩蛋奖励,平时放在任务看板上作为动力
 
「隐藏任务」
·概念:非可预见性的任务,计划外的事情,都可以作为隐藏任务
·举例:比如拔智齿
·追踪:这个模块的存在其实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把计划列太满,留出点弹性空间来给可能会出现的隐藏任务
 
 
这个是只能定年度计划时用吗?我觉得不是,年度计划当然可以用,但我其实更喜欢先发生,再记录,然后再复盘,比如正好可以用这个分类法来写2月份的总结,看看我打了哪些怪~再基于2月份的情况,定三月份的小目标~
 
 
96.
方言掌握得不好
  —— 社恐回乡必备小技巧
 
  
97.
早起真的非常舒服,心情也很愉快。
因为我明显地感受到,我的意志力随着太阳的位置波动……傍晚如果还没完成工作就会又拧巴又疲惫,拖拖拉拉其实到半夜也搞不定啥
 
回想起去年9月份调寺庙作息的成功经历,得,再来一次吧!
 
我的计划:
上午十点前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把要写的东西完成,下午主要安排一些沟通和碎片性的工作,傍晚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玩儿和搞学习,晚上七八点犯困了就直接睡
 
 
98.
早起的秘诀是早睡,早睡的秘诀是把手机放在够不到的地方
 
 
99.
手机越远,睡眠质量越好
 
 
100.
精气神真的是最宝贵的财富
 


今年的文章就写到这里

 

明年再见啦! 



乌素
工科女中最爱讲段子的PPTer。 专门生产妙趣横生、清新脱俗的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