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中组部相关同志出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会议,正式宣布:
湛东升同志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钱文挥同志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职务。
从农业部到中财办,再去农行推动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湛东升跨界16年后,最终跻身政策银行副部级党委书记。
但作为三农方面的专家,30多年来,无论在哪里工作,他一直绕不开三农相关领域。
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一
湛东升出生于1965年11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之后进入农业部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末,联产责任承包制开始试点,此后1990年中央农村工作座谈会明确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部由此新组建了农经司,其主要职责是指导责任制的稳定完善。
1990年,在农业部工作的湛东升和同事一起发表了《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农经基层站建设》一文,该文介绍了各地的探索经验,比如江苏每个乡镇基本上建立了经管站,平均每站有农经人员5人。
在农经司工作期间,湛东升还对以色列的农村合作组织进行研究。
在他看来,以色列一半以上国土被沙漠覆盖、水资源和耕地特别匮乏,但以色列的农合组织给该国的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1994年4月,湛东升作为主笔之一,参与撰写并发表了《中国农民负担:历史、现状、出路》的报告。
二
三十岁出头的湛东升,工作非常努力,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外省调研,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亲属离世他都没能陪在身边。
功不唐捐,正是凭借深厚的调查研究功底,几年后,湛东升调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虽然换了工作,但湛东升仍在农业组工作。
2006年4月,湛东升到河南省新乡市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他的身份第一次变成了“领导”,公开头衔是“中财办领导”,那年他刚满40岁。
湛东升调研后表示,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根本,一定要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使村容村貌、村民素质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008年4月,湛东升跨界进入银行业,出任农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副总经理。
跨界到金融机构工作,此前其实已有预兆。
2007年,湛东升作为唯一一位非金融专业人士,与原银监会的工作人员一道赴印度考察农村金融。
考察团团长臧景范当时担任原银监会合作部主任,后出任中国信达总裁;潘光伟当时在原银监会人事部工作,之后出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回国之后,湛东升撰写了一篇名为《印度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的考察报告总结道: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严重滞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以农信社为主,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网点,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
三
从中财办到农行,湛东升是带着任务来的,当时农行正处于改革关键期,意义非凡。
2009年,农行推行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该部定位于以三农和县域业务为主体的非法人独立经营机构,采取不同于城市业务的制度安排,业务单独核算。
“如果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没有结果,农行的上市很难顺利进。对国务院、对全社会没有一个好的交代,我们是上不了市的。”时任农行董事长项俊波称。
农行股改横跨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两个领域。
一方面,农行要按照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又要把国家确定的面向三农总体定位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2010年7月,农行沪港同步上市。在公开上市路演中,投资者对农行服务三农由疑虑到认可,在于农行很好地诠释了县域蓝海市场的增长潜力。
在农行总行相继担任三农政策与规划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及办公室主任等职后,湛东升于2014年5月出任农行四川分行行长一职。
在四川分行历练两年多后,湛东升于2019年2月调任农行总行副行长,干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分管三农、对公等业务。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伍卒,54岁的湛东升由此进入中管干部序列。
两年后,湛东升调任农发行党委副书记。直至此次履新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将带领这家政策性银行走得更远,更稳。